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文汇报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权衡——
5.2%,照见中国经济的活力、动力与潜力 ■本报记者 刘迪
创新驱动和技术进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经济学上来讲,一个长期是由无数个短期构成的。因此我们要通过体制机制设计,把中长期的技术创新战略和创新活动尽可能地积极转化为短期内稳增长、促增长的产业和项目,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文汇报: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2023年,面对世界经济低迷、国内自然灾害频发、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等挑战,我国经济整体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如何看待这份来之不易的中国经济“成绩单”?
权衡:这两天大家都在讨论2023年的经济数据。个人认为,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圆满实现也在预料之中。
过去一年,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十分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经济能够实现5.2%的增长率,彰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活力和动力,体现了经济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这个增长率表明包括我们采取的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调整政策以及创新驱动等政策有力有效,也表明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协同发力,对稳定全年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实现全年预期增长目标,这也对提振市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指出的是,全年5.2%的数字背后,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制度创新、促进技术进步等结构性调整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也是中国经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应高质量发展这个大主题、大逻辑、大趋势的重要体现。
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新兴经济体相较,5.2%的数字非常亮眼。在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回升向好、稳定增长的态势,这也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以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由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地缘政治等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内经济的预期和发展。所以,经济政策仍然需要在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上持续加力,在全面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加力。
文汇报:这个冬天,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着实“火出了圈”。数据显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7万亿元,总量创历史新高。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5%。消费模式创新,如何激发了市场活力释放?
权衡:消费业态和模式创新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不可否认,经历了过往的三年,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还处在恢复性增长或者回升增长的过程中,市场需求恢复相对缓慢,特别是消费需求还需加快恢复。但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新兴的消费模式、新兴的消费业态、新兴的消费场景等勃然兴起,正带动着文旅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文旅经济的恢复和活跃,这背后实际上体现了我国消费结构性的升级。消费升级对供给端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实现供给侧与需求端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和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有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需求规模和潜力巨大。去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这恰恰表明中国经济内需驱动增长的态势正在形成。尤其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大循环出现不畅通的情况下,加快畅通国内大循环,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对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至关重要。如今,中国市场规模的潜力正在被释放。
文汇报:新动能引领高质量发展。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9.9%和11.4%,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这一年,如何实现了动能转换的进一步加快?
权衡:新动能引领高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经济增长不能简单地把目光停留在GDP总量上面,还要看推动增长的结构性因素和效率因素。
去年,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很快,这表明我们的经济运行过程中,技术进步、创新驱动产生的新动能正逐步培育,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阶段。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以及绿色技术、数字经济发展和兴起等,显示出中国经济内在的动力正在发生新的变化。那么,新动能如何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答案就是通过推动研发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发现和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等,都是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体现。
需要强调的是,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新动能与旧动能的关系。在新动能还没有培育起来的时候,特别是在当前内外部经济环境下,要坚持“先立后破”,以确保新旧动能转换过程的接续性,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预期。
文汇报:近期,多家国际机构和商业机构都调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认为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今年,中国经济如何迎难而上,化挑战为机遇,实现持续回升向好?
权衡: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大,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比如大国关系紧张、国际地缘冲突、逆全球化思潮、保护主义等,都会给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带来更深层次的影响;国内经济也面临如何进一步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推动结构转型升级等困难和挑战。中国经济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中国经济也将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预期,积极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推动消费、拉动内需。另一方面,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加有实际市场需求的投资,比如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的新质生产力的投资,对医疗、教育、文旅等服务业的投资。
值得指出的是,创新驱动和技术进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经济学上来讲,一个长期是由无数个短期构成的。因此我们要通过体制机制设计,把中长期的技术创新战略和创新活动尽可能地积极转化为短期内稳增长、促增长的产业和项目,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最后还要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产业政策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发挥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为宏观经济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注入稳定的制度性预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1 0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