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17 14:4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画像

徐霞客,原名徐宏祖,祖上在弘治年间被科考舞弊案牵连,故从此以后,不允许家中人考科举。于是才有了不走科举路,偏行山川径的徐霞客。他在家人的支持下从22岁开始一直走到59岁,直到死才停下脚步,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梦想,他牺牲了一生,最后双足俱废,却说"死不恨矣"。

为什么会选择放弃科举,四处游览

如果说了解弘治年间的那场奇怪的舞弊案,就会明白当时的案子扑朔迷离,皇帝也没有一个判决,只能将主考官罢官问罪,将涉嫌的两个考生免除科考资格。一个叫唐伯虎,一个叫徐经。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唐伯虎画像

于是那一年科举舞弊案,明朝少了两个官员,多了一个放荡不羁的唐伯虎和对科举厌恶的徐经。

唐伯虎从此放浪形骸,狂浪不羁,埋头于诗画之间,不拘一格,自成一派。

而徐经只是江阴普通的富庶人家的子弟,他回到家后,痛斥科举,并要求家人不要参加科举。这个举动影响了他的后代们,于是九十年后,一个叫徐霞客的后人,不热衷科举,希望看遍名山大川,用脚步去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也曾参加过一次童子试,但是没有考取,他的父亲便不再勉强他博取功名,但是要求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知识的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徐霞客的父亲也不热衷科举,喜欢游山玩水,这种思想对徐霞客有很深的影响,也因为父亲开了先例,这使得他后来想要到处游玩,家中亲友并没有反对,而父亲要求的大量阅读书籍,让他得以写出《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雕塑

徐霞客祖祖辈辈都是经商之人,就算是不参加科举,只要能继承家业也能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如同他的父亲一样,但是他心中一直有一个走出去的愿望。

他二十二岁那年,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因为母亲年迈,所以很犹豫到底要不要走,但是他的母亲说,我的儿子应当是走遍天下,不是圈在家中的小鸡、小马。故后世有说"弘祖之奇,孺人成之"。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三十年游历记录、呕心沥血的巨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不仅仅是一个普通记录名山大川的科普书,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性。

在徐霞客记录长江的源头在金沙江之前,人们一般认为,长江的源头在岷山导江;最早发现了钟乳石的形成原因,还在很多的乡村和山中去发现之前未到过的山涧和山洞记录了水文、地貌、地址等。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游记》

除此之外,游记的语言优美,描写风景和叙述的徐霞客是一个有诗意的人,他走过的每一座大山,到的每一个地方,看到的风景,感悟,无论当他有多累,都用笔将他们一一记下。"云散日朗,人意山光 俱有喜态",让我们感受到来自明朝的那种云散天光,山川之美。在太和山看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在麻叶洞进有"精怪"的山洞。总之能够到达的地方,他都去了,至于路上种种艰辛和心酸,只有他自己明白。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纪念馆

在徐霞客书中,充满浪漫主义情怀,是一种真性情,如魏晋之时的名士风雅,可又多了些现实主义的题材,同张岱的描述手法一样,有些许的凄清和个人色彩,但又多了些疏朗潇洒,《徐霞客游记》与其他的书籍都不同,徐霞客也和古往今来的许多人不同。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

我是人间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徐霞客的脚步走遍了中国的大地,在没有交通工具的年代,他用脚步一步步丈量,去感触每一片土地的悲喜冷热。明末战火遍地,徐霞客忘却尘世,一心追逐着心中的理想和目标,当众多的士子还在寒窗苦读,困于一方天地,背诵佶屈聱牙的三坟五典,徐霞客早在黄山的顶峰上听了一夜雪化的声音"初四日 兀坐听雪溜竟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若不亲身感受,又如何知道山川之美,美在何处。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纪念邮票

我们喜欢徐霞客,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坚韧;他书中精诚至极的文字;他的眼睛看过世间所有的美好,而是因为,他跳出了世俗。在科举至上,读书为先的明朝,士农工商的地位不可撼动,可是他没有去追逐在朝堂上一展抱负,也并不沉耽与富庶家庭的温暖安逸的庇护中,他跳出舒适圈;跳出世人趋之若鹜的"八股文";走向了大自然的怀抱。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油画

