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太行山上那片林(逐梦·情系绿水青山)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23 09:39: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谭国伦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23日 第 20 版)

太行山上那片林(逐梦·情系绿水青山)

通往马峪村的路旁绿树成荫。

崔彦文摄

太行山上那片林(逐梦·情系绿水青山)

劳动中的马三小。

王保龙摄

太行山上那片林(逐梦·情系绿水青山)

马三小在他种下的树林中。

王保龙摄

巍巍太行,铁骨铮铮,处处都是坚毅和刚强。

马三小,一位无腿的退伍老兵,在太行山里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种树二十三年。他以坚强不屈的精神,为这座山增添了一抹抹新绿。

夏季的太行山,阳光炽热,绿色鲜亮耀眼。我们一行人来到河北石家庄井陉县秀林镇马峪村,拜访马三小。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双腿装着假肢,银丝满头,脸上刻满多年风吹日晒的沧桑,眼中却闪动着坚韧而动人的光彩。

马三小带我们去看他的几片树林。树林位于他家附近的山坡上。到了山下,马三小麻利地将假肢摘下,戴上防护手套和护腿棉套,右手拿着一把镰刀,左手拿着一把小耘锄。镰刀是用来“开路”的,在他上山的路上,常会遇见拦路的荆棘,他用右臂反手砍伐,将灌木扒拉到两边,开出一条可以爬行的路来。

看到马三小趴在地上,慢慢前行时,我的鼻子一下子酸了:他原本是一个高大挺拔的人啊!此刻,他匍匐向前的身影,虽然低矮、缓慢,却坚定、无悔。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位战士在战场上匍匐着战斗!

马三小为何投身这场“战斗”?这要从他的军营生活说起。

1969年秋天,马三小高中毕业,从家乡来到福建某部参军。他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很受战友们认可。部队选他去支农,他白天和村民一起插秧,晚上组织村民学习。一天,马三小的右小腿肚子被一只大蚂蟥咬上了。他没当回事,随手将蚂蟥拔了出来——缺乏在南方生活经验的他哪里知道,这种做法后患无穷。没多久,马三小在运动时突然跌倒在地,站不起来了。

战友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一检查,竟是因蚂蟥咬伤处理不当,患上了败血症。病情严重,马三小在医院一住就是四十多天,在右大腿和右腋下做了两次手术,至今伤疤还清晰可见。大病加上手术,严重损坏了马三小的健康,最后,他满怀遗憾地办理了退伍手续。

1973年,马三小回到家乡。回家后的马三小成为乡里的代课教师,干一行爱一行的他,勤奋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全乡教学考核中多次获得佳绩。离开教育岗位后,他很快又在经商上闯出一条路来,不仅成功致富,还买了全村第一台电视机。每天晚上,马三小的家就是村民们的“文化娱乐中心”。

就在马三小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时,那蚂蟥的遗毒并没有放过这个勤奋的人。他的病情恶化,又患上了极其严重的脉管炎,右小腿被截肢。马三小想尽一切办法想要保住仅存的左腿,但病魔无情,到了2004年,左腿也不得不被截肢。前前后后,那次蚂蟥咬伤让他住院十一次、动手术九次,曾经殷实的家庭变得债台高筑。妻子和孩子们看着马三小遭的罪,心痛不已。

被病痛折磨多年的马三小痛苦彷徨,一度心情压抑。但他始终记得部队首长的一句话:“军人面前没有困难,只有战场,绝不能做逃兵!”对呀,他是退伍军人,也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他不能倒下,家庭需要他!孩子们需要他!他不能让一只蚂蟥打趴下!

坚定了生活信心的马三小,找到了新的人生寄托——种树。

2000年,马三小从电视上看到一则山东农民靠在山上种树致富的新闻。正发愁不知道干什么的马三小望着村前村后的大片荒山,内心被触动了:“我身残志不残,当兵时练就一副好身板,克服困难去种树应该没问题。”

病情一稳定,他就找到村干部,希望义务看护村外一条沟渠,条件是可以在附近的荒山上植树。村委会答应,在不影响村民耕地的前提下,可以利用集体的沟边、路边、荒坡荒滩种树。村委会也知道马三小家极为困难,按照国家关于村民垦荒种树的相关规定,约定马三小种树收益全部归他本人所有。村委会的支持,让马三小时隔多年再次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看到了美好生活的盼头。

但是,家里穷得叮当响,买树苗的钱从哪来?马三小就去捡废品,五毛一块地攒起来,买了几十棵树苗运回来,托村里的年轻人帮忙扛上山。

马峪村地处太行山腹地,举目四望,漫山遍野都是石头。在这样的石头山上挖坑种树,对健全人来说都是一桩辛苦事,更何况一位残疾人?刚开始,马三小还有一条好腿,在单拐的辅助下,挖坑、植树、培土、浇水都还勉强可以。第二条腿被截肢以后,无腿的他看到三个孩子还没有成家,决心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他要用行动告诉孩子们:没有过不去的坎!

