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17 14:4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画像

徐霞客,原名徐宏祖,祖上在弘治年间被科考舞弊案牵连,故从此以后,不允许家中人考科举。于是才有了不走科举路,偏行山川径的徐霞客。他在家人的支持下从22岁开始一直走到59岁,直到死才停下脚步,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梦想,他牺牲了一生,最后双足俱废,却说"死不恨矣"。

为什么会选择放弃科举,四处游览

如果说了解弘治年间的那场奇怪的舞弊案,就会明白当时的案子扑朔迷离,皇帝也没有一个判决,只能将主考官罢官问罪,将涉嫌的两个考生免除科考资格。一个叫唐伯虎,一个叫徐经。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唐伯虎画像

于是那一年科举舞弊案,明朝少了两个官员,多了一个放荡不羁的唐伯虎和对科举厌恶的徐经。

唐伯虎从此放浪形骸,狂浪不羁,埋头于诗画之间,不拘一格,自成一派。

而徐经只是江阴普通的富庶人家的子弟,他回到家后,痛斥科举,并要求家人不要参加科举。这个举动影响了他的后代们,于是九十年后,一个叫徐霞客的后人,不热衷科举,希望看遍名山大川,用脚步去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也曾参加过一次童子试,但是没有考取,他的父亲便不再勉强他博取功名,但是要求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知识的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徐霞客的父亲也不热衷科举,喜欢游山玩水,这种思想对徐霞客有很深的影响,也因为父亲开了先例,这使得他后来想要到处游玩,家中亲友并没有反对,而父亲要求的大量阅读书籍,让他得以写出《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雕塑

徐霞客祖祖辈辈都是经商之人,就算是不参加科举,只要能继承家业也能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如同他的父亲一样,但是他心中一直有一个走出去的愿望。

他二十二岁那年,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因为母亲年迈,所以很犹豫到底要不要走,但是他的母亲说,我的儿子应当是走遍天下,不是圈在家中的小鸡、小马。故后世有说"弘祖之奇,孺人成之"。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三十年游历记录、呕心沥血的巨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不仅仅是一个普通记录名山大川的科普书,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性。

在徐霞客记录长江的源头在金沙江之前,人们一般认为,长江的源头在岷山导江;最早发现了钟乳石的形成原因,还在很多的乡村和山中去发现之前未到过的山涧和山洞记录了水文、地貌、地址等。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游记》

除此之外,游记的语言优美,描写风景和叙述的徐霞客是一个有诗意的人,他走过的每一座大山,到的每一个地方,看到的风景,感悟,无论当他有多累,都用笔将他们一一记下。"云散日朗,人意山光 俱有喜态",让我们感受到来自明朝的那种云散天光,山川之美。在太和山看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在麻叶洞进有"精怪"的山洞。总之能够到达的地方,他都去了,至于路上种种艰辛和心酸,只有他自己明白。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纪念馆

在徐霞客书中,充满浪漫主义情怀,是一种真性情,如魏晋之时的名士风雅,可又多了些现实主义的题材,同张岱的描述手法一样,有些许的凄清和个人色彩,但又多了些疏朗潇洒,《徐霞客游记》与其他的书籍都不同,徐霞客也和古往今来的许多人不同。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

我是人间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徐霞客的脚步走遍了中国的大地,在没有交通工具的年代,他用脚步一步步丈量,去感触每一片土地的悲喜冷热。明末战火遍地,徐霞客忘却尘世,一心追逐着心中的理想和目标,当众多的士子还在寒窗苦读,困于一方天地,背诵佶屈聱牙的三坟五典,徐霞客早在黄山的顶峰上听了一夜雪化的声音"初四日 兀坐听雪溜竟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若不亲身感受,又如何知道山川之美,美在何处。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纪念邮票

我们喜欢徐霞客,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坚韧;他书中精诚至极的文字;他的眼睛看过世间所有的美好,而是因为,他跳出了世俗。在科举至上,读书为先的明朝,士农工商的地位不可撼动,可是他没有去追逐在朝堂上一展抱负,也并不沉耽与富庶家庭的温暖安逸的庇护中,他跳出舒适圈;跳出世人趋之若鹜的"八股文";走向了大自然的怀抱。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油画

从今看古,我们不在局中,自然是看的清清楚楚,不为所动。如今我们是否身在局中呢,我们能看的清楚吗?不知道,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时代潮流中一员,被大浪携裹着前进,看不到尽头。

徐霞客跳出了时代的圈禁,却没有逃得了生命的流逝。他56岁那年离开了人世,在去世之前,他从家乡江阴,杖藜徒步,风餐露宿,走到了云南鸡足寺,写出了《鸡足山志》。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云南鸡足山

