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改革报
在“破局”前行中汇聚澎湃发展动力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新城闯出国企改革新路
矗立在良渚新城的城北第一高楼(余杭良渚新城管委会办公室供图)
□ 余云全 王 琴
“出门不要5分钟,就到这公园来散步,看着这么清澈的水,心情当然好了。生活在这座城市,我觉得满满的幸福感、自豪感!”今年70多岁的陈德永每天来浙江杭州市玉道良渚美院段晨练,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如今,从“四横五纵”主干路体系框架规划,到商务核心区建设发展;从好运街花海烂漫盛放,到285米的城北第一高楼新地标亮相;从拥有150米摩天高度的光之塔·数字文化产业空间开园,到良渚洲际酒店广纳八方友人来客……在良渚新城发展的一步一景中,背后都留有国企印记。
改革浪潮下,浙江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部署,在全国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评估中获评A级,实现高质量收官。余杭区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作为余杭区重要产业平台,良渚新城以”跑步前行”的姿态加速入场,立足城市需求、顺应时代潮流,壮大国有企业规模和实力,展现国企新担当,加快杭州良渚文化城集团“破局”前行,为经济增长、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压舱石”作用,带动发展向上突围、激发澎湃动能。
以人力资源为抓手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强筋健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改革,推动了国企飞速发展,服务城市发展战略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时间的指针跳回2022年,彼时,作为由良渚新城管理委员会委托管理的国有公司——杭州良渚文化城集团正遭遇“成长烦恼”,历史遗留问题多、人员借调现象频发、增长方式粗放等制约着集团发展的步伐。
“同时,国有企业能级不够高、结构不够优的问题更加凸显。在投资引导、产业培育上,发挥的作用还偏弱。”杭州良渚新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国平坦言,这些成长路上的问题不能绕、不能躲,迫切需要向改革要出路。
改革开启,勇者为先。经过深入调研,良渚新城将国企改革作为重点工作,以做强做大国有企业为大方向,在资产重组和人力资源配置上精准布局,在多目标平衡中寻求“最优解”。一系列举措有的放矢地铺展开来——
推进新一轮重组改革,集团内设“一室五部”以及下设杭州农副物流管理有限公司、杭州良渚新城城建投资有限公司、杭州良渚新城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杭州梦栖建设有限公司、杭州良渚新城资产经营有限公司5家一级子公司,开创了支柱企业集团“五个拳头”同向发力的新格局,不断促进资源向主责主业、优势企业集中,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重组整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这也是良渚新城第一次规模性整合,为的是充分发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开发、资产管理和投融资等职能,打造一支‘国资铁军’,下好改革发展‘一盘棋’。”杭州良渚文化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的能动性,也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下,被极大地激发。集团新增《杭州良渚文化城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等制度9条,修改《杭州良渚文化城集团有限公司薪酬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39条,废除该制度4条。“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成了杭州良渚文化城集团的新常态,公司治理现代化水平、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也进入新的阶段。2023年集团中层干部竞聘上岗23人次,一批年富力强、干劲充沛,想干事、会干事的人走上国有企业管理岗位。“大家都对新班子充满信心。借着此次国企改革的东风,良渚新城定将大踏步前行。”
从制定方案压实责任,到改革任务逐项落地,从重点专项有序推进,到开展专项督导考核……良渚新城以“肩挑千钧担、手捏绣花针”的精神,由上至下、从里到外疏通发展肌理,打通国企改革“中梗阻”。
发挥“三大资本”价值
驱动资产量级“跃迁”
“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是国企的职责使命,也是良渚新城改革的重要出发点。
“企业重新组建后,制度建设要跟上,找准企业定位和主攻方向,朝着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前行。”杨国平介绍。
在这场增强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探索中,良渚新城的路线很清晰——
置身良渚新城城市更新关键机遇期、产业振兴发展关键窗口期,推动杭州良渚文化城集团积极匹配城市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国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的属性,构筑城市能级跃迁新支点,实现国企改革与城市建设的“同频共振”。
盘活一批土地“家底”。截至目前已经完成12宗土地出让,出让面积625.14亩,完成出让金113.97亿元,预计2023年年内完成土地出让金160亿元,收储地块任务面积743亩。
激发存量资产活力。1月至10月,累计发行各类债券17笔,累计发行金额达130亿元,发行利率均低于全国同期同评级同品种,其中安置房项目收益债(PPN)创下全国今年以来最低(3.5%),三年期公司债3.37%发行利率低于区3A评级国有公司。
持续发力推动招商。2023年以来,赴北、上、深等城市接洽各类项目400余个,接待重要客商200余次,成功招引泓澄汇瀛产业园项目、中铁四局华东总部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今年前三季度,招引签约重大项目73个、总投资394.3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6.38亿元、同比增长41.60%。
推进“2+1”产业发展。在数字文化方面,良渚新城梦栖小镇内集聚了800余家数字文化类企业,同时以数字文化社区为服务载体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杭州)获国家文旅部和商务部认定,为全省唯一;在生命健康产业方面,良渚新城创新机制强支撑、厚植沃土建平台,引育了杭州海关生物检测基地、杰毅生物、奥默医药等400余家企业,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高地;在总部经济方面,积极开展杭州市、余杭区总部企业培育工作,已认定区级总部企业11家,今年新增认定市级总部企业5家、区级总部企业3家。
“面对国企改革大考,杭州良渚文化城集团立足自身禀赋资源,围绕着业务链条做强做专,在良渚新城的引领下,激发了国企新活力,真正实现了‘1+1>2’的聚集放大效应,进一步释放了重组改革红利。”杨国平表示。
今年,杭州良渚文化城集团共有项目95个,总投资749亿元,全年计划投资112.03亿元。2023年1月至9月,营业总收入332217.63万元,利润总额38520.93万元,较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分别达到17.62%、26.54%,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战略支撑功能、体制机制创新、国企规模质量、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动力活力等领域实现了新突破。
深化国企改革没有终点,只有起点。良渚新城将持续把握改革大势,进一步围绕优化完善国企治理体系、提升国企市场化竞争力;深化国企各项制度改革,多举措优化资源配置、经营模式;以国企力量助推良渚新城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发展,全面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强化国企担当、激发国企能力、筑稳经济发展,“良渚新城”争做改革攻坚“排头兵”、两个先行“实践者”,推动新城建设高素质建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4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