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蒋介石曾自选3处墓址,最满意第3处,认为符合自己比明太祖高明的定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06:00 来源:宋安之
蒋介石曾自选3处墓址,最满意第3处,认为符合自己比明太祖高明的定位

1949年蒋介石败退中国台湾,26年以后,1975年4月5日深夜,在一片凄风苦雨之中,蒋介石于台北的士林官邸病逝。

蒋介石生前曾留下遗嘱,想要以后埋葬到中山陵附近。他病逝以后,经过妻子宋美龄和长子蒋经国的商议,其灵柩先暂厝之前由台湾当地望族林家捐赠的慈湖。

而在去台之前,蒋介石在大陆时期,其实是自选了3处墓址,选择中山陵附近,是他的第3个选择,也是他最为满意的地方,其中一个原因还是认为该地符合自己比明太祖朱元璋高明的定位。

蒋介石最早选的第一处墓址,是在其母王采玉的墓旁。

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早逝,异母大哥蒋介卿对王采玉和蒋介石母子也是不好,甚至要求分家另过,可以说蒋介石是母亲王采玉一个人辛苦拉扯大的,因此他对母亲很是孝顺和感激。

蒋介石曾自选3处墓址,最满意第3处,认为符合自己比明太祖高明的定位

王采玉于1921年病逝,她身为填房夫人,并没有选择与丈夫蒋肇聪合葬,而是想要另葬它地。

于是由蒋介石陪同两位专业人士,跑遍了雪窦山、徐凫岩、相量冈、妙高台等地,踏勘了半个多月,最后选定距溪口北三里的白岩山鱼鳞岙中段的一块平地,据说整个地形像一座弥勒佛,墓穴就点在弥勒佛的肚脐眼上。

1923年,思母的蒋介石又在这里修建了规模较大的坟庄,并建筑了新式的洋楼“慈庵”,他还亲自撰写了一篇《慈庵记》。蒋介石在下野或者回乡时,有时候不在家居住,反而是经常居住在慈庵。

因此在一开始,蒋介石准备把自己埋在母亲身旁,可以“常伴母灵”,以便身后仍能尽孝。

蒋介石选定的第二处墓址,在奉化城北的响铃冈。

蒋介石曾自选3处墓址,最满意第3处,认为符合自己比明太祖高明的定位

此地地势高爽,风景优美,而且不一般的是,周围有九座小山,中间有一个小湖,形若“九龟戏水”,地名“仁湖”,是一块地势极佳之地。

选定此处作为墓址以后,为了防止别人占用,蒋介石马上派人修筑了一条公路,是提前“占地”。

现在这条公路仍在,不过仁湖已经被开辟成了稻田。

蒋介石选定的第三处墓址在南京中山陵附近。

1945年蒋介石在还都南京以后,曾多次拜谒中山陵,正所谓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思考,当时蒋介石58岁,已是年近花甲,他想着在百年之后,若是葬在中山陵附近,比安葬在母亲身边更有意义,可以更加彰显自己的地位。

怀着这一想法,于是蒋介石请来了家乡雪窦寺的长老惠林法师,来帮助他选址。

蒋介石曾自选3处墓址,最满意第3处,认为符合自己比明太祖高明的定位

惠林法师到南京后,是独行特立,不住在蒋介石为他安排的豪华住所,而是去鸡鸣寺挂一个游方僧的座签,整天身穿破衣芒鞋,怀揣罗盘和八卦图,装扮成一个苦行僧,是跑遍了中山陵的前前后后。

中山陵东侧是梅花山,西侧为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明孝陵,一些著名人物都埋在西侧。

东侧则是埋过大汉奸汪精卫,抗战胜利后,汪精卫的坟墓被炸平,基于这一点原因,蒋介石也是不想埋在东侧。

同时蒋介石还有一个特殊要求,他自认为比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高明,所以选墓址,想要位置高于明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是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他结束元朝98年的统治,建立了国祚276年的大一统王朝之明朝,虽然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但能以一介布衣,并且落魄时还乞讨过的起点,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绝对不是简单之辈,是一个猛人,在历代皇帝之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蒋介石曾自选3处墓址,最满意第3处,认为符合自己比明太祖高明的定位

他和蒋介石谁更高明,这点不言而喻。

最后惠林法师为蒋介石选定了距中山陵不远的一处林木稀疏的空地。此处背靠紫金山,西临紫霞湖,东邻中山陵,西毗明孝陵,地形恰如一个八卦门户的栓。

同时长江和秦淮河连于白鹭州,迂回曲折,好似缠在紫金山腰际的玉带。更有意思的是,从日出到日落,阳光都能从不同角度照射到这个地方,用专业术语来说,是为“五水回环”的地势,被称之为“真地”。

