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文化探源之旅:知所从来 知其所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7 06:25:00 来源:四川日报

□李茂华

古蜀文明从何而来,又将何去?大型系列考古纪录片《寻古中国·古蜀记》第五集《再续华彩》,对其进行了文化探源,于历史的探赜索隐中,勾勒出古蜀文明的发展轨迹,展现了古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紧密联系,以及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

文化之问:古蜀文明从何而来

本集以船棺葬这种奇特的葬俗为引,揭开了古蜀文明何去何从的历史谜团。

开篇先提出船棺葬这个古老的习俗,接着引用古籍《蜀王本纪》记载的一则神话传说,即鳖灵在楚地去世后,其遗体至蜀地死而复生,后来鳖灵在蜀地继承王位,建立了开明王朝的传说。这则传说给本集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同时提供了一则重要的文化信息:古蜀文明与楚文明具有某种联系。

以之为源头,创作者提出古蜀先民为何以船为棺之问,由此开启古蜀文明的探源之旅。

接下来,创作者选取船棺葬考古中发掘的几件重要文物:“成都”矛、漆器、巴蜀图语、腰坑、青铜戈等,探究成都及古蜀文明的由来。“成都”矛的出土,证明了“成都”的城市称谓早在战国晚期即已出现。漆器的大量出土,说明蜀文化既与中原文化、楚文化相通,也有自己的一套文化系统。巴蜀图语,说明先秦时成都平原的蜀人,已用符号记录这方水土的制度与信仰,也借此讴歌他们的生活。腰坑,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以储物为主,与秦将之作为墓葬的一部分不同。

在一系列的考古中,成都悠久的历史,古蜀与中原文化、楚文化的源流关系若隐若现,勾勒出古蜀文明的发展轨迹。

文化盛景:精美器物的洗练呈现

本集在探讨古蜀文明历史由来的过程中,以洗练而生动的影像,介绍了古蜀先民创造的精美器物,展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讴歌了他们的工匠精神。

漆器发源于新石器时代,盛行于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兴盛发达的标志之一。历史上,楚国是盛产漆器的国家,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有220多件,体现了楚文化的神韵。本集选取一件精美的漆床,探讨古蜀文明的文化系统。这件漆床曾被认为是从楚国传来的,但考古学家后来认为,它是古蜀文化学习中原文化的结果,是蜀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融合的代表。

该片通过三维建模、运动镜头和特写等镜像语言,细致展现了漆器上的精美纹饰、形制与制作技术,展现了古蜀人的高超技艺。通过汉代文化经典《蜀都赋》对成都漆器盛景的描绘,以及现今漆器传承人的漆器制作场景,汇聚古今,于历史长河中触摸到漆器文化之流脉,激发人们对蜀文化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此外,本集对出土的古蜀青铜器也作了简略而不简单的介绍。在一个墓葬坑中,出土了188件铜器,有明显的5件成组现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5件套列鼎,列鼎中有一件叫邵之飤鼎,是以春秋战国时楚地流行的文字——鸟虫书刻写的。影片通过CG技术,模拟了文字的形制,使文字从青铜器上突显出来,并在文字的讲解中,通过特写,对青铜器上的饰物进行呈现。古朴的青铜器、精美的饰物和形态柔美的鸟虫书相互呼应,组成一幅令人神往的文化盛景图。

文化融合:古蜀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吸纳与包容

在一层层的探赜索隐中,蜀文化、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流脉逐步显现,一件件器物,以无声的语言讲述着蜀文化的历史,展现着蜀地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在历史的长河中,位于西南一隅的蜀地,并未固步自封,古蜀先民凭着坚韧与毅力,开凿出对外的通道,保持蜀文化与中原文化、楚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并以包容的胸怀吸纳着不同文化的精华,在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创造出独特的古蜀文化。

本集对蜀文化的多元与包容有多次讲述。在一个墓葬坑中出土的S形带钩,在北方草原地区出现得比较多,在蜀地也有发现。铜镜,和当时三晋地区发现的一模一样。青铜戈一端撰写的“郫”字,是郫县得名的最早实物资料,也是秦并巴蜀后,郫县成为秦的属县之一,纳入中央管理的见证。

这些器物的出土,是蜀地与多地文化相互交流映鉴的证明,也是古蜀地与中央保持一致,古蜀文化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组成部分之证明。本集以细致的影像,讲述了蜀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紧密联系,书写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统一性特征,凝聚了蜀地百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7 08: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逸四川”邂逅“水韵江苏”,四川文旅江苏推介会带来哪些精彩?
...文化底蕴尽收眼底。如果这个夏天想到四川来场康养漫步之旅,“最悠闲”推荐旅游点位是游客的不二之选。洪雅瓦屋山—柳江古镇—七里坪国际度假区—峨眉山—乐山—蜀南竹海—牛背山的出游路
2023-06-14 21:22:00
寓教于乐文化之旅!2025烟台市少年儿童非遗体验活动首站开启
...乐开场,为广大少年儿童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研学之旅。活动当日,参与活动的少年儿童沿着探馆观摩路线,依次参观了传统盘扣、胶东手作香、烟台剪纸、莱州毛笔、漆器等非遗代表性项目
2025-03-22 20:31:00
匠心之旅,传承非遗!烟台“小小传承人”研学活动开始招募
亲爱的孩子,你是否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你是否梦想成为非遗的守护者,传承中华民族千年智慧?机会来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小小传承人”系列研学活动第一期。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软陶
2025-02-20 17:50:00
...终坚持保护自然风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让大家的和顺之旅成为难忘的精神之旅、文化之旅。一砖一瓦守护历史印记,一技一艺赓续文脉华章。2022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平遥古
2025-02-05 09:33:00
弘扬巴渝文化 重庆小伙把外婆讲的中华“老故事”搬上绘本
...温暖细腻的文字、风格迥异的艺术手法带着读者踏上心灵之旅,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刘何跃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除了绘本作家,他还有插画师、平面设计师、四川美术学院教师等
2024-01-31 21:28:00
漫步川藏的文化之旅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漫步川藏的文化之旅——读蒋蓝《西南风物笔记》《西南风物笔记》作者供图□王涛风物一词最早出自东晋陶渊明《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意为一个地方特有的
2024-01-12 14:48:00
“第22届蜀文化之旅”活动落幕 台商盼深化蓉台交流合作
...台办主办、成都海峡两岸交流协会承办的“第22届蜀文化之旅”——云林企业菁英参访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台湾云林县的17名企业菁英深入蜀地,品味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领略迷人的时代发
2023-11-13 16:59:00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里的中国》踏上大美蜀地
...镇的尧坝驿,在三江交汇处开启一段精彩纷呈的四川非遗之旅。有“峨眉绝学”之称的峨眉钢刺,能文能武、刚柔并济的逍遥扇,一招一式间映照出武林的真实样貌。而酷炫的背后更多是意想不到,
2023-06-10 14:10:00
探寻荆楚文化 江岸区滨江幼儿园上演六一“粽”头戏
...演绎荆楚故事,开启荆楚文化大调查,共赴一场探索求知之旅。各班围绕荆楚传统手工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探索。从巧夺天工的雕花剪纸到精美绝伦的漆器制作,老师们将一个个充满智慧
2025-06-01 13: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