从今看古,我们不在局中,自然是看的清清楚楚,不为所动。如今我们是否身在局中呢,我们能看的清楚吗?不知道,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时代潮流中一员,被大浪携裹着前进,看不到尽头。

徐霞客跳出了时代的圈禁,却没有逃得了生命的流逝。他56岁那年离开了人世,在去世之前,他从家乡江阴,杖藜徒步,风餐露宿,走到了云南鸡足寺,写出了《鸡足山志》。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云南鸡足山

他前往鸡足山,不是一个人,而是和好友静闻和尚一起,静闻半路受伤去世,此时离鸡足寺还有很远,很多人劝他回去吧,反正静闻和尚已经去世了,但是徐霞客答应了静闻前往鸡足寺,他就一定要去,就算没有盘缠和吃食,就算一路走一路当身上的东西。

到达云南时,徐霞客已经是"两足俱废",云南的官员不得不带着他走水路,一路向北将他送回了江阴。江阴的官员前来探问,看到他的双足,不禁感慨"何苦来哉",徐霞客回答,张骞、玄奘等人都是受命前往,而我是一介布衣,能够游览各种名山大川,死不恨矣。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旅游路线图

好一句"死不恨矣"!如今旅游,只是为了打卡,为了寻找美丽的地方拍好看的照片,比起徐霞客,我们旅游的目的是否过于庸俗和肤浅。是否在前往风景区的时候,能够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欣赏、多一些体验,少一些浮于表面的形式。

徐霞客,文人之身,22岁就出门游历,51岁还坚持前往云南。他三遇盗匪,甚至跳下湘江脱险,四次绝粮,当遍身上的衣物、鞋履、袜子。他没有因为这些的危险,放弃游历,只是因为当初那个立志游遍名山大川的愿望。59岁,坚强的意志终究没有打败时间,徐霞客病逝于江阴老家。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雕像

他三十年的旅程,在他年老时化作一身疾病和一本呕心沥血的《徐霞客游记》,但是由于战乱,竟丢失了一部分,后经过他的好友季会明整理补充,才有了如今流传的《徐霞客游记》。

