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关注|夏至后,8个养生秘诀让你健康一整夏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25 00:58:00 来源:小周社会

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了,气候炎热时,人体出汗多、容易上火,而且夏季雨水多,是湿热最重的季节。在此时节,合理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夏至养生有8个秘诀

1、饮食多吃瓜类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周赛男在其医院公众号发文表示,夏季饮食应少荤多素,宜多食蔬果谷物类,在果蔬中尤其推荐“瓜族”,如苦瓜、冬瓜、西瓜、香瓜等。

2、多吃红色食物

北京安定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王娣在其医院公众号发文表示,夏季建议多食用当季的食材,尤其是红色的食物,红色入心。比如西红柿、西瓜、樱桃等。它们含铁量高,可以补血,从而达到补心的目的。

3、多吃苦味食物

此时正值一年阳气最盛之时,人们容易食欲下降、湿气加重、脾胃虚弱。因此,饮食须以清淡为主,切忌贪凉,可以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生菜等。

4、喝点绿豆汤

夏季应保证足量饮水,如果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糖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

5、适当晚睡早起

《黄帝内经》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周赛男医生表示,当前时节白天时间长,适当晚睡以及早起能保证头脑清醒,精力旺盛。

6、午睡半小时

午饭后休息20分钟后小憩15-30分钟,可起到养心的作用。

7、别过度运动

周赛男医生提醒,要避免过度运动,大汗淋漓。运动后忌大量饮用冰镇饮料,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

8、切忌盲目补阳

王娣医生表示,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很多患者在知道这点后,会自行进补,但单纯补阳非常容易上火。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切忌盲目补阳,要听取专业医师的意见。

来源:健康时报微信号等

相关新闻

举报/反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5 12: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夏季养生秘诀:呵护脾胃,日常习惯需留心
夏天来了,气温逐渐升高,我们的身体也需要做出一些调整来适应这个季节。在中医看来,夏季养生主要是养脾胃。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习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呢?首先,我们要注意饮食习惯。
2024-06-09 06:41:00
牙齿保健小秘诀:避免这些食物,守护你的口腔健康!
...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分享一些中医养生小秘诀盐水漱口:盐有消炎杀菌的作用,每天早晚用温盐水漱口,可以帮助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中药漱口方: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草
2024-04-25 14:15:00
大寒时节,养生保健有何秘诀?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
“大寒到顶端,日后天渐暖” ,随着大寒节气的到来,我们迎来了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春天便来了,下一个节气便是立春。在这个时节,气温骤降,天气寒冷,是人体抵抗力最薄弱的时候
2024-01-22 07:02:00
...排好衣食住行呢?请看本期健康周刊为你带来的5个养生秘诀。秘诀一——情志养生 戒忧戒怒春属木,与肝相应。立春之后,自然界阳气骤升,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谷雨时节肝气达到
2023-04-19 00:18:00
春季养生秘诀大揭秘:春季这些食材让你的身体,吸收更多营养
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丰富食材的时节。在这温暖的季节里,我们的饮食也需顺应时令,摄入那些既美味又养生的食物。那么,春季的季节食补都有哪些呢?菠菜:春日的菠菜宛
2024-04-17 06:48:00
一年健康始于春 春季养生秘诀请收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这个时节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舒发,是人体一年中养阳气的开始。顺应春季的气候变化特点和人体在春季的生理变化特点,合理安排我们的日常生
2024-02-29 06:41:00
...于我们的脾胃是一种养护行为。清代医家石成金在《长生秘诀》中提到,充分咀嚼食物能让食之精华滋养五脏,同时脾胃易于消化,也不至于‘吞食噎咳’。”专家说,咀嚼首先实现的是食物消化功
2022-12-30 11:20:00
节气话养生|白露暑气灭,重养阴、防秋燥
...是干燥。值此时节,要当心“秋燥”伤人。白露保健六大秘诀1.宜安神定志:睡前要心平气和,缓和恼怒、忧思、悲恐等过激情绪,可配合静坐、闭目养神来调节气机,有助于心神归舍而卧得安。
2023-09-07 15:06:00
每天学点养生:简单易做的养生保健粥
...用脑过度、记忆力减退的朋友,可是个宝贝;养生粥的小秘诀现在,咱们来聊聊做养生粥的几个小秘诀;选材要新鲜;新鲜的食材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火候要适中;煮粥的时候,火候不宜
2024-05-07 10:5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