蒋介石亲自查看一番后,是十分满意,更令他高兴的是,此地是高低相宜,既高于明孝陵,符合蒋介石自认比明太祖朱元璋高明的定位,而且还低于中山陵,是恰到好处。

对于这个墓址,蒋介石是最为满意,所以死前也是提出,以后想要埋葬于此。

当时为了纪念这件事,蒋介石还在墓址上方建了一座亭子,似乎也有提前“占地”和标记之意。

蒋介石曾自选3处墓址,最满意第3处,认为符合自己比明太祖高明的定位

亭子为由基泰工程公司设计,共绘制了3种样式,报请蒋介石选定。

1947春天动工,秋天建成,用时不到一年。亭为方形,重檐攒尖顶,以苏州花岗石为基座,顶覆兰琉璃瓦,亭内外画梁彩栋,一派富丽庄严之象。

心情大好的蒋介石为亭子取名为“正气亭”,并亲自写了“正气亭”匾额和一副楹联“浩气远连忠烈塔,紫霞笼罩宝珠峰”(上款“民国三十六年九月”,下款“蒋中正”。)

正气亭后花岗石挡土墙中央,还专门镶嵌一块碑刻《正气亭记》,由孙科撰写。

由此可见蒋介石对于这个墓址的重视,又是花费心思的建亭子,还亲自书写匾额和楹联,并且还大有深意的让孙科为他撰写《正气亭记》。

不过之后的发展,打破了蒋介石的这一计划,1949年败退中国台湾以后,蒋介石是郁郁不乐,思念家乡的他,选中了酷似家乡风景的慈湖之地,并且修建了一座四合院式的度假居所,还无奈的定为自己死后的暂厝之地。

蒋介石曾自选3处墓址,最满意第3处,认为符合自己比明太祖高明的定位

谢谢观看,我叫宋安之,换个角度看历史,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孝陵为何经历600多年还保存完好
...往孝陵祭拜朱元璋,可见明孝陵在汉人心中的地位。后来蒋介石定都南京,明孝陵距离南京市区较近,也不利于大规模盗墓,所以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里,明孝陵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新中国成立
2023-05-17 19:34:00
鲁西南战役刘伯承:我的老师是毛主席,他打仗才高明哩
...了四大仗,一共歼灭蒋军九个半旅。直到这个战役结束,蒋介石和他的将领们,始终像在睡梦里一般。每一仗他们都不明白刘伯承的意图何在,下一仗他还要打谁,不明白他是怎样来的,还要打向哪
2023-08-31 17:41:00
...失败。当然了,国军的失败不单纯是进攻行动上的失败。蒋介石对于葫芦岛大军的指挥权上面,还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当我军塔山阵地已经成功建立时,国军各前线将领不是忙着研究战事,而是
2024-09-03 09:48:00
蒋介石究竟有多风流?贴身秘书终于说出真相,宋美龄做法令人叫绝
蒋介石的风流事在坊间流传已久,特别是2010年他的日记公开后,更是揭开了这位国民党领袖的私生活一角。蒋介石不仅是个政治强人,私生活也颇为丰富多彩。他自己在日记中坦言:“我的毛病就
2024-12-11 22:45:00
蒋介石在当上民国总统后,他的5个兄妹都过得咋样,下场如何?
...,在中国近代史上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那么问题来了,蒋介石在当上民国总统后,他的5个兄妹到底有没有沾光,后来都过得怎么样了?如果你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不妨点个赞,咱们接着往
2024-12-09 23:21:00
解放战争中,被蒋介石撤职的五位国军高级将领,分别都是谁?
都说蒋介石任人唯亲,其实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有五位高级将领因打了败仗,或者在战场上作战失利,从而遭到蒋介石的撤职。排名不分先后第一位胡宗南,他是黄埔系将领中升职最快的一位,被誉为是
2025-05-12 03:55:00
蒋介石15岁新婚:典礼上跑出去抢爆竹,新婚之夜不敢脱衣没碰新娘!
蒋介石15岁新婚:婚礼上跑去抢爆竹,新婚夜全身未脱不敢碰新娘!蒋介石从小便展现出不拘一格的个性,爱玩、好动,顽皮无比。他常常在溪水中玩耍,甚至雨后水涨时也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几次
2025-05-17 20:07:00
蒋介石军事集团的浙江派,有五人是军队的领军人物,他们是谁?
都知道,由蒋介石统领的国军集团内部派系众多,而让蒋介石最信任的,最倚重的,肯定是浙江派。这个派系,是由一群浙江人组建而成的,所以被称之为浙江派。在国军集团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蒋家
2024-12-30 12:26:00
蒋介石策划参与的两起绑票案|往事
...化称之为“请财神”,这是黑社会惯用的一种勒索手段。蒋介石发迹之前,长期在上海滩混,又拜青帮大亨黄金荣为师,故也深谙此道。据英国政府保存的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所记录,绑架案与这位蒋
2023-09-19 14: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