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1个方法停止一切人际内耗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8-24 14:27:00 来源:浅语科技

有些人,在面对人际交流时,会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敏感与不安。每当 TA 向他人发送消息后,如果对方未能及时回复,TA 的内心便会不由自主陷入到一种特别焦虑的状态中,不断反思自己刚刚是不是说错了什么。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因为他人的目光与言语,甚至一举一动而陷入人际内耗,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使他们的心情变坏。这种人际内耗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健康,还可能会破坏人际互动的质量。

那么该如何停止人际内耗呢?其实很简单——学会和自己相处。

社交本身就很累 内耗式社交更会拖垮你的人生

当一部分人还在努力“社交复建”的时候,另一部分人已经开始“社交降级”;当一部分人还在用表情包“社交糊弄”的时候,另一部分人已经坦然接受“已读不回”。每个人感受到的压力点不同,但面对人情往来的难以应付,“社交很累”是唯一可以达成的共识。

有人就有社交,有社交就有损耗,因为人际交往本身就需要投入情感、时间和精力,这种消耗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很难完全避免。捕捉表情、识别情绪、揣摩心思、洞察意图,社交,本来就是需要打起 12 分精神去应对的事情。

但是,如果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由于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而产生的额外精神消耗,说什么都要小心翼翼,做什么都要三思后行,总是担心踩雷,力求做到完美,则会把正常的“人际消耗”转化为不必要的“人际内耗”,“跟自己较劲”这一内在的心理斗争,才是人际关系中最为隐蔽也最为强大的“内耗”源头。

学会和自己相处才是人生首要课题

“和他人好好相处”已属不易,如果还不能做到“和自己好好相处”,那就真的无法获得片刻喘息。毕竟,他人只是人生旅途中的过客,即便是爱人、孩子,也不一定能做到睁眼相见、闭眼相伴。真正能做到 7*24 小时形影不离、陪伴我们一生的只有自己,是秤不离砣的关系。

因此,“学会和自己相处”才是人生的首要课题。但我们常常本末倒置,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取悦他人和迎合社会期待中,消耗他人,内耗自己。

1、“自我对话”是读取人生弹幕

与客户同事觥筹交错之后,是深深的疲惫;与亲朋好友深度交流之后,也可能心力交瘁。“对话”是人与人互动的重要方式,既能加深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也可能带来情感上的消耗。

片刻的安静能暂时缓解疲惫,但可悲的是,我们的耳边,从来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安静。不是在听周边嘈杂,就是在听他人说话,即便是独自一人呆着,脑海里的小人们也无时无刻不在叽叽喳喳。

神经科学家发现,即使没有外部声音,在我们的头盖骨下,大脑往往倾向于通过内部表征产生声音。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过流行神曲莫名其妙在脑海里单曲循环,怎么掐都掐不住的经历,这是我们大脑里的记忆之声在向我们“挑衅”。

因此,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个事实:存在我们脑海里的“自我对话”,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我们每分每秒都在与“自己”社交。而“学会和自己相处”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应对“自我对话”。

什么是自我对话?简单来说, 就是自己和自己的交谈,可以是口头上的自言自语,也可以是无声的内心独白。虽说是“自我对话”,但这些声音绝大多数并非原创,而是来自过去重要他人的评价,或是对我们产生深刻影响的萍水相逢之人的无心之言,我们的潜意识会把他人好的、坏的评价,逐渐内化到我们的“自我对话”系统里。

我们是自己生活的导演、演员和观众,而“自我对话”则是这部人生电影在播放时不断浮现的弹幕。有些弹幕积极乐观、生动有趣,它们如同欢快的背景音乐,为“观影”体验增添了乐趣与活力,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有些弹幕则深刻而富有洞察力,它们如同智者的低语,引领我们穿透表象,直达心灵深处。这些弹幕促使我们停下脚步,反思过往,审视现在,并展望未来。它们让我们对“影片”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角色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加珍惜并感激这段独特的人生旅程。

然而,也有些弹幕却消极负面、充满怀疑,它们如同阴霾般笼罩在心头,让“观影”体验变得沉重而压抑。这些弹幕可能是对自我价值的质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或是对过去遗憾的反复咀嚼。它们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让我们在自我怀疑与迷茫中徘徊不前。

因此,想要“和自己好好相处”,减少自己与自己之间的“人际内耗”,首先且关键的一步,就是认识到,脑海中与你对话的那个“自己”,其实只是人生影片的弹幕系统,一个由过往经历、外界影响及内心情感交织而成的信息流。这些弹幕,无论积极或消极,深刻或浅显,都只是你内心世界的一个片段,而非你的全部。

接下来,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学会区分这些自我对话的性质。我们需要培养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去分辨哪些是对自我成长有益的积极和善意对话,哪些是消耗能量、阻碍前行的消极或恶意对话。

对于后者,我们应当勇敢地采取行动,要么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将其转化,要么果断地选择“一键屏蔽”,将它们从我们的内心世界中清除出去。

