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最佳影片:《毒舌大状》
最佳导演:郑保瑞,《命案》
最佳男主角:梁朝伟,《金手指》
最佳女主角:余香凝,《白日之下》
最佳男配角:姜大卫,《白日之下》
最佳女配角:梁雍婷,《白日之下》
最佳亚洲华语电影:《周处除三害》
最佳编剧:游乃海、李春晖,《命案》
最佳剪接:梁展纶、大卫·理查德森,《命案》
最佳摄影:潘耀明,《金手指》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文念中,《金手指》
最佳美术指导:林子侨,《金手指》
最佳视觉效果:黄智力、潘志恒,《金手指》
最佳音响效果:诺帕瓦特·里基特王,《金手指》
最佳动作设计:董玮,《爆裂点》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填词魂”,《填词L》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泰迪·罗宾、戴伟,《4拍4家族》
新晋导演:卓亦谦,《年少日记》
最佳新演员:谢咏欣,《但愿人长久》
终身成就奖:洪金宝
专业精神奖:唐萍(电影服装管理)
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得奖名单,大家都收到了吧!
沉寂多时的香港电影圈,因为金像奖,又重新被打上了聚光灯。
自从TVB不再直播金像奖交后,很多内地观众基本没再看金像奖颁奖典礼了。在金像奖被“遗忘”的这些年,好多内地观众对香港电影的印象,还是停留在那些熟悉的面孔。
讽刺的是,这种“停留”好像并不是观众的问题,就算密切关注金像奖的老影迷,也会发现,得奖依然那些老面孔。
洪金宝获得终身成就奖,颁奖者为张艾嘉
基本每年都会有人抱怨港产片青黄不接,进而车轱辘地说道:香港电影已死。
今年金像奖的争议依旧大,争议的点无非谁谁谁不该拿这个奖,谁谁谁应该拿那个奖,甚至有人激动到叫金像奖主席尔冬升下台.......在此提醒一下,本届金像奖首轮投票于2024年1月3日至23日进行,合共1890人可参与投票,投票率达63.23%,为近四届以来最高。第二轮投票至2024年3月28日结束。尽管多年来金像奖都被骂小圈子,但是一人一票的结果,在赛制上已经保证了,难以让某人得到某个奖。
如果了解金像奖的话,你会发现,整个赛果其实没有那么不可理喻。
01
预料之内居多
今年的新晋导演无非是在《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记》中二选一。这两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电影,无论选中哪部,大家估计都会祝福。而二选一剩下那位,很多人希望那位导演能顺理成章成为“最佳导演”。
新晋导演得主是《年少日记》的导演卓亦谦
但是现实没有如大家愿。去年的“最佳导演”颁给了《神探大战》的韦家辉就被网民群攻,大家觉得韦家辉的这部电影没拍好。
而今年“最佳导演”的得奖者是《命案》的导演郑保瑞。五部最佳提名的影片,只有《命案》没有引进,可想而知,这部《命案》类似于导演的前作《智齿》,尺度有点大。
最佳导演的得奖者是《命案》的导演郑保瑞
在大多数内地观众都没看过这部电影的情况下,确实不好评价这部电影的质量。但是郑保瑞作为《狗咬狗》《智齿》的导演,大家应该知道他没有包袱拍出来的cult片,有多震撼。
在2022年的金像奖,郑保瑞凭借《智齿》应该是他职业生涯最接近得奖的时刻,但那一届“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都给了已故的陈木胜(《怒火》)。把奖给陈木胜当然有缅怀之意,但是当时很多观众替郑保瑞不值。
时隔两年,终于把奖给到了他。也许这一届金像奖并不是最适合颁奖给郑保瑞的一届,但是它保证了,没有迟到。
当初的得奖大热《白日之下》,最终只得到了三个奖,但是都是大奖:“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这三人能得奖,在很多人的预料之中,尤其是姜大卫,那种炉火纯青的演技,他得奖是实至名归。在后台接受采访时,姜大卫称自己是不会退休的,会继续为香港电影做贡献。
最佳女主角:余香凝,《白日之下》
最佳男配角:姜大卫,《白日之下》
最佳女配角:梁雍婷,《白日之下》
当晚另外一个实至名归且毋庸置疑的得奖者,当然就是“大哥大”洪金宝。洪金宝纵横香港影坛超过60年,曾两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并四度获得“最佳动作设计”。他在台上表示,自己已经拿过最佳演员和动作指导的奖项,只剩“最佳导演”奖还没拿过,希望未来有一部戏能入围“最佳导演”就已经很开心,达成“四喜临门”。
终身成就奖:洪金宝
南都记者在后台问洪金宝是否还会跟张艾嘉拍多一部文艺片时,洪金宝觉得可以考虑,他也明白,金像奖喜欢很苦很惨的电影,文艺片会比自己的喜剧和功夫片更容易得奖。
02
预料之外真的无法接受?
