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环球网
尽管一些美国主流媒体和美国政府保持着“矜持”式的缄默,华为最新旗舰手机Mate 60 Pro在美国舆论场引发的震动仍在持续。彭博社委托了专业机构对新机进行拆解,寻找中国技术走到哪一步的蛛丝马迹,也有一些人干脆宣称这一进展对美国来说是“一记耳光”。我们能感觉到,美国舆论所表现出来的吃惊是真实的,归结起来主要是两个问题:华为成功了吗?美国失败了吗?
华为作为一家企业发布了什么手机,采用了哪些技术,原本与美国没什么关系,也不应该引起这样的关注。拆机本是科技界人士了解新产品的常规动作,更多是个人行为,而美国媒体大张旗鼓地委托机构去拆机,就此大做文章,本身就是不正常的。试想一下,如果在中国有媒体带着“搜查”的心态去对苹果手机拆机,拿出显微镜去分析它到底搞出了哪些新技术,显然会被认为是怪异之举。而且坦率地说,中国社会整体上是乐见美国产品的技术迭代的,几乎不会有人认为那些技术进步意味着中国的失败,更不会有人觉得被“扇耳光”。拆机的小动作,折射出的却是华盛顿大的病态心理。

当地时间2023年9月3日,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华,中芯国际制造的麒麟9000s芯片,取自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Mate 60 Pro智能手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些美国精英之所以感到吃惊,说到底是因为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目前靠自己造不出来高端芯片,“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小玩意”。按照哈佛大学科技政策研究员凯文·克莱曼的说法,美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举措,对中国半导体行业发起了“外科手术式打击”,竭尽全力破坏中国的半导体技术发展。他还说,有些力度“超出了任何人最疯狂的梦”。然而,就是处于这么疯狂的打压下,在美国认为最有把握也是最关键的领域,突然出现了超出“掌控”的事情。对于华盛顿的一些对华心态极度扭曲的政客而言,这足以让他们“破防”了。
我们奉劝美国一些人别光忙着拆手机,最好也拆解和重构一下对中国科技发展与创新的认知。这些年来,在美国极限打压下取得进展的何止华为一家,可以说,在航天、能源等每一个美国试图将中国“踢出局”的领域,中国都取得了巨大突破,而且为世界带来了更多技术红利,也因此与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可以说,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就像很多中国网友说的,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使我们变得更强大。
有美国媒体在华为发售新机这件事上进行了“自我反思”,认为“美国的限制措施漏洞百出,而非毫无用处”。这种思维,就像是在滚滚的浪潮中间想要强行造出来一道堤坝,而根本不顾这些海浪拦不拦得住。最终他们会发现,花了很大的力气建出来的,是一个困住自己的孤岛。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看到华盛顿从“限制打压为什么失效”“一些政策措施是不是错了”等角度进行深刻反思,并做出相应调整。

华为标志(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说中国企业推出一款新的电子产品,美国那边就有人怀着政治意图去拆机;中国与其他国家签一个合作合同,美国就要赶紧把耳朵贴过来,还要跑到那个国家去“游说”,那就让华盛顿去折腾好了。这种自我折腾最终消耗的是美国的国力,而非中国的。事实已经反复证明,美国的打压只会坚定中国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以及对外开放的决心,中国往前走的步子是拦不住的。
一个国家将另外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视为威胁,本身就是极不正常的。在全球化已经如此深入的今天,任何技术进步最终都将是人类共有的,判断它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是看这项技术最终能让多少人享受到技术红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华盛顿如果继续守着“小院高墙”的心态,那么它只会离期望中的“胜利”越来越远。
相关阅读:华为新手机,拆解出了什么?
随着华为新款手机Mate60 Pro的未发先售,最近一周以来,围绕与此的信息一直备受关注。尽管华为官方并未太多谈及该手机各方面的技术参数,但根据不少数码爱好者的实际测算,其网速已经达到5G标准。并且,不少专业人士通过对新款手机的拆解发现,其搭载了新型麒麟9000s芯片,这也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华为Mate60 Pro的发售是否意味着华为芯片“卡脖子”的问题已经得到突破?未来,我们该如何更好地把握自主创新的主动权?共同关注:华为新手机,拆解出了什么?
华为Mate60 Pro拆解热,拆出了什么?
这几天,不少专业人士买到华为新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拆,他们观察、分析、制作各种各样的拆解报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仅国内拆解,国外一些专业机构,也在拆解。4日,全球著名的半导体行业观察机构TechInsights,公开发布了他们对华为最新旗舰手机Mate60 Pro的拆解报告。那么,他们有着怎样的发现?又得出了哪些结论?
