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释放3381项创新需求,涉及中国商飞大飞机创新谷、阿斯利康、微创医疗等全球2000余家企业,意向投入资金超250亿元……于9日至11日举行的2023浦江创新论坛,交出了一份促进科创成果转化的亮丽成绩单。
科技部副秘书长贺德方在2023浦江创新论坛上透露,截至2022年底,中国建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机构超过1.5万家,形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链条式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2022年各类孵化机构服务初创企业和团队近68万家,带动就业人口500多万人。近年来从孵化器走出了一批科技企业,占到科创板“硬科技”企业总数的40%。
随着我国产业不断升级,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发挥科创对于产业经济的带动作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记者近日深入多家企业与科创园区采访了解到,各方通过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优化环境打通成果转化链条机制等方式,浇灌“科技之花”,开出“产业之果”。
企业作为科创的应用方,对于创新成果往往有着旺盛的需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激发科创活力助推成果转化,企业正持续推进相关机制创新。
调整配方、优化工艺流程及参数、提高产品的质量、检验产品性能……中国五矿所属中钨高新柿竹园公司铋产业中心的中试车间内,一场场实验正在紧张进行。经过70多次反复调试,铋深加工的系列产品开发实现了新突破。
“自主创新要有新的突破,科技激励机制引领很关键。”中钨高新所属柿竹园公司技术中心党支部书记伏彩萍深有体会地说。
每年初,柿竹园公司聚焦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由科技专家委员会制定出《内部创新课题指南》,在全公司科技人员中进行竞标揭榜,鼓励多单位、多人申报同一课题。
“‘揭榜挂帅’行动开展以来,取得了26项自主科研课题成果。2020年年底公司开展了科研创新成果评选,设立科技创新奖励专项基金,加快推动创新成果项目转化,让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动力十足。”伏彩萍说。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仅要从内部着手激发活力,更要向外从要素市场进行配置,推动创新成果落地。中国建材集团将部分科技成果向全社会开放输出,转化的大部分收入用于奖励原有的创新者和当前的转化实施团队。“这类成果转化已经吸引了不少民营的、非公的资本前来投资。”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介绍说,中国建材集团在济南与政府合作专门建立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已经有十几个项目入驻。同时,发起150亿元的新材料基金,目前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领域投资了十几个项目。
除了企业自身不断强化科创成果转化力度,众多科研孵化平台同样对于资本、技术、人才等科技资源要素集聚产生了积极作用,推动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提高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
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区内,记者看到多个路口有着装满雷达、传感器等设备的特殊“电线杆”。据了解,“电线杆”是相关企业用于产品实景测试的样机,可以实时将路口行车效率、红绿灯时间等相关信息传送回企业,用于企业智慧交通产品的研发改进。
“园区积极优化专业化科技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例如,针对智慧交通领域企业,我们在园区开放了部分交通点位,供企业进行产品实景测试。”中关村软件园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下转第二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2 12: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