我是海上余晖的彩霞,是光明离开大地最后的绚丽,我是山川的过客,倾听他们的呼吸,记录了他们的沧桑,我是徐霞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7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
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闪光的瑰宝。它的手稿,在当时就被人们争相传阅、抄录,被誉为“千古奇人,千古奇书”,“世
2024-05-23 10:27:00
靖江县令陈函辉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月中旬,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靖江分会揭牌成立。“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乃以一隅而自限耶!”四百多年前,徐霞客抚掌而叹,从那之后,“朝碧海,暮苍梧”成为形容大丈夫心怀天下、志在四方
2023-06-16 18:27:00
徐霞客:足踏天下半,探奇尽禹甸
...“耍娃儿”自是戏谑之词,我说的这人就是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古代职业中是没有旅行家这一行的,犹如没有诗人这一行当一样,古代是没有什么著作权,版权,稿费一类概念的,那时的人无论是
2023-10-29 19:52:00
...的“穿越人”。如此强大人物,正是明末伟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二:古怪家庭里的“旅游达人”徐霞客,本名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号,万历十五年(1587)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富足的书香
2023-03-15 15:04:00
他堪称古代最强背包客,用脚步丈量了大半个中国,还写了本游记
...自己的思想,他就是为了玩,为了闲逛。这位背包客叫做徐霞客,他的那部游记叫做《徐霞客游记》。要知道,古代士子最重要的就是考取功名,但是徐霞客不一样,他从小就立志看遍祖国的大好河
2022-12-30 21:10:00
徐霞客用一生的时光,只做了一件他想做的事
...科举考试都有着出奇的抵触情绪,为什么?这个年轻人叫徐霞客,他爷爷的爷爷叫徐经。而这个徐经就是和当年唐伯虎一起,陷入那场科场舞弊大案的主角。这个案子改变了唐伯虎的命运,也彻底改
2024-04-24 20:05:00
“古代旅游博主”笔下的广西有多美
...役”之行的故事。夕阳下,金光璀璨的柳州凤凰岭大桥。徐霞客纪录邕州八景八桂山水的形貌品质卓越,这些自然瑰宝给文人墨客提供了无限灵感。在广西博物馆的馆藏里,有清光绪七年(1881
2023-12-25 14:40:00
...山川大地,必将铸就一段不朽传奇。生于明万历十五年的徐霞客,以其毕生功力,为后世留下了地理学名著《徐霞客游记》。在《游太和山日记》中,更是将武当山推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次
2025-01-01 20:20:00
《斯文江南》第三季开播,沉浸式演绎徐霞客登山之旅
...山共赴《徽梦黄山》,带观众领略黄山之美,沉浸式体验徐霞客的旅游攻略。经典围读再升级从2022年初开始,《斯文江南》作为全国首档经典文本围读节目出现在观众视野中,至今已是第三年
2024-05-28 19: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
哈尔滨文庙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2025年9月28日,黑龙江孔子研究会部分文化志愿者、孔子后裔联合发起共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系列活动。9月28日9点28分
2025-09-29 10:50:00
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鲁网9月29日讯(记者 卜宪国)9月28日上午,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2025-09-29 14:33:00
白衣传薪火,盛世谱华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 记者 张宁
2025-09-29 17:01:00
“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临沂孔庙2025祭孔大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李益千雪9月28日上午,临沂孔庙举行2025乙巳年祭孔大典,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76周年
2025-09-29 22:29:00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两砖两印“有故事”,“三国迷”大饱眼福张昭墓出土印章。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网讯(记者朱彦)去年年底发掘出的东吴“首席文臣”张昭的金印
2025-09-29 07:07:00
重识孔子丨自称无人理解的孔子,到底有多少“粉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9月27日晚,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曲阜尼山举行
2025-09-28 10:56:00
【舌尖上的魏集】“食”光有你 “魏”享中秋
“食”光有你 “魏”享中秋中秋夜,一家人吃团圆饭才是人间至味,这个中秋,跟着这份食单,让每一口美味都盛满吉祥,每一次举杯都映着圆满
2025-09-28 15:01:00
李育善:《童年与故乡》序
百善兄长我十多岁,祖居棣花街 道。我的祖母也是棣花贾塬人,加之我的叔伯姑父李成群又是百善兄的叔父。说起来 ,我和百善兄还有一层亲戚关系
2025-09-28 17:14:00
文明中国看河南丨打卡河南宝藏书院!《岳阳楼记》的诞生地藏不住了
大河网讯 (记者 朱丽文)你,或许没听说过花洲书院,但你一定听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就是从花洲书院走出的著名诗词之一
2025-09-27 11:26: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祝圣桥:“缅人骑象过桥来”的历史见证
㵲阳河潺潺流水之上,镇远古城祝圣桥连接山水、沟通往来,犹如一道飞虹,横跨数百年的沧桑。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青石大桥,不仅是古城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2025-09-27 16:02: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北盘江铁索桥:贵州第一座铁索桥
“北盘江波涛汹涌,两岸峭壁对峙,铁索桥36根铁链横跨江面,这座明代开始的‘滇黔锁钥’见证了西南400年来的历史变迁。”晴隆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陈亚林站在北盘江畔感慨
2025-09-27 16:02:00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李文豪鲁网9月2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白光》新书发布和座谈会
2025-09-27 17:53:00
古人做的紫禁城圆明园纸质建筑模型,能有多精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9月26日,“始作以成——从烫样说起”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厅开幕
2025-09-27 18:19: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人秋游玩啥?都在吉林这件扇面里
国庆将至,又到了秋游好时节。古人对秋日出游的喜爱,丝毫不逊于现代人。从流传千古的诗文到传世的书画,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秋日赏景的身影
2025-09-27 2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