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096年,宋哲宗的皇后孟氏,在宫斗中失败被废,黯然出家。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后来的人生里,她居然还能第二次复位,又第二次被废,最后在靖康之难中咸鱼翻身,当上摄政太后。
而当初夺取她皇后之位的刘氏,早已在宫廷斗争中失败自尽。
人生,真是没有走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局。
那么,这位孟皇后,是何许人也,她为什么两次被废,又两次复位?她在靖康之难中,是如何逃过一劫,还当上太后的呢?
01、当上皇后
一开始,太皇太后高滔滔为宋哲宗选的皇后,并不是孟氏,而是名将狄青的孙女。
不过,当狄青孙女的资料送到高滔滔面前时,她皱起了眉头。
狄青孙女的家庭背景,实在是太复杂了。她是庶出的女儿,又由伯父伯母抚养长大。也就是说,她有一个生母,一个嫡母,一个养母,以及一个生父,一个养父。
如果她当上皇后,这3个母亲,2个父亲,全都要封赏,外戚关系,也非常复杂。
高滔滔大手一挥,重选。新皇后的背景,越简单越好,省得将来麻烦事多。
这一选,就选中了出身相对较低、家庭关系简单的孟氏。大婚那年,她20岁,她的丈夫宋哲宗比她小4岁,只有16岁。
这桩婚事,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两层阴影。
第一层阴影,是他们的成婚时间。
5月16日,对当时的宋朝人而言,是个不宜成婚的日子。宋哲宗的生母朱太妃,还为此特地去找高滔滔理论,要求她改时间。
然而,高滔滔却不管不顾,非要皇帝在这一天大婚。
当时的宋哲宗,年纪尚小,尚未亲政。但我想,这不愉快的经历,也让他对这门婚事,有了一些抗拒。
第二层阴影,是新皇后的出场方式。
大婚当天,重臣云集,庄严无比。皇帝的仪仗队,却突然乱了。几辆车插进了队伍里,挡住了皇帝的车架。
这是新皇后孟氏和高滔滔女儿的车。
宋哲宗阴沉着脸,叫来苏轼,直接在车上写了一道奏疏,告诉高滔滔,她选的新皇后,和她的亲生女儿,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还没进宫,就两次得罪皇帝,这注定了孟皇后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高滔滔觉察到宋哲宗的不满情绪,还特地安抚他:你得到了一位贤内助啊!
不巧,宋哲宗对高滔滔的不满积累已久,甚至高滔滔去世之后,他还差点追废了高滔滔的宋英宗皇后之位。
这样的安抚,只会起反效果。
02、失宠被废
孟皇后从大婚起,就不讨宋哲宗喜欢。她进宫不久,又有了一个强势的情敌,刘婕妤。
孟皇后出身平平,没有宫廷生活经验,又性格温顺,相貌平平。而刘婕妤张扬活泼,美貌无比,“明艳冠后庭”,还多才多艺。
刘婕妤向皇后的位置,发起了挑战。
电视剧里的宫斗,可以说是十八般手段用尽。可是历史上真实的宫斗,却是简单粗暴直接,拍电视剧都不好意思这么拍。
比如说,有一次孟皇后率领后妃去祭祀的时候,按照规定,嫔妃们要站在皇后的身后。可是刘婕妤却丝毫不给皇后面子,独自一人站在门帘旁边,背对着皇后。
孟皇后气得不轻,却不知道要怎么处理这种场面,还是她的侍女站出来痛斥刘婕妤。
不过,孟皇后很快就还以颜色。
后宫朝见太后,按照规矩,坐在一张黑红相间、点缀着金带的椅子上,而普通嫔妃,只能坐普通的椅子。
刘婕妤一来,就命令人给自己换了一张和皇后一模一样的椅子,当着皇后的面,坐了上去。
这赤裸裸的挑衅,如何能忍?孟皇后当即让人高叫:太后到!
