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水稻是云南主要的粮食作物,但云南能种植和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地有限,加之传统水稻种植对水资源消耗巨大、生产环节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成本,农民种植水稻的意愿不高,水稻实际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全省实施水稻旱地种植以来,通过培育高产、优质、耐旱性水稻杂交品种,大大降低水稻种植成本和劳动强度,对稳定粮食生产、做强“高原粮仓”、解决山区农民口粮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云南的水稻旱地种植也面临着水稻品种选择混乱、杂草防治困难、旱种地块选择不科学等问题。
为此,省政协委员、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汤东生在《关于稳步推进旱地水稻种植、强化科技服务支撑的提案》中建议,加强旱地水稻种植重要性和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加强旱地水稻杂草防治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推动旱地水稻杂草治理人才的培养以及实用旱地水稻杂草防治技术和措施落地。同时,全省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在摸清现有基本农田的海拔、降雨量、积温等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旱地水稻种植的技术要求,整理出适合种植的区域和地块,制定推广工作规划,以点带面,逐步扩大,争取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将旱地水稻种植变成夯实“高原粮仓”的基础性工程。
本报记者 龙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8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