他前往鸡足山,不是一个人,而是和好友静闻和尚一起,静闻半路受伤去世,此时离鸡足寺还有很远,很多人劝他回去吧,反正静闻和尚已经去世了,但是徐霞客答应了静闻前往鸡足寺,他就一定要去,就算没有盘缠和吃食,就算一路走一路当身上的东西。

到达云南时,徐霞客已经是"两足俱废",云南的官员不得不带着他走水路,一路向北将他送回了江阴。江阴的官员前来探问,看到他的双足,不禁感慨"何苦来哉",徐霞客回答,张骞、玄奘等人都是受命前往,而我是一介布衣,能够游览各种名山大川,死不恨矣。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旅游路线图

好一句"死不恨矣"!如今旅游,只是为了打卡,为了寻找美丽的地方拍好看的照片,比起徐霞客,我们旅游的目的是否过于庸俗和肤浅。是否在前往风景区的时候,能够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欣赏、多一些体验,少一些浮于表面的形式。

徐霞客,文人之身,22岁就出门游历,51岁还坚持前往云南。他三遇盗匪,甚至跳下湘江脱险,四次绝粮,当遍身上的衣物、鞋履、袜子。他没有因为这些的危险,放弃游历,只是因为当初那个立志游遍名山大川的愿望。59岁,坚强的意志终究没有打败时间,徐霞客病逝于江阴老家。

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雕像

他三十年的旅程,在他年老时化作一身疾病和一本呕心沥血的《徐霞客游记》,但是由于战乱,竟丢失了一部分,后经过他的好友季会明整理补充,才有了如今流传的《徐霞客游记》。

我是海上余晖的彩霞,是光明离开大地最后的绚丽,我是山川的过客,倾听他们的呼吸,记录了他们的沧桑,我是徐霞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7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
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闪光的瑰宝。它的手稿,在当时就被人们争相传阅、抄录,被誉为“千古奇人,千古奇书”,“世
2024-05-23 10:27:00
靖江县令陈函辉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月中旬,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靖江分会揭牌成立。“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乃以一隅而自限耶!”四百多年前,徐霞客抚掌而叹,从那之后,“朝碧海,暮苍梧”成为形容大丈夫心怀天下、志在四方
2023-06-16 18:27:00
徐霞客:足踏天下半,探奇尽禹甸
...“耍娃儿”自是戏谑之词,我说的这人就是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古代职业中是没有旅行家这一行的,犹如没有诗人这一行当一样,古代是没有什么著作权,版权,稿费一类概念的,那时的人无论是
2023-10-29 19:52:00
...的“穿越人”。如此强大人物,正是明末伟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二:古怪家庭里的“旅游达人”徐霞客,本名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号,万历十五年(1587)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富足的书香
2023-03-15 15:04:00
他堪称古代最强背包客,用脚步丈量了大半个中国,还写了本游记
...自己的思想,他就是为了玩,为了闲逛。这位背包客叫做徐霞客,他的那部游记叫做《徐霞客游记》。要知道,古代士子最重要的就是考取功名,但是徐霞客不一样,他从小就立志看遍祖国的大好河
2022-12-30 21:10:00
徐霞客用一生的时光,只做了一件他想做的事
...科举考试都有着出奇的抵触情绪,为什么?这个年轻人叫徐霞客,他爷爷的爷爷叫徐经。而这个徐经就是和当年唐伯虎一起,陷入那场科场舞弊大案的主角。这个案子改变了唐伯虎的命运,也彻底改
2024-04-24 20:05:00
“古代旅游博主”笔下的广西有多美
...役”之行的故事。夕阳下,金光璀璨的柳州凤凰岭大桥。徐霞客纪录邕州八景八桂山水的形貌品质卓越,这些自然瑰宝给文人墨客提供了无限灵感。在广西博物馆的馆藏里,有清光绪七年(1881
2023-12-25 14:40:00
...山川大地,必将铸就一段不朽传奇。生于明万历十五年的徐霞客,以其毕生功力,为后世留下了地理学名著《徐霞客游记》。在《游太和山日记》中,更是将武当山推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次
2025-01-01 20:20:00
《斯文江南》第三季开播,沉浸式演绎徐霞客登山之旅
...山共赴《徽梦黄山》,带观众领略黄山之美,沉浸式体验徐霞客的旅游攻略。经典围读再升级从2022年初开始,《斯文江南》作为全国首档经典文本围读节目出现在观众视野中,至今已是第三年
2024-05-28 19: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