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曾听人言,父母常在家中侍候,父母不在时,异乡游子将家视为暂居之所,自己亦只是过客。故土消逝,美好存于回忆,若非深情牵绊,或难再踏上老家之路。因为一旦回到故乡,
往事如潮,伤感涌现,或许正是如此吧,尤其年岁增长,不是不愿归家,而是不敢再返。
宝庆送走了母亲,随后整理了老家院子,关闭了屋里的电源,用塑料布覆盖了被子等物品,将母亲生前的衣服锁在柜子里。虽然几个姐姐已经拿走了一些衣服作为纪念,但柜子里仍然堆满了物品。临走时,宝庆把钥匙留给了邻居发小保国,他常年在家,以备不时之需。母亲去世一年后,保国告知有人多次来到家中,宝庆也回过一次,决定不再回来。
母亲一生辛勤,始终坚强自立,哪怕晚年也不肯让孩子们操心照顾。
当年父亲去世,宝庆和姐姐们都想接母亲回家,但她不愿意,坚称自己身体硬朗,不需要孩子们操心。
母亲一直以劳动为乐,即使年老独居,仍乐此不疲。她喜欢在自家菜园里耕种,甚至帮着宝庆的菜园也播下了不少蔬菜。
宝庆的家在村西,是老区的一部分,那里居住着年迈的村民。每次母亲去种菜,都会顺便去张奶奶家坐坐,两人素来关系密切,经常聊得投机。
张奶奶的儿子事业有成,常常给她带来各种礼物,但她更喜欢简单的布料或四件套,这些东西能让她眼睛放光。每逢年底,她都会慷慨地分给母亲一些。
母亲总是想付钱,但张奶奶不接受,“我儿子给我买了够多了,给你点没关系,我用不了那么多。”
后来,母亲搬走了,距离张奶奶家有些远,尤其是在宝庆父亲去世后更少出门。但她每次出门,都会去看望张奶奶一番。
宝庆常常挂念母亲,经常打电话回家,总能听到张奶奶的声音,明白母亲又去张奶奶家了。
宝庆的家常年无人,院子荒废了,但母亲勤劳好客,不知从何处弄来一些菜籽,随手撒在院子里,再浇上水,便让它们茁壮成长。
经常能看见宝庆家的大门敞开着,知道母亲又去种菜了。
两人一前一后,母子俩在门口和院子里忙碌着,聊着天,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宝庆感到无比欣慰,母亲年纪大了,但依然能有人陪伴,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在村子里,张奶奶和她的丈夫经常会骑着三轮车去集镇,不论是接收通知还是购买必需品。有时候,他们也会载上宝庆的母亲一起去。这些出行让他们感受到了村子的变化,心中充满了感慨。
村子里没有多少孩子了,出村口都成了一种奢侈。他们去集镇购物时,会互相购买一些物品,这样大家的物品就会五花八门,也增添了一份乐趣。
以前,村里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车,所以大家常常把东西交给邻居带回来。下午时分,邻居们会去取东西,这就像现在的快递站一样。这种情况虽然发生在很久之前,但在那个物质不丰富、交通不便利的年代,拥有一辆三轮车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除了购物和日常聊天,村里还有一件让母亲和张奶奶期待的事情,那就是每年的三四月份的庙会。这时候,他们会欣赏戏班子的表演,特别是母亲和张奶奶,他们都是戏迷,喜欢听戏。以前,要去听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有时候需要步行几十里路,一大早出去,下午才回来,中午只能在戏台边随便吃点东西。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有了电视机,能够在家里听戏。母亲和张奶奶经常约在一起听戏,度过愉快的时光。
然而,好景不常,母亲先走了。在母亲下葬的那天,张奶奶因为病情而未能前来。在母亲的头七期间,她虽然来过,但动作开始变得缓慢,精神也不如以前。或许,年纪大了,病一来就难以承受吧。
母亲的七七已过,宝庆和姐妹们离开了家门。临行前,宝庆将钥匙交给对面的邻居保国,也是他的发小。
保国曾是村里的一员,因一场车祸腿部受伤,从此留在家中。与宝庆等人相比,如今家乡只剩下他独自一人,其他人或早离乡,或随孩子远走他乡,偶尔回家打理田地。
生活各有不易,但他们都心知肚明,这就是生活的样子。
宝庆和保国感情深厚,不仅因为家住对门,更因为多年来的相知相惜。
结婚对他们来说并非易事,忙活了大半年,背上一身债务也是常有之事。保国母亲早亡,跟着父亲生活的他是这群发小中最晚结婚的一位。
