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6 12:19: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566年,彼时的华夏大地,还正处于南北朝混战的时期。此时的北周唐国公李昞迎来了他第四个儿子——李渊。此时的李昞断然不会想到,这个儿子在日后会平定天下,成为盛唐开创者的唐高祖。

纵观古代封建王朝,无论中西方,在任何国家,权力的交接都需要遵循法理。即按照法律来说,你拥有继承权,才能继承这个地位。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如果没有继承权,就算经过一番算计获得了权力,也会立即成为天下的众矢之的,谁都想来挑战一下,或者在史书中被称为乱臣贼子。

于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不管是农民起义也好,还是地方官员骑兵也罢,都会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比如陈胜吴广起义,便是装神弄鬼,并打出复兴楚国的大旗。朱棣南下靖难,喊出的便是清剿朝中奸臣的口号。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就连农民起义成了气候,第一件事也是打出光复前朝的旗号,比如元末的红巾军便是以大宋的名义从而拉拢到了人心。

而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除了兵锋以外,民间的舆论造势自然也是必不可少,他是如何做的呢?一.唐国公李渊

1.杨氏代周

此时的唐国公作为北周八柱国之一,位极人臣。而李昞的先祖也十分显赫,他的先祖李暠便是公元304至439年的十六国时期当中西凉的开国君主,再往上便能追溯到汉朝的飞将军李广,爷爷李虎也是柱国将军。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拥有如此出身,唐国公一家自然在关陇贵族集团中占据重要地位。再加上李渊又是唐国公在世的唯一儿子,自然是生活在众星捧月的生活当中。但没过多久,公元572年,唐国公李昞就去世了,年仅三十六岁。

此时的李渊才七岁,就不得不继承父亲唐国公的爵位。但很巧合的是,皇帝北周宣帝宇文赟也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一岁,和唐国公一样留下孤儿寡母二人。宇文赟死后,儿子北周静帝即位,和母亲杨丽华相依为命。

李渊年仅七岁当唐国公,北周静帝年仅八岁就要当皇帝,小皇帝根本无法掌控朝政,于是杨丽华父亲杨坚动了脑筋,借伪诏当上了北周丞相。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杨坚做了丞相后,并没有停下脚步。在勤于政事拉拢人心的同时,对政敌也心狠手辣,用政治手段将政敌悉数诛杀。在杨坚清理朝中政敌的同时,引起了宇文家藩王的警惕,而杨坚又先下手为强,将鲜卑贵族引入朝中诱杀。

内忧外患清理干净后,杨坚便成了北周实际掌权人,他便自封隋王,又胁迫静帝禅位,自己当了皇帝。从此,隋朝便正式建立。

从这里便可知,隋朝本身就得国不正,是杨坚长袖善舞,将内忧外患清除干净后,胁迫了皇帝禅位,在血统和法理上都不占理。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而这也为李渊推翻隋朝省了不少功夫,毕竟一个权臣登基建立的王朝,既不需要否定他的正统性,也不必将自己塑造成北周的法理继承人,一个不正统的窃国者建立的朝代,天下人人得以诛之。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所谓的合法继承权的重要性。

2.“天生反骨”

杨坚建立隋朝,李渊就在旁边目睹了一切,而那位与他命运相仿的北周静帝被迫禅位后,还是被杨坚逼死的结局他也看在眼里,也正是在这段岁月中学到的手段,使得李渊备受杨坚喜爱。

很快,李渊便被杨坚提拔为近身侍卫。也就是在那一年,四位皇帝都见过面,但都不知道各自将来的命运。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此时的李渊还只是一个年轻人,但他敏锐地借着为隋文帝当近身侍卫的机会,学习了大量政治手段。后来他又在隋文帝东征时督运粮草,负责后勤。为隋文帝打工的这段时间,给李渊日后起事做了铺垫。

在李渊正以为他会长久作为隋朝的臣子工作时,命运发生了转机。公元604年,杨坚离奇去世,儿子杨广登基,即隋炀帝。

杨广即位后大兴土木,营建宫室,开凿运河,同时频繁对外战争。且他本人也嗜好享受,几次出游都消耗大量国力。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这一系列不得民心、操之过急的政策使得民怨沸腾,这让李渊敏锐地发现了动乱的迹象,不禁动起了皇帝的心思。

