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
5月23日,阀厅作业车缓缓升至20米高空,在上千个晶闸管中,王鸿准确找出有故障的那一个,在不足5厘米的模块上快速完成晶闸管更换,保障“疆电外送”大通道持续安全运行。
±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昌吉换流站(以下简称“昌吉换流站”)换流阀最上层高度达到24米。屈身于阀塔之上,王鸿身上密不透气的作业服早已湿透,身体几乎无法动弹,但他坚持用一个姿势稳住身体,认真排查着一个个精细的零部件。
36岁的王鸿是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1100千伏昌吉换流站站长。2011年大学毕业后,他就坚守在特高压直流运检一线。
“刚上岗时就跟着师傅学,每天不停地做笔记,晚上再查阅各种书籍和资料。”王鸿说。
昌吉换流站是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起点,这条线路止于安徽古泉换流站,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远、输送容量最大的输电工程,也是“疆电外送”的重要通道之一。
换流阀是特高压换流站的“心脏”,昌吉换流站共有阀塔24座,其中包括阀模块288个、晶闸管4032个。作为“医生”的王鸿就是要在这4032个晶闸管中找到“病情”,并清除“病灶”,保证“心房”和“心室”的畅通。
初次登上昌吉换流站阀塔时,王鸿也很紧张。“吉泉直流是国家重点工程,换流阀作为核心设备,能不能熟练完成检修考验着我的基本功。”王鸿说,作为专业管理人员,自己必须带个好头。
王鸿对于设备检修有着不同寻常的“嗅觉”,多年积累的经验,让他每次都能精准快速找到故障点。“首先要准确找到故障晶闸管,再利用专用工具对晶闸管加压,将故障晶闸管取出,替换新的晶闸管。”王鸿解释道,为了确保新的晶闸管可以正常使用,还会进行一系列测试,判断更换后是否状态良好。
晶闸管更换维修对检修人员的耐心、细心有着极高的要求,阀塔内部作业空间狭小,控制线、信号线等附件细小脆弱,作业时必须万分谨慎,有时仅一项作业步骤就要花费几个小时,稍有不慎,都可能造成其他设备损坏。
为了更好掌握晶闸管更换技术,王鸿翻遍相关书籍,熟读设备报告,了解换流阀每一处结构、每一个零件的作用、每一项参数要求。遇到问题,便向设备专家请教,利用备品备件反复练习,不断提高手部动作规范和肌肉记忆。“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他总是这样说。
从事特高压工作的13年里,王鸿参与过4座换流站的建设运维,从±800千伏复龙换流站入门,在±800千伏天山换流站成长,于±800千伏特高压祁连换流站沉淀积累,到如今扛起昌吉换流站安全运行的大梁。
2022年,我国西南地区水电供应不足,王鸿带领团队为吉泉直流工程突破1100万千瓦大负荷运行保驾护航,保障昌吉换流站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外送电量位居全国特高压首位。他也先后获评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
如今的王鸿不仅是一名专业“领头羊”,更是昌吉换流站的“大家长”。王鸿带领团队先后创新投产运行管理体系和检修管理体系,保证每一项技能传承下去。
参加工作至今,王鸿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1项,管理创新3项。“作为一名特高压直流运检人员,能为‘疆电外送’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特别自豪。”王鸿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4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