华为麒麟9000S芯片,差距中寻求突破
半导体行业观察机构TechInsights副主席分析认为华为Mate60 Pro搭载的芯片距离最先进的技术仍有2—2.5节点的差距,如何理解这个差距?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吕廷杰:2到2.5节点意味着我们跟先进制程的5G芯片还有3到5年的差距,这3到5年是西方国家用他们的技术进步速度来判断的,但是我们中国往往能用中国速度完成超越。这次完成了0到1的进步,我们终于解决了5G智能手机先进的5G芯片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它距离最先进技术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即将发布的iPhone15系列,它实际已经用到4纳米的芯片了,现在华为麒麟9000S芯片应该达到或者接近7纳米技术。但其实从7纳米到5纳米再到4纳米还需要一个很长很艰难的研发过程,所以我们还不能太高兴。但是我们确实取得了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就是把智能手机最关键的芯片,尤其是5G芯片的部分,可以实现国产化。
Mate60系列发售,是否意味着华为芯片“卡脖子”的问题已经得到突破?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吕廷杰:从目前国内外各个机构对华为新手机的拆解来看,它的麒麟9000s芯片,包括其它10000多种部件,应该说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如果真的全部实现国产化,这意味着在5G智能手机领域,我们突破了“卡脖子”的问题。但是我们距离先进制程仍有一定差距。因为先进制程的芯片有很多环节,比如设计软件。华为很早就自主开发设计软件,但是光有设计软件还不行,还要解决覆膜、光刻机等问题。这一次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不管是用什么样的途径解决,都说明我们在这些方面有进步。更重要的是,这次华为在工艺控制,就是先进制程上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因为先进制程芯片的成品率,直接决定了它的商用价值,否则成本太高的话,装到手机里卖20000块钱一部,没有人能买得起。所以在工艺控制上一定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步,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关注的方面。
“令人惊叹”,半导体行业观察机构如此评价华为Mate60 Pro
半导体行业观察机构TechInsights副主席在评价华为Mate60 Pro时用到“令人惊叹”“始料未及”等词汇,如何看待他的惊讶?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吕廷杰:西方国家在先进制程的芯片上,发展的时间比我们早,技术的积累也比我们深厚。他们一直认为按他们的进展速度,中国要追上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之前已经基本实现了14纳米的芯片国产化,但是要进阶到7纳米,甚至是集成度更高的芯片,不是一个线性的时间问题,复杂度会越来越高。所以他们认为中国突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攻克了7纳米的技术,一定有一些非常独到的技术进步或者解决方案。我们也很吃惊,我们感觉这比我们想象的要快了很多。
如何理解美国商务部长表态继续对华出售芯片,但不卖最顶尖芯片?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吕廷杰:其实美国没有禁止向中国提供5G芯片,它只是禁止向华为提供,国内其他手机厂商很多都是用的美国高通芯片。美国现在要禁止的是向中国提供高端的高性能的芯片,这主要是指即将爆发的人工智能领域使用的高端芯片。所以美国现在就是要卡住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芯片进口和对一些关键企业的芯片提供,比如像华为这种具有全产业生态能力,并且研发能力非常强,还掌握通信终端的企业。
华为Mate60 Pro背后的科技攻坚
近期,华为新一代旗舰手机Mate60 Pro备受关注,而这样的关注背后,也和华为受美国打压后在国产化方面的不断突破有关。2019年5月—2020年9月,美国政府对华为实施了多轮制裁,导致华为5G手机芯片被彻底断供。过去一年,美国在半导体领域针对我国发起的限制,也在继续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Mate60 Pro的推出,意味着什么?
华为新手机,卫星通话功能遥遥领先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吕廷杰:其实华为是一个综合的通信网络设备提供商,它很早就综合了很多技术,比如它是世界上把5G基站或4G基站跟微波技术融合得最好的企业。现在为了改善客户体验,又加入了卫星通话功能,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华为现在接入的是在2016年发射的天通一号,这是一个高轨道的数字广播通信卫星,离地球36000公里,三颗这样的卫星就可以覆盖整个地球。马斯克的星链离地面1000多公里,而且星链还需要一个地面接收装置,成本就高了。以前,我国的天通一号卫星主要是在发生自然灾害或在一些海事卫星通信时使用,但之前的终端特别大。所以现在华为新手机一定是在天线技术、耗能技术方面有非常重要的突破,才能实现在手机上提供卫星通话功能,这是连马斯克的星链都没有实现的。
来源丨央视新闻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6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