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央视网
(ID:cctvcomweixin)
“五一”期间,全国约有2.74亿人出游。当各地景区火爆到人“叠”人的时候,电影院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闹。
是电影不好看?还是人们更愿意将时间和金钱花费在其他地方?
实际上,自春节档之后,电影市场就一直处在较为低迷的状态。2-4月,没有一部电影票房过10亿;五一档15.19亿元的总票房,远不如2019和2021年的水平……
不过,与票房低迷相对应的,却是这几个月以来,上百部影片目不暇接地纷纷定档和上映。
光是五一档就有19部影片齐扎堆,囊括了航空军事、喜剧、爱情、灾难、犯罪、动画、现实题材等众多类型,除《人生路不熟》《长空之王》《这么多年》这三部电影票房过亿之外,其余影片几乎全成了“炮灰”。
那么,春节档之后,电影市场究竟为啥提不起来气了?
电影市场“假繁荣”
实际上,春节档之后上映的电影并不少,超百部影片挤入影院恍若一幅百花齐放的景象。
然而,数量上的回升,并不能掩盖体量和质量上的问题。上百部影片中,仅有《长空之王》《保你平安》这几部屈指可数、投资体量较大的国产片,其余均为中小成本电影及国外引进片,市场影响力十分有限。
图/《保你平安》海报
这显然与电影公司纷纷清理库存、释放积压片有关。疫情过后,春节档斩获影史票房亚军,致使业界和人们对电影市场的复苏产生了惯性的过高期待。大量新片匆忙定档,以期乘着春节档的“春风”回笼资金。
考虑到每年春节档之后、五一档之前的确是电影市场的“淡季”,一般制作体量较大的影片确实会避开这个时间。但相比于2021年而言,到目前为止,既没有如《我的姐姐》那样的口碑黑马拉动票房,也没有如《哥斯拉大战金刚》这样的强势外片搅动风云。
因此,尽管有《保你平安》《忠犬八公》《宇宙探索编辑部》《不止不休》《爱很美味》这几部豆瓣7分以上的口碑佳作,但也只是前两部票房“能打”,以聚焦“辟黄谣”、“人狗情”之类的社会话题让影片收获过亿的票房。后三部或因风格文艺小众、或因题材过于垂直,受众有限而难以破圈。
图/《宇宙探索编辑部》海报
再看《蚁人与黄蜂女》《黑豹2》《雷霆沙赞!》等一众好莱坞影片,近乎集体“口碑票房双扑街”。一是质量不佳,二是中国观众对好莱坞爆米花套路已然“不感冒”。
如果说2-4月的电影市场整体是“无爆款、少惊喜”,那么五一档则是“开局喜人,终归于平静”。
《长空之王》在流量明星和视效大片的双重buff下,虽打破了近5年五一档新片预售票房纪录,却在正式上映后票房被《人生路不熟》反超。
《人生路不熟》尽管凭借“五一档唯一喜剧片”实现了票房逆袭,但也陷入了剧情烂俗的口碑争议之中。《这么多年》2亿+的票房倒令人颇为意外,不过同样是口碑争议之作。
更遑论《惊天救援》《检察风云》《长沙夜生活》《倒数说爱你》几乎集体“无人问津”,而档期内其他不少部影片也全部沦为“炮灰”。
进入5月,总算迎来一部口碑尚可、制作过硬的《银河护卫队3》,目前刚破3亿的票房,显然点不着观众太多的观影热情。
两大“迷信”难破除
其实,春节档之后上映的上百部影片中,也有一些品质不错的电影。它们本应成为黑马,或至少不会扑得那么厉害,却无奈因为“档期迷信”掉入陷阱。
比如《长沙夜生活》,该片将城市、美食与情感故事相连接,烟火气、人文气息与现实感非常浓郁,但这样质感的影片强行挤入五一档,在制作体量、题材类型等方面没有任何优势,最终1.8%的首日排片和不到300万的首日票房注定了它凄凉的市场结局。
图/《长沙夜生活》海报
从市场角度来说,选择流量大的热门档期上映无可厚非,但十几部影片扎堆,各方都想要分一杯羹,大体量、强类型的影片尚可凭借明星和宣发,实现“大鱼鲸吞”,小体量、偏文艺的影片就只能“在梦中鲤鱼化龙”了。
据统计,五一档有19部影片挤破头上映,最终破亿影片仅3部,十余部影片票房在一千万以下,有些电影票房只有几千块,而它们的排片率普遍低于1%,甚至低于0.1%。
如果说“档期迷信”可能会导致影片遭受极低的排片待遇,进而致使票房惨败,那么“营销迷信”则可能会在为观众贡献话题的同时,反噬影片的票房和口碑。
比如《惊天救援》北大路演“翻车”,导致票房口碑惨败;《龙马精神》中传路演被骂“烂片”,引发网络热议;《这么多年》短视频造谣式营销,被网友质疑“无底线”……
而《铃芽之旅》新海诚空降路演现场、影片与奈雪的茶推出联名产品等营销动作则为其赢得了不小的声量;《灌篮高手》营销方耗费百万巨资在北大体育馆举办超豪华首映礼,4000多名观众除了看电影,还能看比赛、看表演、听演唱会,一时风头无两,为票房助益良多。
图/《铃芽之旅》海报
好电影能够通过营销,放大口碑、扩大影响,而质量不过关的影片,即使营销再好,也会面临口碑崩盘,更遑论在路演中马失前蹄,起到反噬效果的情况。
更有甚者,部分营销方为制造话题不择手段,有的雇人表演、制造“催泪”短视频,有的自曝“假瓜”、笃信黑红也是红。不愿踏踏实实打磨作品,自以为将观众“骗进来”就能“一次性收割”,营销的双刃剑用不好则必反噬无疑。
其他消费齐冲击
疫情过后,人们对线下消费的欲望变得无比强烈。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
虽然电影消费也属于线下消费的一种,但“最近一个月文娱整体热度,不如淄博烧烤”的调侃俨然成为行业共识。事实上,烧烤热、国风国潮热、文博看展热、文化演艺热等一波又一波的文旅消费热潮,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影消费产生了影响。
据统计,今年“五一档”总观影人次为3763万,比2021年减少了682万人次,而2021年五一出游人次为2.3亿。可见,更多的线下消费人群并没有带动更多人走进影院。
一方面是线下消费选择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涨啊涨”的电影票价也是阻挡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的阻力之一。
灯塔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平均票价为45.04元,而2021、2022年分别为40.29元、42.08元。对比一线和四线城市的票价变化,更能说明这个问题:2014-2023年之间,一线城市票价由42.68元上涨至55.06元,涨幅29%;四线城市由31.07元上涨至43.68元,涨幅41%。
“电影不好看,票价又贵”是目前许多观众真实的心声。
此外,随着《狂飙》《三体》《漫长的季节》等精品剧集的火热与好评出圈,线上剧集分流线下电影,甚至短视频、微短剧、网络电影的冲击也让传统线下电影消费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重重挑战。
综上所述,电影质量一般,严重依赖大档期和过度营销,线下文旅热兴起,高票价及剧集短视频分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是今年春节档以来,电影市场提不起来气的重要原因。
如若不能真正把好电影质量关,以好作品、好内容持续吸引观众,则电影市场复苏乃至繁荣发展仍尚需时日。
读完点个【在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9 11: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