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澳研究:本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补偿项目未达预期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4-04-02 18:3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伦敦4月2日电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澳大利亚碳补偿计划下的“人为诱导再生项目”在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减碳等方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环境法和环境政策的教授安德鲁·麦金托什等人领衔的团队,分析了澳大利亚碳补偿计划下的“人为诱导再生项目”实施效果。按碳信用额发行量计算,目前它是位居全球前列的基于自然的碳补偿类型项目,旨在通过改善土地管理来“人为诱导”原始森林的再生。

据介绍,“人为诱导再生项目”涉及区域面积近4200万公顷,截至2023年6月,总计已发行超过3700万个碳信用额。该项目主要通过减少牲畜数量等措施改善土壤种子库储备状况等,以促进原始森林再生。但相关措施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放牧通常不会对木本植被覆盖产生实质性影响。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人为诱导再生项目”下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182个项目,发现近80%的项目(143个项目)涉及的地区森林覆盖率几乎没增长或有所下降。研究人员指出,这意味着这些项目并没有实现减少碳排放的承诺,而购买了这些补偿项目发行的碳信用额的污染企业对气候的负面影响也没有减少。

碳补偿一般指个人或组织通过购买或投资于碳减排、碳封存等项目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碳补偿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气候政策工具,可以降低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并产生重要的环境和社会协同效益。

碳补偿可通过购买碳信用额等方式实现。按目前国际碳信用额交易市场规则,排放到大气中的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一个碳信用额单位,每减少1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可获得等量的排放权,这种与排放权“挂钩”的碳信用额可以买卖。研究人员指出,如果相关气候政策及交易机制缺乏诚信,反而可能增加碳排放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3 00: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拓宽森林碳汇的“碳”绿之路
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持续发展拓宽森林碳汇的“碳”绿之路本期观点:森林作为地球气候的天然“调节器”,具有捕获和存储碳的强大能力,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森
2024-03-26 09:38:00
...发展林草碳汇事业是履行国际承诺的重要内容。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最早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方
2024-01-22 08:38:00
...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持国土安全、防灾减灾、调节气候、供给清洁水源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湿地分布广、类型丰富、面积大,从寒温带到热带、从平原到高原山区均有
2023-01-02 00:03:00
实现“气候正义”,发达国家需兑现承诺(环球热点)
...响。 新华社/美联在日前闭幕的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上,气候融资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对此,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候任主席苏尔坦呼吁,“仅靠创可贴和止痛片,不可能解决大手术
2023-07-01 06:04:00
...媒体记者 廖艳霞 通讯员 刘晴)为更好发挥投融资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作用,引导和撬动更多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推进湘潭市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构建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日
2024-01-13 07:54:00
中国加大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大量冻土层分布是江源土壤一大特点。7月24日,科考队员在当曲湿地进行观测作业(无人机照片)。新
2023-09-02 16:56:00
金融资本支持高碳行业低碳转型,双碳融资需大规模债券、股权融资
...务完成好。”2022年8月,包括上海市浦东新区在内的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公布。截至去年年底,23个试点地方共储备气候投融资项目超过1500个,涉及资金近2万亿元。“仅从国
2023-06-04 23:54:00
...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日前印发实施,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水、土壤、生态保护五部分行动共百余项具体措施,旨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行动
2023-03-04 10:58:00
...国气象报获取多项重要进展和原创性成果黑碳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技支撑黑碳,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发生热解的产物。科学研究显示,黑碳气溶胶能够吸收太阳光,对全球气候变化、区域空
2023-01-16 09:45: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