1个方法停止一切人际内耗

2、“享受独处”是寻找心灵净土

“高质社交”可以减少人际消耗,甚至可以修复人际损伤,提升个人的精神能量。但是,只要生活在社交人群中,必然逃不开互相迁就和忍让。叔本华曾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独处,这一看似违背人类社交本性的状态,实则蕴藏着丰富的自我成长契机。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世界里,独处成为了一种珍贵的选择,它让个体暂时抽离于外界的喧嚣,沉浸于与自我相处的静谧。

有趣的是,尽管人类天生渴望群体的温暖,但研究显示,那些享受独处的人往往能够培育出更加深厚与高质量的人际关系。这是因为独处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空间,让思绪得以沉淀,心灵得以深度反思,进而更清晰地认知自我需求与情感边界,使得他们在后续的社交互动中更加游刃有余,充满自信。

特别是对于高敏感人群而言,独处更是不可或缺的“能量充电站”。每天至少两小时的独处时光,让高敏感人群有机会从“演出”中抽身而出,成为自己人生的“观影者”。

只有独处,才能暂时将外界声音屏蔽,静下心来听一听脑海里的声音,才得以全心全意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理性地分析那些来自内心的“弹幕信息”,为未来的社交旅程积蓄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状态重新出发。

无论是“人际内耗”的纠缠,“精神内耗”的挣扎,还是“情绪内耗”的消磨,其核心往往在于自己与自己的斗争。

那句“关你什么事,关我什么事”虽让人心生畅快,象征着对无谓纷扰的洒脱与自我边界的坚守,但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直率表达并坦然行动,却并非易事。

这需要我们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勇于拒绝外界不必要的干扰,同时,也要学会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情感边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和自己相处”才是应对“内耗”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G. Kaufman and L. Raphael. “Relating to the Self: Changing Inner Dialogue.” (1984). 239 - 250.

[2]戴晓阳,陈小莉,余洁琼.积极独处及其心理学意义[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06:830-833.

[3]Weinstein, N., Hansen, H., & Thuy-vy, T. N. (2024). Solitude: The Science and Power of Being Alo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Long, C. R., & Averill, J. R. (2003). Solitude: An exploration of benefits of being alone. Journal for the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ur, 33(1), 21-44.

[5]Aron, E. N. (1997).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ow to Thrive When the World Overwhelms You. Broadway Books.

责任编辑:随心

文章内容举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4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停止内耗自救的最佳方法,这12条请收好,祝您天天开心
...不开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不开心了呢?不开心,内耗的原因有哪些?1.快节奏生活: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往往使人感到压力和焦虑。人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任务和工作,导致缺
2024-05-10 06:35:00
学会拒绝心理内耗,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我们产生心理内耗,影响到我们的情绪、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为了拥抱更美好的自己,我们需要学会拒绝心理内耗,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以下我们将
2023-11-07 06:20:00
一个总是“精神内耗”的人一定要具备以下6种能力
...些人,他们总是情绪低落、焦虑不安,似乎一直在“精神内耗”。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我们必须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和思维,避免过度消耗自己的精神能量。本文将探讨6种能力,这
2023-09-23 11:23:00
长期处于精神内耗的孩子,身上通常有3个习惯,家长多关注多引导
...逆,却往往忽略了背后可能隐藏的更深层次原因——精神内耗。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它触动了一个更为广泛的社会议题:如何认识并引导长期处于精神内耗状态的孩子。精神内耗,一个看似遥
2024-04-06 11:11:00
未来5年,最聪明的活法:多存钱,少内耗,别失业!
...一句简洁而深刻的格言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多存钱,少内耗,别失业。”这三个看似简单的建议,实则蕴含着人生的智慧,也是我们抵御未来风险、确保生活稳定的关键。一、多存钱在经济发展的
2024-07-31 20:42:00
你需要学会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情感,把精力集中于自己的目标上
如何化解内耗?极简主义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它能帮助你从繁琐的环境中逃离,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聚焦于自己的事业上。首先,极简主义的核心是“断舍离”,即断开与不必要的人和事的联系
2023-05-21 09:01:00
贾玲建议女性停止内耗!远离糟心事和人,多做让自己快乐的事
...番话,引起了广大女性的共鸣和关注。她建议女性要停止内耗,远离那些让人糟心的事和糟心的人,多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内耗,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因为过度纠结、担忧、自责等负面情绪而造
2024-03-11 20:24:00
花镇为你解读亲密关系中“精神内耗”背后的真相
很多人都曾在感情中体验过“精神内耗”。这时候,我们会频繁质疑伴侣对自己的爱,担忧彼此是否还能走下去。其实,内耗的来源常在于我们对“爱”的误解。它往往造成人际交往中的误会和隔阂,也
2024-01-29 17:56:00
常常陷入“人情内耗”的女人,很难过得幸福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陷入“人情内耗”的困境中,无法享受到真正的幸福。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心情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将从三个观点出发,
2023-12-12 07:52: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