聊完大家心服口服的几个奖项,接下来就是存在争议的奖项。
当晚最大的高潮戏,当然就是颁发“最佳男主角”。由于这届几位男演员都好强,所以之前一直无法像“最佳女主角”一样实锤是某人。
大会也是知道这个奖竞争激烈,所以叫颁奖嘉宾古天乐让各位演员表演一下得不到奖的反应,而表现得最有节目效果的是黄子华。其“手舞足蹈”的动作不亚于在《毒舌大状》中大叫“Everything is wrong”!
黄子华当然是在娱乐大家,但是结合后面《毒舌大状》得到“最佳电影”,黄子华发表感言时,看得出他是动了真情。“由头到尾,我们部戏是一个奖都没有”,这句哽咽的话,听的人挺心酸的,很多人都希望黄子华能得到“最佳男主角”。
但事与愿违,得奖者依然是常胜将军梁朝伟。这是梁朝伟第六次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破了纪录没错,但没有新意是真的。
由于《金手指》的质量受到争议,所以很多人一并否定了参与演出的演员梁朝伟的表现。很多人批评梁朝伟不应该得奖,应该奖机会让给其他人。
王晶在微博则是直接说《金手指》里梁朝伟的表现“有点过火,比《色戒》《2046》内敛相差很远,如果我是他,会效法当年谭咏麟、张国荣宣布不再领奖,把机会给年青一代。”王晶这一说法一出,立马登上了热搜。
但有一说一,王晶这一说法有些问题。比如他认为《金手指》里的梁朝伟表演有点过火,比《色戒》《2046》内敛相差很远。但问题是梁朝伟在《色戒》演的是特务头子,《2046》演的是受了情伤的作家,两个角色本身就要收着演。而他在《金手指》里演的是个煽动人心的金融诈骗家,他一定是要释放自己的能量,才能同化周围的人。所以梁朝伟在《金手指》的过火表现是必要的。
而所谓的效法当年谭咏麟、张国荣宣布不再领奖,把机会给年青一代,多少有些莫名其妙。谭张之争引起粉丝斗争,让两人感到疲倦,且不利于港乐生态,因此两人才宣布不再领奖。但问题是,目前香港影坛有这种级别的争斗吗?梁朝伟已经好多年没参与金像奖了,可是年青一代出头了吗?