隋炀帝大业七年,邹平人王薄在山东章丘第一个打出反隋的大旗,起义军迅速扩张到数万人。地方上出现了动乱,使得李渊心思愈加膨胀。

再加上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有一人叫做李弘,李弘曾纠结道教势力起兵反抗东晋,甚至自称是十六国中成汉的皇族后裔,但最后被益州刺史周楚消灭。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虽然李弘被消灭了,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民间他的名字就成了造反的代名词。在民间添油加醋的改编之下,只要是姓李的人都有可能造反当皇帝,后来更是延伸出了各种隐晦叫法,比如“十八字”等等。使得当时的唐国公李渊就成了人们口中的“造反派”。甚至引起了隋炀帝的猜忌。

谁叫你姓李呢?再加上当年李弘先生张嘴就来的预言道:李家当兴而为王。这不仅使得在李弘死后,依旧有无数人号称自己姓李,应当顺应李弘的预言起来造反。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更使得当时的民间舆论议论纷纷,都在猜测这个李渊是不是就是预言中的那个李家人。毕竟李渊可是唐国公,不缺钱也不缺人,怎么看都像要造反的,招来隋炀帝的猜忌也合情合理。二.李唐兴起

1. 下定决心

李家引起了隋炀帝的猜忌后,朝堂上的李姓人员都遭了殃,首先便是另一个以当年拥立杨坚而位极人臣的李穆家族。

李穆被隋炀帝收拾也算无妄之灾,因为隋炀帝动手的理由是因为李穆的嫡系血脉中,有一个后代叫做李敏,而这个叫李敏的后代还有一个名字叫李洪,和当年的李弘读音相同。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况且李穆掌握北周的军权,在杨坚进行政治斗争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李穆,杨坚或许坐不上北周的皇位。另外在隋炀帝的朝堂上,李穆也位极人臣,无论是声望还是人力财力都具备,有造反的物质条件。

随着民间舆论愈演愈烈,隋炀帝也渐渐深信不疑。终于有一天,隋炀帝坐不住了,正好有言官上奏,诬告李穆家族中有人谋反。

隋炀帝便借这个机会,派兵冲进李穆宅中,将李敏等一干人全部抓进大牢,没过几天就将其全部诛杀。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隋炀帝如此举动,民间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这下更是对李姓人员谋反深信不疑,李弘那三百年前的预言显得更加靠谱。

而朝中的唐国公李渊先生更是麻了爪子,今天李穆一家人死了一片,谁知道明天铡刀会不会就落在我身上。

在隋炀帝第二次远征高句丽时,同为关陇贵族的杨玄感起兵叛变。这使得李渊确定了内心的想法——隋朝根基以松,天下即将大乱。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因为杨玄感起兵代表关陇贵族集团内部出现分裂,而隋炀帝能坐皇位,离不开关陇贵族们的支持,隋朝统治的根基已经出现了裂缝,缺的就是那命中注定之人再推一把。

此时的李渊,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在隋末群雄逐鹿之时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2. 掷下骰子

既然决定起兵了,自然要做好准备。当时的李渊面对的局势如下,自己被隋炀帝命令留守太原,隋炀帝被困江都,无法回到关中地区坐镇。西边是起兵的杨玄感,南面是刚统一中原的瓦岗军。

面对如此形势,李渊在招兵买马的同时,又加了一步:为自己营造舆论优势。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里,市面上散步的李家将谋反的谣言,很大可能是由隋炀帝派人散布开来的,动机极有可能就是要借机打压在朝中举足轻重的李家。不然以李穆那灵敏的政治嗅觉必然会察觉到民间流传的谣言。

况且既然动了李穆,为何不顺便把唐国公李渊也一并剪除呢?要知道李渊也姓李,而且在大业十二年时,贼寇唐弼叛乱,将李弘奉为天子,自称唐王。

怎么看都和李渊有点关系,但隋炀帝却没动李渊一根汗毛。由此可知,这所谓的谣言,可能只是隋炀帝为了削弱朝中派系势力而使用的政治手段。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而这种政治手段,面对已经箭在弦上的李渊,自然是没什么用处。甚至还被李渊借力打力,将这所谓的“预言”为己所用。

