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祭奠黄帝陵有何用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0 17:4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朱元璋祭奠黄帝陵有何用意?在轩辕庙的碑亭里保存着一篇明太祖朱元璋祭奠黄帝陵的“御制祝文”,全文如下:

“朕生后世,为民于草野之间;当有元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佑,遂平暴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君生上古,继天立极,作涿裰鳎,神功圣德,垂法至今。朕兴百神之祀,考君陵墓於此,然相去年岁极远;观经典所载,虽切慕於心,奈禀生之愚,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神,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灵不昧,其鉴纳焉!尚飨!”

这篇祭文写得非常诚恳,在今天读起来,仍很感人。那么,为什么朱元璋当年要写这样一篇祭文呢?他祭奠黄帝陵的用意何在?

朱元璋自幼非常贫苦,父母兄长都是被饿死的。孤苦无依的他为了活命只好到皇觉寺当了僧人,在庙里充任杂役。后来因为大饥荒,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出了寺院只得以乞讨为生。他25岁时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由于在军事和政治上所表现出来的杰出才干,他在郭子兴死后成为这支队伍的领袖。公元1356年,朱元璋军队攻占了集庆,改名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并在那里建立政权。他采纳了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发展农业生产,扩充军队,经过几年战斗,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明太祖,年号洪武。

由于出身贫寒,没有多少文化知识,朱元璋对于历代帝王无不祭祀黄帝有所不知,但是作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朱元璋对于祭祀黄帝的意义却是非常清楚的。因此朱元璋登基四年后,当他听到身边谋臣谈论起历代帝王祭祖先一事时,便提出要祭拜始祖——轩辕黄帝。这引起了朝廷内一些人背地里的悄悄议论:“朱重八(朱元璋小名)还懂得轩辕黄帝!”议论是议论,却没有一个人敢公开讲。

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遣派中书管勾甘,前往陕西中部祭黄帝陵。大臣们事先替他拟写了一份“御制祝文”(即祭文),朱元璋看后很不满意。他觉得称帝四年才想起祭扫黄帝祖先,是一件非常没有面子的事情,深恐后人因此耻笑他无知,所以,要求“御制祝文”一定要写清他的功绩,并把他称帝四年没有祭黄帝陵的主要原因说清楚。在按照他的意思改写的祭文中,他非常诚恳地说:作为一个起于草莽,却主宰天下的幸运儿,自己对于祖先的功德一直是感恩铭记,十分仰慕的,但是由于年深日久,一时找不到黄帝陵的地址,后来通过考据经典著作才发现了轩辕黄帝的陵地。耽误了四年,没有能够及时祭奠,但他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先祖。希望先祖能够接受自己的一片挚诚之心。

当然,朱元璋这样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要通过祭祀黄帝表现他的“正统”身份,但这件事也同样证明了黄帝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在明太祖之前和之后,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祭祀黄帝陵。到今天,这项活动的规模更是大大超过从前。祭祀黄帝陵,其实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仪式。现在,这个庄严的活动已经不仅仅属于帝王所有,散布在地球各个角落的华夏子孙都越来越多地参与进来。大家用这种方式追溯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源流,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让中华大地在人文初祖的光辉照耀下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1 0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黄帝陵祭典活动分为公祭和民祭两部分,公祭黄帝陵即为以官方名义组织的有严格规模、等级和仪式的大型祭祀活动。据《绎史》记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黄帝祭祀从此开始。
2024-07-01 20:10:00
刘伯温斩龙脉为何到长白山就跑了
...或是风水角度看,都不应该打开秦始皇陵。3、不能挖的黄帝陵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并且有着“天下第一陵”的美称,也是《史记》中唯一记
2023-08-12 16:09:00
何以中国丨了解中国从黄帝陵开始 “打卡中国”参访团探寻中华文明之源
...博主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学生来到延安市黄陵县,寻根黄帝陵,探寻中华文明之源。“打卡中国——你好,陕西!”参访团在轩辕庙合影“好壮观!”“它至少有几百年了吧?”跨过山门,进入轩
2023-07-12 16:05:00
黄帝:华夏文明的奠基者与不朽
...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许多地方以黄帝为名,建立了黄帝陵等纪念设施,以表达对这位始祖的敬仰与追思。每年的清明节,成千上万的人们前往黄帝陵祭拜,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这不仅是对
2024-12-08 09:26:00
...1月31日,副省长徐明非赴黄陵县调研。徐明非先后到桥山黄帝陵、轩辕庙、祭祀广场、中华始祖堂,实地察看了解黄帝陵文物保护、清明公祭活动筹备情况,在省黄帝陵文化园区主持召开座谈会
2023-02-01 03:46:00
...华)记者日前从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获悉:《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将于4月1日正式施行,加强黄帝陵法治保护。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一处处长赵虹表示,保护好黄帝陵既是义不容
2025-03-27 06:12:00
陕西黄帝陵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守护全球华人精神家园。7月18日,肩负着崇高使命的陕西黄帝陵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在陕西省黄陵县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在守护与弘扬中华文明精神标识——黄帝陵的伟大事业中,迈出了以科
2025-07-18 13:35:00
陕西黄陵桥山护林人:十数年坚守 日行五公里
...守护好桥山古柏。”52岁的白延清告诉中新网记者,作为黄帝陵保护管理服务中心护林科的队员,他已坚守在桥山12年。图为护林队员上山巡护。张远 摄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是中华民
2024-04-04 12:46:00
...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冠梓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加强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作用,对外讲好黄帝陵故事。黄帝陵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象征,是凝
2024-03-10 18: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