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张辽效仿370年前此人的做法,顺利帮助曹操平定内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2 14:35: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出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有名人物,皇帝,将军,例如清朝时期的蒙恬兄弟,唐朝时期的薛仁贵,东汉末年的张飞,吕布,赵云,关羽,颜良文丑,数不胜数,再次回忆起来,依然让人敬佩万分。

张辽效仿370年前此人的做法,顺利帮助曹操平定内乱

01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大汉时期,刘邦手下的得力干将,不但立下赫赫战功,更是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巩固政权,他就是汉朝时期得到刘邦重用的周勃,俗话说的好,老子英雄儿好汉,在周勃去世以后,她的儿子继承了爵位,更是展示了惊人的军事能力,对比其父,更是有过之而不及,用三个月便深得信任,平定“七国之乱”拯救汉室江山,立下不世之功。

周亚夫身上有很多闪光的地方,很出名的就是当年周亚夫带兵严谨,汉文帝去到军中的时候,手下的将领更是没得到大将军的军令,不敢给皇帝打开门,周亚夫赶快传令开门,更甚者连皇帝进军营以后,手下的人仍然提醒军中不能骑马快步前进,其实现在看来,周亚夫的带兵思路是一把双刃剑,肯定会让皇帝感到不安,如果军队的士兵只听从将军调遣,对皇帝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也算一件坏事,但是皇帝也深知周亚夫的人品,更是对他赞赏有加。

张辽效仿370年前此人的做法,顺利帮助曹操平定内乱

02

周亚夫为人稳重,在周亚夫七国之乱时候,有一天晚上月黑风高,军营中混进敌对势力的人,在军营中发生异动,更是在听到骚乱声以后,依然镇定自若,更是凸显了治军严谨,军中更是一丝不乱,谁乱谁就是奸细,在无声中化解了这样一场危机,很多的危机都是在镇定自若中稳住,处变不惊是难能可贵的性格,真是因为这种性格,守住了大汉江山,为刘氏江山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的事迹被后人传诵,他的治军之道更是被东汉末年曹操帐下大将张辽所熟知,跟加以运用,为曹操立下功勋。

张辽效仿370年前此人的做法,顺利帮助曹操平定内乱

张辽效仿370年前此人的做法,顺利帮助曹操平定内乱

03

张辽,是东汉末面的大将,对张辽来说,也成就了一般美名,甚至后人调侃威震逍遥津,称孙权为孙十万,据说张辽以800兵杀的孙权十万人马不断后撤,当然真实性有待考究,也只是后世佳话了。

张辽饱读兵书,精通谋略,智慧过人,在公元前208年,当时天下未定,曹操让张辽驻守河南,以备后面再做战略部署,在大军出发之前,军营中混进奸细,有人在军营中造反,军中四处骚动,眼看就要控制不住了,张辽想起来了周亚夫当时的应对之策,顺利的抓住了军中的活络人员,解除了这场后果不堪设想的动乱。

杀掉了谋反的人以后,曹操得知此事,大为称赞,非常赞赏,更是觉得张辽能担大任。处事不惊,不乱,大事化小,完美的解决了这次可能会危害曹操的一个事件,当时张辽却谦虚的说,我只是学习了周亚夫的一些皮毛而已。

周亚夫的智慧深深的影响着后世的一些将领,不曾想一场跨越370年的秘诀,却有了两个不同的结果,一个是守护汉室江山,一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结果让人唏嘘不已。

张辽效仿370年前此人的做法,顺利帮助曹操平定内乱

小结

胜败乃兵家常事,历史上众多名将,都是在不断的学习和钻研中进步,虽然已经过去千年,当时这些智慧依然深深的影响着后人,学习古人的智慧,很容易让我们深受启发,历史使人明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2 15:13: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内乱,做法,年前,帮助的资讯:
春秋霸主齐桓公,仁义背后的真实意图
...像很有担当和仁义,那历史真相的背后是这样子吗?鲁国内乱在鲁庄公去世后,其弟弟庆父掀起了一场内乱,史称“庆父之乱”。作为春秋第一霸主的齐桓公,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管。于是,齐桓公派
2024-01-28 21:12:00
百年前一人多了句嘴,百年后事主找上门灭其国
...仗还没落尾,郑庄公去世了,齐国最大的盟友出现了大的内乱,公子突抢了国君之位,太子忽被赶出国。齐僖公赏识政国太子忽,没有多加考虑就想扶植流亡的太子,结果自然是和此时的郑国出现了
2024-05-28 14:20:00
古代弑君是如何发生的?探究晋国弑君的原因
...的了解。晋国弑君是如何发生的?原因何在?一、晋公室内乱导致国君被弑内乱一直是导致公室中弑君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晋国也不例外。从晋国立国到晋亡国的六百多年内,晋国国内多次发生内
2023-06-10 11:53:00
勾践争霸时期的越国为什么没有发展成战国时期的强国
...周王室,让周王室提高他的爵位;比如平定卫国、鲁国的内乱;比如干涉邾国的内政等等。其实,在这么一个节点上,最重要的并不是做争霸的事情,而是应该致力于国内的内政,包括经济和军事。
2023-08-18 14:56:00
春秋小霸如何落得个被兼并的命运
...无两。郑庄公去世后,郑国因继位人选择不当,很快陷入内乱之中。而在外部,北面的晋国,东面的齐国,南面的楚国相继强大起来,郑国夹在诸大国中间,生存空间狭小,无力向外经营。虽然在公
2024-05-28 17:33:00
2条消息表明,美军已进入紧急状态,梅德韦杰夫预言成为现实
...他政权的可能。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国内已经有了内乱的可能性。#乐享周末分享吧#美国国内当前形势紧张,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国内民众对政府不满,存在潜在的内乱威胁;另一方面,奥斯
2023-09-13 10:58:00
曼联巨大内乱:球员认为滕哈赫即将下课,不用心踢球;解约金曝光
曼联0-3输给热刺后,球队陷入了巨大的信任危机之中。前6轮联赛,红魔输了3场,滕哈赫的帅位摇摇欲坠。《每日邮报》透露,大部分曼联球员仍是支持滕哈赫的,但他们相信荷兰人的下课已只是
2024-10-01 08:18:00
突发!非洲又一国家内乱,55人死亡
来源:火星视野 医务人员称,联合国支持的利比亚政府的两支强大民兵在首都的黎波里发生冲突,造成55人死亡、146人受伤。周一持续至周二晚间的激烈战斗迫使该市主要机场关闭。在一方释放
2023-08-18 15:42:00
康熙皇帝的成就与影响:从平定内乱到奠定清朝基础
登基时的艰难开端康熙皇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即位时年仅八岁(虚岁,下同)。顺治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康熙
2023-10-12 22: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