在结婚时,宝庆得到了其他发小的帮助,心怀感激,但其他人已经都结婚了,他感到无法报答。
宝庆每年年底都回家,保国见到他的孩子总是喜不自禁,还给了压岁钱。宝庆明白这是保国想要回报他的帮助。
后来,保国积攒了些钱,将老房子翻修了一番。但搞完翻修,新房子还没住,急需住处。
村里有个习俗,就是可以住进没人的邻居家。保国第一个想到了宝庆,急忙打电话询问可否住进去。
宝庆自然答应了,这个家曾经接待过不少人,再多一个也无妨。
每年过年,宝庆带着孩子回家。保国为孩子们买了衣服、玩具,当然还有压岁钱。宝庆想让孩子不要接,但保国总是拒绝,他认为这些钱必须拿着。
随着父母年纪渐长,宝庆将地包了出去,需要时再购买所需。
但他始料未及的是,每年回家时,厨房里都摆满了食材。尤其是白菜、菠菜、芹菜,这些村里常见的蔬菜。
后来得知,这些都是保国送来的。保国种了些蔬菜,吃不完的都卖了,这也成了他少数的收入来源之一。
每年保国都送来几十颗白菜,多到把厨房都堆满了。院子里种满了葱和辣萝卜,保鲜用的,吃到开春都不成问题。
每年过年,宝庆和保国相聚在一起,聊着过去和未来。除夕夜,他们会在村子里走一圈,互相交流村里和外面的变化。
这样的习惯延续了很多年。
在宝庆父亲去世后的几年里,保国常常会去看望宝庆的母亲,并带些蔬菜水果过去。
他心想老人家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也没什么好吃的,所以只要家里有什么,就顺便送些过去。
有时候,村里有人卖油条,保国就会买几根,送给母亲,虽然会说是买多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小事情。
到了年底,母亲就让宝庆拿瓶酒去感谢保国。
宝庆心里明白,不需要母亲特意安排,他早就有了计划。
在母亲的葬礼上,保国虽然腿脚不方便,但仍然尽力帮忙招呼客人。
当宝庆将房子钥匙交给保国时,双方没有多言,只是保国问了一句,以后是否还会常来。
宝庆只是回答“看情况”。
母亲去世后的一年里,宝庆确实很少回来,但是这个家却不曾空虚。
当宝庆再次回家时,发现院子里种满了蔬菜,一切井然有序,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保国解释说,觉得院子荒废可惜,所以自己种了些菜,希望无论宝庆何时回来,都能有些收获。
听到这里,宝庆心里明白,除了保国,还有另一个人在照顾这个家。
但是谁呢?
宝庆试图思考,但却找不到答案。
保国突然说出一个名字,让宝庆有些吃惊,但转念一想,又觉得情有可原。
那个人,是张奶奶。
有时候保国在家里种菜,张奶奶会路过,看到他就会停下来,有时候甚至会说出“我以为是宝庆回来了”,然后默默离开。
有时候张奶奶一个人过来,见到大门紧闭,就黯然离去。
宝庆听完这些,心中恍然大悟,或许张奶奶在思念他的母亲吧。
中午时分,保国在家里做了几道菜,邀请宝庆一同品尝。
用过午餐后,宝庆驱车前往集镇采购了一些物品,留下几箱礼物给了保国,剩余的则被他收进了车厢。他顺便去探望了张奶奶。
两人坐在沙发上,交谈着,张奶奶眼眶几次泛红,声音带着哽咽。
她说:“你像你妈妈,太像了。”
说着说着,她便止不住地哭了起来。
他们聊了好一会儿,待张奶奶力不从心,便想睡去。
临别时,张爷爷出来送宝庆。
张爷爷说,张奶奶身体不好,哭泣会使她更虚弱,这次的悲伤可能需要好一段时间才能平复。
宝庆大致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说了些安慰的话,准备告辞。
在家过了一夜后,第二天一早便准备离去。
就在他发动车子时,保国喊住了他。
宝庆下车,看看保国是否有事。
结果,他看到保国给他准备了许多蔬菜,摆放在地上一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种的,你拿回城里吃吧,不知道吃完这顿,下顿又得等到何时。”
宝庆看着车厢里满满一箱的蔬菜,心中也沉思不已。
他与保国告别,嘱咐他好好照顾自己,有时间就回来看看。
但说完这话,他也不确定什么时候才有空。他甚至在想,未来,还能回到这个家吗?
父母已故,熟识的人渐渐老去或离世,他再回来,除了感伤,还有什么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0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