李渊首先派当时还是参军的姜謩,在太原城中散布有利于起兵的言论。同时派人收集各路“预言”,按照这些民间传说来给自己的军队打造武器盔甲等。

比如派人打造大量的白色旗帜,来顺应“预言”中的白旗天子出东海。又派人在太原周边制造异象,使得民众都认定了预言中的天命之人就是李渊。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以此手段来忽悠人,使得李渊在起兵初期,实力得到快速扩张,从而有了应对各路强敌的力量。最终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大破各路群雄,打下李唐江山,而那就是后话了。三.结语

在李渊统一全国后,依旧没有放下舆论造势的手段。李渊先是利用五行学说,来“科学”地解释了李唐代隋,充分证明了自身的正统性。

同时,在取得天下后,李渊也没有放弃继续塑造自身人设,通过让百姓休养生息,恢复生产,李唐政府在民间也有了良好的口碑,统治根基得到稳固。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李唐因此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李渊利用舆论为自己打下天下,又利用舆论为自己治国治民,他治理了整个国家,为盛唐打下了基础。

但他最终没能治理好家庭,最终酿成了三个儿子互相厮杀的人伦惨剧。似乎那只大手真的存在,而命运的一切馈赠,也的确都标好了价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6 21:46:5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隋末乱世:杨广暴政引发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了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治世,史称“开皇之治”。但是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却在其13年多的为帝生涯中做了很多件耗财费力,大动干戈的事,以至伤了隋朝国本。大业元年(公元605年),
2024-02-14 18:13:00
这位名将曾与李家有仇,却为唐朝立下不世战功
...员,起先察觉到了李家的不臣之心,出于值守所在,要向隋炀帝告发这父子几人谋反来着。人被李家擒住,变成了阶下囚,本来都被扔到了刑场上,准备要砍头了。哪知阴差阳错之间被李世民救下了
2023-07-02 10:01:00
起初关陇集团看不上李渊,找到了杨 玄感,结果如何
隋炀帝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冤枉的皇帝,“炀”这个谥号,就代表了后人对他的看法,当然了,真实的隋炀帝是被人黑了,他起初也勤政,大力发展国内经济,修建了大运河,沟通南北,经常去地方考察
2024-06-15 15:05:00
李渊无能?全靠他的政治策略,让李唐在隋末动荡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尊隋的策略,尊奉隋朝,是一次标准的禅让。是他扶植的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天命,本来自己的王位就是一个代王,就是代理真命天子打理一下天下,现在真命天子李渊出现
2024-09-03 12:23:00
李唐王朝的统一之路:李世民的征战传奇
...起兵反隋,仅仅五个月之后,攻克关中重镇长安,并拥立隋炀帝之孙,年仅十三岁的代王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唐高祖李渊“秦居关中,居高临下,而后东出,灭六国一统天下”——八百里
2024-02-26 18:34:00
李渊:从忠诚到反隋的决裂
...世民与裴寂只能用计逼李渊起兵。于是李世民等人打算在隋炀帝的行宫晋阳宫内设一个圈套,时任晋阳宫监裴寂请李渊到晋阳宫喝酒,趁李渊喝醉酒之后,便挑选了几位美女陪侍李渊。第二天李渊酒
2023-09-24 19:26:00
长孙无忌为什么没有参加李唐的“太原起兵”
...我的叔叔和姐夫短期内无法生存。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慰安使(后升驻太原)。因为隋朝法律规定,地方官员应携带部分家属上任,所以李渊只带着李世民到了太原
2024-05-04 11:31:00
从“三年生一个”到“一年生三个”,52岁创业的李渊凭啥老来俏
...有个叫安伽陀的妖僧,搞出个“李氏为天子”的谶言,把隋炀帝吓得蛋疼,他瞪大了眼睛,把姓李的挨个过筛子。结果隋炀帝被累出了近视眼,也看不清谁是真凶。那时候姓李的权贵子弟庞大到让人
2024-02-22 21:07:00
大智若愚,说的大概就是李渊这种人
...一群虎狼儿子驱动着以晋阳起兵为起点最终夺了他大表哥隋炀帝杨广的江山。这种结论几乎已经成为定式,让读史的大多数人都给李渊打上了懦弱、庸碌、没有主见的标签。实际上,这都是人为造成
2024-05-15 16: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