众人纷纷站起来,迎接太后。这个时候,有人偷偷地把刘婕妤的椅子搬走了。
等到大家重新坐下来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椅子没了的刘婕妤,一下子就摔到地上,哄堂大笑。
是可忍孰不可忍,刘婕妤使出了宫斗中的必杀技:找皇帝哭诉。
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然而,孟皇后在宋哲宗心目中,又添加了一个减分点。
接下来的一件事,彻底把孟皇后打入冷宫。
为了赢得宋仁宗的心,孟皇后身边的人,纷纷给她出主意。她的姐姐和养母,拿着一张符纸进宫,交给孟皇后,告诉她,这能让皇帝回心转意,宠幸她。
这当然不会有什么效果。
他们思来想去,得出结论:皇帝是天下之主,这些小手段,对他自然无效,但是可以用来对付刘婕妤啊。
行动力超强的一伙人,立刻转而诅咒刘婕妤,并把相关的东西,偷偷放到刘婕妤身边。
刘婕妤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向宋哲宗告状。
愤怒的宋哲宗,立刻把此事查了个底朝天,并宣布废后。
这件事的真相,在历史上,有很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孟皇后并没有干什么给皇帝、刘婕妤下诅咒的事情,她的符纸,是为了给重病的女儿祈福罢了,却被刘婕妤借题发挥,做成了大案。
也有人觉得,这件事当时就牵扯广泛,查得一清二楚,宋哲宗在后妃诏书里把前因后果说得明明白白,后来只不过因为宋哲宗早逝,刘婕妤自尽,而孟皇后成了垂帘听政的太后,所以想办法翻案罢了。
不管真相如何,孟皇后就此被废,到皇家道观瑶华宫出家去了。
而刘婕妤,则为宋哲宗生下长子,晋升为刘皇后。
一个是清心寡欲的出家人,一个是生下未来太子的六宫之主,这两个女人,似乎胜负已分。
然而,命运,往往充满着意外。
03、二次被废
刘皇后的儿子出生才3个月,就夭折了。没过几天,她2岁的女儿也夭折。
宋哲宗本来就体弱多病,连失爱子和爱女,更是备受打击,没过多久,也因病去世,年仅23岁。
他的弟弟宋徽宗赵佶登上皇位,为了报答嫡母向太后的拥立之恩,恭请向太后垂帘听政。
当时,宋朝最大的争端,就是新法和旧法之争。宋哲宗支持新法,而向太后和高滔滔一样,支持旧法。
向太后一上位,就全面恢复旧法,与此同时,为了打击宋哲宗留下的刘皇后,并加强自己在后宫的权威,她把高滔滔选定的孟皇后接了回来。
不过,刘皇后是宋哲宗亲立的皇后,不能轻易废黜。于是,当时的宋朝,出现了略微尴尬的局面:孟皇后和刘皇后,并称为哲宗皇后。
由于孟皇后第一次封后的时候,年号是元祐,于是被称为“元祐皇后”;刘皇后封后的时候,年号是元符,于是被称为“元符皇后”。
孟皇后作为原配,地位还在刘皇后之上。
刘皇后气疯了,却又无可奈何。
然而,向太后只垂帘听政了一年多,就因病去世了。
而正式亲政的宋徽宗也发现,新法似乎更合他胃口,又折腾了一番,废去旧法,重新启用新法。
此时此刻,向太后接回来的孟皇后,就多少有点碍眼了。
宋徽宗大手一挥,再次帮哥哥宋哲宗废了这个皇后,让她回到了瑶华宫。
为了表示皇帝的恩宠,宋徽宗还给孟氏加赐了几个好听的法号。
孟氏重回道观的日子,刘皇后可以说是春风得意。
她虽是先帝的皇后,却新帝的嫂子,所以新帝继位之后,也当不成太后。然而,宋徽宗为了表示对她的尊敬,却破例尊她为“元符太后”。
她野心勃勃,百般干预政事,而此时的孟氏,看起来只能在道观里了此余生。
然而,意外再次发生了。
04、靖康之耻
1127年,北宋都城东京被金人攻破,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都被掳走,后宫嫔妃、皇子皇孙们几乎无一幸免,全当了金人的俘虏,从此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此时的刘皇后,由于试图在宋徽宗重病的时候垂帘听政,早已失败自尽。
而此时的孟氏,由于瑶华宫,搬到了延宁宫,没过多久,又失火,索性出宫回家居住了。
金人洗劫东京的时候,把皇宫里有位号的,全部掳走。孟氏因为早已被废,又不住在宫里,居然躲过一劫。
