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吕梁日报
撂荒地变身“米粮仓”
——汾阳市石庄镇创新耕地托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石庄镇张家庄村机收谷子。 记者 王益炜 摄
□ 本报记者 王益炜
汾阳市石庄镇张家庄村东的山梁上,一垄一垄整齐的梯田,成熟的谷子金灿灿一片,沉甸甸的谷穗随风摆浪。李师傅开着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一袋烟功夫,脱穗的谷粒装满了三轮车车斗。曾经的撂荒山地实现了机耕、机收,种植的谷子喜获大丰收。
2022年8月,汾阳市石庄镇党委、政府以党建为统领, 成立了石庄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把扶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土地托管服务作为加快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专业合作社发展、涉农资源聚集等方面取得实效,走出了一条山区耕地托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农业生产托管
破解了土地撂荒难题
石庄镇地处汾阳市西南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极差,全镇耕地2.3万亩,全部为山坡地,缺水少雨,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是汾阳市脱贫村、脱贫人口最多的乡镇。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的“能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进城居住,全镇户籍人口12400余人,现在常住人口仅27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1970人,占到73%。仅有的几亩薄田也无人耕种,土地大面积撂荒,成为制约石庄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大难题。
困则思变,不破不立。2022年8月,石庄镇党委、政府创新工作思路,打破了“只有平川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大面积土地才能托管”的传统思维,大胆发展镇级层面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组织引导11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成立了汾阳市石庄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是汾阳市第一个具有服务主体资质的镇级经济联合社。构建起镇党委、政府主导、股份经济合作联社主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主抓的三级工作体系,吹响了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集结号”。
石庄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成立后,镇党委、政府领导包村联户,村级党组织牵头,农村党员、干部广泛宣传动员,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托管。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依据土地确权登记面积,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承包关系、不改变土地用途,农户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将农户土地“委托”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再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土地“委托”给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生产经营。2022年在谷禾、东武堡两个村先试先行,实施谷子种植托管模式820亩,在“供、耕、种、防、收、售”6个环节节本增效,带来集体经济收入54.86万元。
今年,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在全镇全面推广。石庄镇上马5000亩谷子连片种植项目,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及农户签订农业生产托管合同480份,托管土地4893亩,其中农户承包地3941亩、机动地632亩、新整治土地320亩,另外还有撂荒地复垦复种2771亩。
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决定将村内闲置土地“唤醒”。但是,全镇地处山区,托管的耕地全部为坡地,且分散零碎,不适宜机械化耕作。
今年春季,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投资200万元对托管的撂荒地进行了宜机化改造工,共2284亩。原先零散的“补丁地”“巴掌地”“面条田”重新归拢、化散为整,“小田变大田”,改造为“集中连片、设施完善、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的高产田,实现“田成方、沟成渠、路成网、机能播、机能收”的机械化种植模式,彻底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的难题。
“现在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全村户籍人口505人,常住人口仅72人,其中60岁以下的仅有两人,其余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地也没人种了,好多耕地已经撂荒10多年。今年,镇里成立了经济合作联社,托管了村里的260亩耕地,全部复种。”张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丕贵介绍。
壮大经营主体
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
石庄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是全镇各村联合成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只有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才能壮大,村民的收入才能有保障。
石庄镇党委、政府把扶持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来抓。指导联合社健全了组织架构,选举产生了董事长、监事、理事等责任人,制定了联合社《章程》,以公司化机制规范运营。镇经济合作联社联合农经、财政、自然资源等站所成立农业生产托管工作站,组建工作专班,具体负责联系、指导、督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各项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高质量发展。
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以“谋求全体共同利益”为经营宗旨,搭建农机服务平台,配备了7台拖拉机、7台播种机、5台收割机、9台脱粒机,专业化高级职称技术人员3名,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 开展“供、耕、种、防、收、售”6项服务,对接汾阳市农业农村局、农经中心等相关部门提供专业化服务,开展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
石庄镇谷子种植历史悠久,日照充足,小米口感醇香、营养丰富,是汾阳市的特优产品。今年年初,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在大量市场调研和农科院校的指导下,将5000亩土地全部种植晋谷21号。今秋谷子喜获丰收,产量达到200多万斤,收入700多万元。由于土地得到了改造,保水保肥,实现了机械化种植,与往年村民传统种植相比,每亩产量增收近200斤。
“我们村托管的260亩全部种了谷子,预估产量11万多斤,收入35万余元。仅此一项,我们村集体每年增收稳定在10万元以上。”任丕贵说。
“我们村托管土地230多亩,每亩增产300多斤,仅此一项,村集体增收近15万元。”南广城支部书记王秉富介绍。
“2022年全镇1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64.2万元,其中3个村破‘百万’,相比2021年的181.2万元,增长率达211.4%。2023年,预计达到2000万元。”石庄镇镇长王倩文介绍。
今年2月,石庄镇荣获汾阳市“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创新奖”。
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破解村民增收难题
在张家庄村委院外的小广场上,一台脱粒机在脱谷穗,穆允功等8个村民把脱粒机出口的谷粒接到编织袋里,摆放在一旁。村委院子里,几位妇女在翻晒谷子,一派秋收忙碌的村景。
“干一天150元,一年能干20多天,收入3000多元,加上低保、打扫卫生工资2000元,一年收入上万元,家里就老两口,花不完。”72岁的村民胡庭智高兴地说。
村民把土地托管给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后,他们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变身为联合社的产业工人。春季的间苗、除草等田间管理、秋季边角地谷子的收割、脱粒等一些省力气的农活还需要人工来完成。联合社就雇佣村民,每天150—250元,还管一顿午饭,村民不出村就能打工赚钱。
张家庄村77岁的穆允功老人,曾经因病留下残疾,不能干重体力活。村合作社的负责人就安排他在脱粒机旁往袋子里装谷子。
谷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兆廷说:“今年我们种的是晋谷21号谷子,今年年景不错,雨水充沛,谷穗饱满,给咱们村集体和村民都带来了好的收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展谷子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的收入。”
“今年仅5000亩谷子种植一项,集体经济预计收益将达200万元,种粮农户户均收入提高2300余元。”王倩文说。
市场化品牌化发展
破解了农产品销售难题
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实行订单式生产经营,年初就与山西汾都香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协议,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优先收购,解决了销路问题。
2022年底,为破解特色农产品“产品好、销售难”的问题,聘请杏花东堡e镇、汾阳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对11名到村工作大学生进行专题培训,并组织开展座谈交流、实战演练,线上注册“魅力石庄”抖音账号,与天津伍创电商团队合作,成立“石庄镇电子商务销售有限公司”,开通“魅力石庄农特产品”抖音店铺,对蜂蜜、小米、核桃等农副产品实行包装升级,今年以来,农副产品销售额达到27.9万元。
2023年,镇联合社投资150万元在石庄村建设“谷禾香”小米杂粮加工厂,实现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品牌一体化发展。
“下一步,镇经济合作联社将利用石庄镇小米加工厂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目前,基本完成品牌策划、产品开发、包装设计、商标注册前期工作,将来争取让石庄小米品牌叫响全省、全国,走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推进石庄镇乡村振兴稳步发展。”镇经济合作联社负责人王秉富对未来充满信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