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 青岛报道
兔踩祥云辞岁去,龙乘瑞气送春来。“翻花龙”栩栩如生,“手翻花”用纸做成,又称“十八翻”“,通过横翻、竖翻、斜翻、甩翻、手翻等玩法,让小小的翻花龙变幻出多种花样,是中国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1月9日,青岛大学“双馨”非遗社团和青岛宁德路小学预备中队联合开展非遗文化进课堂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非遗进课堂让预备队员们亲身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培养了预备队员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一起开启崭新的一年。
乐道拾遗,匠心筑遗。在“非遗”的世界中,一张纸,变化出万千姿态;手指一起一落,手腕一伸一缩间,百变翻花龙用彩纸和两根竹棒巧妙连接演变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在手中闪转腾挪间翻出无数种花样,便成就艺术永存世间……活动当天,一年级的孩子们好奇的睁大了眼睛,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体验了“舞龙”DIY,学生们看着自己亲手DIY出的舞龙,高兴的合不拢嘴。
纸翻花是一门传统非遗项目,起源于清康熙年间湖北天门市郭氏家族,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一把看似简单的纸扇,却能变换出上百种不同的造型,色彩斑斓、奇妙无比。在活动中,青岛大学“双馨”非遗社团向预备队员们介绍了纸翻花的历史及玩法,预备队员们了解了纸翻花的原理,并亲自动手玩翻花。看着千变万化的“龙舞飞天,掌上生花”造型,一条条漂亮的中国龙在预备队员们的小手中翻腾,欢乐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多彩非遗进校园,文化传承润童心。非遗进课堂活动反响热烈,预备队员们亲身参与非遗学习,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潜移默化培养了孩子们对非遗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青岛宁德路小学将继续引领少先队员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全面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2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