金人劫掠完东京之后,立了一个傀儡,张邦昌,就撤了。
而张邦昌依然忠于宋朝。等金人一走,他立刻就宣布退位,支持因出差在外而逃过一劫的赵构做宋朝的新皇帝,并献上大宋国玺。
然而,赵构远在济州,东京需要一个主持大局的人。
张邦昌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北宋皇室的一条漏网之鱼:先帝宋哲宗的皇后孟氏。
虽然是被废的,好歹正经做过皇后啊。
张邦昌恢复孟氏“元祐皇后”的尊号,请她垂帘听政,一应事务,都要取得孟皇后同意之后,才能决定。
孟皇后以宋哲宗皇后的身份,颁布诏令,让宋徽宗的儿子,康王赵构,继承皇位。这让赵构登基,变得名正言顺起来。
随后,张邦昌带着孟皇后前往应天府,和宋高宗赵构会和。
来到赵构身边之后,孟皇后宣布撤帘,不再听政。
此时的她,是赵构的伯母,她对赵构的支持,让赵构得以顺利登基,而此时的后宫,也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赵构对她感激涕零,尊重无比,当即尊她为元祐太后,不久之后,又改为隆祐太后。
05、稳住大局
赵构登基才2年,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叛乱,逼赵构禅位给3岁的儿子,魏国公赵旉。
不过,赵旉实在是太小了。古人说的3岁,在现代,实际上就是2岁孩童,连话都说不利索,怎么处理朝政呢?
于是,苗傅等人要求孟太后垂帘听政。
孟太后来到现场之后,并没有登楼和苗傅等人遥遥相望,而是直接要求出城,和他们面对面交谈。
孟太后对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希望他们放弃这个想法,他们依然坚决要求太后退位。
孟太后只好说:我愿意和皇帝一起共同执政。
苗傅等人自然不会同意。他们要的,是赵构彻底退位。
孟太后坚定地说:如今强敌在外,我们还要共同对抗金人,我一个老妇人,抱着3岁的孩子听政,该怎么命令天下呢?
这边,孟太后还在和苗傅等人周旋,赵构却急了,赶紧下令说,他愿意退位,但是他们得好好供奉他这个太上皇。
孟太后无奈,只好抱着3岁的赵旉,开始垂帘听政。
孟太后给了苗傅特权,让他可以单独面见自己,每次见到他,都对他曲意逢迎,让他飘飘然,放松警惕。
与此同时,她背地里派人联系韩世忠等人,命令他们尽快勤王。
很快,众将就勤王成功,恭请赵构复位。
赵构回来之后,孟太后大喜过望,立刻下诏恢复赵构的皇帝身份,而自己撤帘,重新退居后宫。
赵构无比感激在叛乱之中稳住局势的孟太后,继续给她上尊号,由“太后”升级为了“皇太后”。
虽然“皇太后”经常被简称为太后,但是严格来说,皇太后和太后,是不一样的。皇太后是皇帝对母亲的称呼,比太后更加尊贵。
孟太后先在靖康之难后支持赵构登基,又在这次叛乱中,帮助赵构稳定局势。赵构对她,无比感激,简直把她当做了亲生母亲。
06、写在最后
1131年,孟氏以南宋皇太后的身份去世,享年59岁。
此时,她的丈夫宋哲宗,已经去世31年,她的情敌刘皇后,已经去世18年,距离北宋灭亡,也有4年了。
她做皇后的时候,皇帝不喜欢她,坚持废了她;她复位之后,新帝再次废了她。那时候的她,这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来去皆不由自己。
北宋灭亡之后,她因为早早被废,成为皇室少有的漏网之鱼,被推出来主持大局。
她一个女子,在当时的环境下,无力,也无权,力挽狂澜。但是她的确在自己的能力和权力范围内,稳住了宋朝的局势,没有让混乱继续下去。
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可以说是宋朝的功臣。
人生,处处充满了意外。一个废后,能走到这一步,实在是太过传奇。
不知孟皇后晚年,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又会有着怎样的感慨。
你觉得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6 00: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