就这样,马三小开始了他“无腿植树”的艰难历程。每天早上,马三小5点起床,装上假肢,在双拐上绑好撬棍、铁镐、铁锹等总共几十斤重的工具,拄拐步行去植树点。最远的植树点,他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后来有了社会捐助的残疾人车,赶路快了许多,但车是上不了山的,到了上山的路口就要把这些工具卸下来,捆绑在后背上,开始“无腿的攀登”。

上坡时假肢用不上力,马三小便把它们卸下,给残腿绑上棉套。当兵时的底子还在,上坡时他一路匍匐前进,下坡时就用手和屁股撑着,慢慢往下挪。手套几天就磨坏一副,即便他如此小心地保护手指,还是受了伤。病情令他手上的伤难以愈合,右手小拇指最终也不得不截去。

种树要先挖坑。用镐先刨,再用锹一点一点往外铲,不好铲的碎石就用手挖出,要是碰到大块石头,就只能用钢钎一点点撬。辛辛苦苦挖一天,才能挖出三四个树坑。下雨天更难,山上无处避雨,要想下山回家躲雨,对马三小来说得花一个多小时,怕是人没到家雨就停了。他索性冒雨接着干。老伴王雪瑞有一次去给马三小送伞,眼前的情景让她心疼不已:“他坐在泥浆里,浑身都湿透了,像个泥猴儿,还在那儿忙活。晚上回到家赶紧给他烧姜汤,生怕淋感冒了。”

春天是一年里植树最好的季节,那时马三小也最为忙碌。夏天种柏树,秋天种杨树,余下的时间,他就多刨些树坑,为来年春天植树做准备。春季浇水尤为重要,任务繁重,马三小的三个孩子同老伴一起上山帮他。他们不忍心看那些辛辛苦苦栽上的树木缺水死掉,那可都是马三小的年华和血汗啊!

初次听说马三小的事迹时,我的内心除了震撼,还有对于种树细节的诸多疑问:水是怎么浇的?难道他背着水一棵树一棵树去浇吗?他爬行又怎么背水?虽然孩子们在大规模浇水时可以帮他,但缺苗补苗的时候呢?

当我们跟随着马三小爬上山坡,看到这成片的树林后,一切疑问便迎刃而解了。

在种树这件事上,马三小展现出的智慧令我叹服。他在植树之前,会先围绕山坡,开垦出一层层平平的“梯田”来,用石头围住,然后填土,筑成沟槽状,再在“梯田”上挖坑植树,宽的地方可以种两棵树,狭窄的地方可以种一棵树。那与其说是“梯田”,还不如说是一条条宽宽窄窄的沟渠,一层层地盘旋在山腰上。所以我们在山下看到的树木,也是一层层错落着。面对这些“梯田”,马三小脸上露出自豪的神色。

马三小头几年种树时,充分利用了井陉县多年前开凿的绵右渠,这条人工渠就像一条白玉带绕行在太行山间。马三小给树浇水时,用一根长长的水管子和一个大碗,组成简单的引水设施,将绵右渠的水引过来,这样便能顺着“梯田”的地形,灌溉比绵右渠地势低的林地。浇水的过程也伴随着风险,马三小为了引水,几次掉进激流涌动的绵右渠里,有一次甚至被冲到十几里外的渠水出口。好在他会游泳,没有生命危险。后来,有爱心企业受他感染,捐资打了一眼机井,铺设了管道。水可以上山了,马三小才脱离了对绵右渠的依赖,把树种到了更高的山坡上去。当然,他还是先修“梯田”再挖坑,再植树,一排一行十分整齐。

就这样,修“梯田”,挖树坑,种树浇水,马三小全年都有了安排。冬天只要不是严寒冻土时节,他都会出现在那个山坡上。房前屋后、村前村后、沟谷底下、道路两旁,那一片片浓密的绿荫都是马三小这些年种下的。

坐在树林中的马三小,深情地注视着一棵棵树,就像在凝望他的战友。在他给树修整枝丫的时候,我们去四里地外的南坡,寻找马三小当年种下的第一棵树。

到南坡没有可以通行的小路。我们下到谷底,再攀上对面山坡,一路上“披荆斩棘”,生怕划破衣服和身体,不禁再次感叹:我们正常人都难以顺利到达南坡,失去双腿的马三小竟能把树种上去!好不容易登上高坡,只见七棵大杨树并排屹立,树的根部有一条沟槽,水流进沟槽里就能把七棵树都浇灌了。看来,马三小种下第一棵树的时候,就已经谋划好了科学的种树方式。

这七棵树,我们分不清哪个是第一棵,但每一棵都已经有成人搂抱之粗,排列整齐,如同马三小整训出来的一队士兵,显得生机盎然。

靠着这满沟茂密的树木,马三小当初种树致富的理想实现了吗?

