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
送“技”到田间
“科特派”培育“科技果”
1999年,科技特派员制度从福建省南平市起步,后来逐步在全国推开。20多年来,数十万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他们以农民期盼的技术作为科研方向,是农民眼中的“田专家”“土秀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科特派”,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发动机”,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科技特派员通过传播先进技术,普及科学发展理念,大力培育乡村共富产业,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金钥匙”打开振兴门
发展科技特派员,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金钥匙。众多科技特派员引导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助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喂,党老师您好,我是临汾市尧都区吴村镇乔化村为民惠众合作社的王惠忠,我想问一下随着气温回升,麦田该咋管理,您能给指导一下吗?”“好的,我现在就去你们村看一下,最好是把种粮大户和技术人员都组织过来,咱们现场交流。”3月12日,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党建友研究员接到了麦农王惠忠的电话,结束通话后,他立即带领团队前往现场查看苗情,并叮嘱王惠忠做好追肥浇水工作,促进麦苗早返青,提高春生分蘖成穗率,奠定稳产高产基础。王惠忠连连点头、不断感谢,“真是太好啦,专家随叫随到、服务到位,给我们吃了‘定心丸’。”
从播下一粒种子,到变成沉甸甸的果实,作物一般要经历出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长周期,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项措施都必须落实到位。每年年初,山西省农业农村厅都会发布现代农业主推技术、主推标准、主推品种,为老百姓提供选择参考,目前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
科技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是粮食丰产增收的保障。2023年,山西省粮食总产量295.6亿斤,平均亩产623.5斤,均创历史新高;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更加丰富,肉蛋奶总产量428.2万吨,水果、蔬菜产量分别达到1093.2万吨、1065.9万吨。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大省河南2023年共选派省市县各级科技特派员约5000名、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143个,全省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服务7万余次,培训农民135万余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4100余项。
“土专家”打通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科技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快速进步,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实践证明,科技特派员这一源于基层探索的制度创新,填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技术服务空白,打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满足了广大农民兄弟的迫切需求。
以福建省武夷山市的茶叶为例,茶农使用科技特派员为当地“量身定做”的茶树绿色栽培技术,夏天在茶行中种植养分高效固氮的大豆,冬天在茶行中种植油菜,用专用生物有机肥取代化肥。茶农反映,病虫害少了,茶叶的品质提高了。武夷山市涉茶人员约12万人,注册茶叶类市场主体2.11万家,2022年茶叶全产业链产值1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中近5成来自茶叶,真正实现了因茶致富、因茶兴业。2023年,福建省还开设科技特派员培训班,茶企、茶农代表100多人参加培训。科技特派员围绕武夷山茶树品种与生态栽培技术、武夷岩茶的品质化学研究、茶产业电商营销等方面进行授课,让学员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好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助力“三茶”统筹发展中的作用,以科技赋能产业,以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3月12日,广东省忻城县粤桂协作工作组带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艾绍英一行4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忻城县红渡镇古房村,开展现代蚕桑土壤改良培肥技术服务工作。今年,忻城县粤桂协作工作组计划联合广东科技特派员举办2—3期技术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熟悉土壤性质和桑树生长习性的技术人才,提升桑树种植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管理水平,改善桑园土壤肥力,在古房村打造197亩桑园土壤培肥现代桑园土壤改良示范基地。
专家表示,科技特派员不应只是简单地提供技术援助,更应该发挥其在产业发展、品种技术引进推广、技术瓶颈攻关、本土人才培养、农业产业功能拓展等方面的作用,帮助地方培养一批农业生产一线的“土专家”,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土特产”,以辐射、带动更多农户。
科技特派员制度也是地方高校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重要抓手。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架起桥梁,为学科创新发展增添新动能。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广大农业技术人员服务“三农”、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有效途径,搭建了广阔舞台。
“我们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组织了22名教师担任企业‘科特派’,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参与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锻炼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院长王英泽介绍说,以问题为导向的科技攻关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师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的创新能力,还提升了企业科技攻关能力、扩大了学科社会影响力。
(本报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4年03月20日04版)
( 责编:高 娜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0 12: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