看看与梁朝伟同台竞技的四位演员,最年轻的卢镇业也应该37岁了。换言之,同台竞技的还是熟人面孔为主。梁朝伟参不参加本届金像奖,也做不到什么给年青一代机会。
卢镇业,饰演《年少日记》
《毒舌大状》的黄子华,《白日之下》的林保怡,两人的演出确实优秀,但是“最佳男主角”给到了梁朝伟顶多是个不完美的结果,但绝不是错误的结果。正如刘嘉玲黄婆卖瓜式的说法:“梁朝伟确实是香港一位伟大的演员。”
同时,当晚另外一个争议是将“最佳电影”给到了《毒舌大状》。部分观众可能认为这个大奖应该是给《白日之下》或《年少日记》,但是可能观众不了解《毒舌大状》对于香港影坛的意义。
《毒舌大状》在香港本土市场票房破亿,对整个香港电影行业来说是破天荒的突破。过去在香港本土能破亿的电影只有好莱坞新片,哪怕是古天乐重金拍摄的《明日战记》,在香港票房依旧没能过亿(8182万港元)。香港众多影星没能做到的事,被“票房毒药”的黄子华做到了。
近些年,香港出现了一批有着强烈社会关怀的现实主义电影,《白日之下》《年少日记》《毒舌大状》背后都是对当下香港社会,十分强烈的反思。《毒舌大状》剥离了喜剧的外衣,它其实是一部颇为严肃的剧情片,借用黄子华的评价“用斯文包装了一种很大的暴力”。
法治精神是香港社会运作的核心价值之一,但现实世界里,金钱和法治常常处于张力的状态。《毒舌大状》背后有着真实的社会情绪需要处理,本片为了将积压已久的情绪发泄出来,不惜将电影的中心思想以喊口号的方式说出,让整部电影变成了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尽管这种过于直白的叙事方式不太高级,对艺术表达有所折损,但电影的情绪价值是丰沛的,让人看完直感酣畅淋漓。《毒舌大状》对法律公平公正的渴望,击中了内地和香港不少观众的痛点。
“最佳电影”给到《毒舌大状》既是对这部电影质量、票房价值的肯定,更是对这部电影捍卫的价值观的肯定。从不同角度来解析,《毒舌大状》的林凉水都是香港这座城市“精神传人”。金像奖的评委集体做了一次社会观点的表态。
03
我们还是需要金像奖
今年“最佳亚洲华语电影”是前段时间火爆的《周处除三害》,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部纯台湾电影,但是它的导演是香港电影人黄精甫。换言之,《周处除三害》是一个香港人跑到台湾拍片,然后在大陆走红的电影。
《周处除三害》演员袁富华和监制黄江丰
在接受后台媒体采访时,两位被问到如何看待该片在大陆走红,监制黄江丰认为,导演在创作这个故事时,对于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非常清楚,但不同地方的观众看完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解读,这部电影的主题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这当然是个滴水不漏但又没什么信息量的回答。为何《周处除三害》能在大陆走红,理由很简单,就是大陆很少在影院看到过如此“凶狠”的华语片。大家争先恐后到影院观摩,多少有种触犯禁忌的快感。
《周处除三害》骨子里还是香港电影的“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精神。香港电影人在其空间较为松动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创作出一些迥异于内地电影的港片。在很多内地电影人还在犯怵的时候,香港电影人已经初生牛犊不怕虎地踏出了第一步。
不管是纯港产片还是合拍片的方式,华语电影还是需要香港电影人的身影。这几年的香港金像奖,都在做着传承的呼吁。香港电影局和老一辈的电影人在以自己的方式带出新人。
比如香港电影发展基金会资助的首部剧情电影计划,这些年诞生了不少新人导演,《一念无明》《沦落人》《流水落花》《手卷烟》《金都》等电影,都是这个计划赞助下诞生出来的新人作品。《年少日记》也是出自这个计划。
比如尔冬升,他监制了《年少日记》和《白日之下》两部不错的作品,为年轻的电影人开辟一些道路,让他们能更顺畅走下去。
《爆谷一周》采访截图
比如古天乐,他在疫情期间伙同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发起募捐,获香港10间电影公司及刘銮雄等人捐款,筹得善款为电影基层人员解燃眉之急,每名申请求助的工作人员最多可获约9000元资助金。
他同时资助电影《白日之下》的拍摄。据悉,《年少日记》经历了5年的筹备,当中就以找投资者最花时间,监制尔冬升表示这部戏平了自己的纪录,要找到第五个老板才愿意投资,可见一众老板对于投资社会议题电影的回报不感乐观。最终剧本去到古天乐的天下一电影公司,才顺利开拍。
这种方式可能始终没法让香港电影重回巅峰,甚至有些杯水车薪。但是这种香港电影人不寻求外界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香港电影的特色。
金像奖结果如同一张成绩表,每年都会向大家宣布结果。无论成绩好坏,有一点是肯定的,始终有学生可以交卷。正因为始终有人交卷,金像奖就有鼓励的必要,继续存在下去。
香港电影虽然每年都被人诅咒已死,但是每年又都会有不少新的港片出现。这种“死不透”的劲头,就是顽强生命力的体现。复述一下上一届“最佳男主角”得奖者刘青云的话:“掌声也好,嘘声也好,总好过没声。”
当还有人在争吵赛果,那不是说明还有人在意香港电影吗!
采写:海边的卡夫卡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6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