2008年,马三小的故事被电视台报道,他很快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其中最受用的是县林业局免费提供的树苗。与此同时,他种下的第一批树也成材了。有木材商听闻后赶来收购,出价不低,马三小却给找上门来的人们一个相同且干脆的答案:“不卖。”

为什么?马三小说:“因为这些树,我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关心,如果我再用它们给自己换钱,就太不应该了。退伍老兵的待遇也越来越高,我现在不愁吃也不愁穿,知足了。”他决定,以后要将树木全部捐献给国家。

这个决定,他几次在电视采访中讲过,对来看望他的县市领导说过,还多次找到相关单位,说起捐树的事情。相关单位的领导让他先继续种树,手续以后再说。马三小反复讲,树虽然是他种的,但那山是属于国家的,那绿色是属于大自然的,属于太行山这片土地的。

改变了种树致富初衷的马三小,把树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种植成活的树木已经超过一万七千棵了,每当他坐在树荫下,过去所有的那些苦啊累啊,仿佛一下子都消失无踪。如今,马三小和老伴每月有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和养老金,三个子女每月还会给二老一笔钱。老两口的生活温饱有余,看着这满沟满坡的绿树,心里美着呢。

说到子女,我有些好奇:马三小的孩子们如何看待父亲捐赠树的决定?马三小这些年治病欠的债,都是孩子们一笔笔还上的。林忙的时候,孩子们还要帮着马三小浇水、运送苗木。女儿马韩玲的回答代表了三个孩子的心声:“只要父亲高兴,我们没有什么说的,苦点累点都没啥。当年我结婚的彩礼,也都让他用去种了树。这满山的树现在已经是他的命了,树绿就是他的生命在闪光。”

我们穿过马三小种下的树林,又经过几处立着牌子的林带,牌子上“战友林”“文学林”“希望林”等字样非常醒目。受马三小的精神鼓舞,井陉县的城乡居民、石家庄市民、年轻学生纷纷来到山里,挥起铁锨和镐头,把这一带的沟里沟外都植上苗木。十几年来,许多人捐资出力帮助马三小种树,极大缓解了马三小种树的压力。井陉县有关部门对马三小也给予大力支持,到他家里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他种树时遇到的各种困难。

马三小二十三年的个人植树行为,变成了当地群众的集体行动。生命之绿就这样溢满了太行山。

我们离开的时候,车从马三小种下的林荫道穿过。车走老远,身后的马三小还在拄着双拐目送我们,坚定的身影挺立在太行山间。

版式设计:张丹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3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并重、造管并举,重点推进“三北”六期工程新建项目、太行山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和省级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区结合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庄绿化提升和森林城市创建,同时积极开展森林抚育、退
2025-03-13 06:52:00
太行山里的新“枫”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太原12月13日电 题:太行山里的新“枫”景作者 吴琼构建“天上+地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巡防模式,守护青山绿水;建立“联勤联动”机制,面对辖区新形势新变化
2023-12-13 20:16:00
一起追“青”逐“绿” 解锁美丽河南的N种打开方式
...记者一同开启一场追“青”逐“绿”之旅。活动以黄河、太行山为纽带,到访鹤壁、新乡、焦作生态文明建设前沿一线追青逐绿,展示山雄、水绿、岸青、天蓝,挖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事、绿色产
2024-06-06 11:53:00
百家党媒看安阳丨走进林州太行大峡谷 秋日限定美景上线
...看安阳”采风团记者来到安阳林州太行大峡谷,感受雄奇太行山水画卷。据讲解员介绍,太行大峡谷景区总面积89平方公里,其植被覆盖率为90%,有天然氧吧之美誉。景区包括泉潭叠瀑桃花谷
2023-10-14 21:29:00
第九届省旅发大会看新变(二)|融入互动体验 激活红色太行
...地这片红色热土的独特魅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山地区发生过无数次战斗,留下了革命圣地西柏坡、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一大批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它们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2025-09-17 08:09:00
...自3个省的8家基层法院在林州市人民法院联合签署了《环太行山环境资源司法保护跨区域协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并就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加强跨区域司法协作等方面内容进行座谈交流
2023-05-04 06:45:00
邢台市信都区“烽火康养路·太行薪火行”山地路跑赛鸣枪
...选手们在奔跑中既能感受革命老区的历史底蕴,也能饱览太行山麓的生态画卷。为助力赛事顺利开展,本地多家企业积极参与支持,古顺酿酒为参赛者提供了邢台老字号“枣花佳”饮品补给,以清甜
2025-05-13 18:31:00
文旅搭台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栗香太行第九届中国太行山前南峪板栗文化季暨千年板栗竞买系列活动开幕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翟哲)又是一年栗飘香。9月7日,第九届中国太行山前南峪板栗文化季暨千
2024-09-10 22:57:00
极值暴雨之下,河北太行山村梁家庄洪水“零伤亡”观察
...国新闻网中新社邢台8月13日电 题:极值暴雨之下,河北太行山村梁家庄洪水“零伤亡”观察作者 郝烨 张鹏翔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赵庄乡梁家庄村,地处太行山深处,四面环山,槐河穿村而
2023-08-13 17:2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60余次团圆的背后:祝清儒以无人机为援,让失联不再成遗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潇“别人曾伸手帮过我,我就该把这份暖传递下去。”面对全网对“夜寻老人”视频的刷屏点赞,菏泽单县青年志愿者祝清儒的回应朴实无华
2025-10-17 14:00:00
损失难以统计!居民藏于铁盒的现金被老鼠咬成碎片,已无法兑换
大皖新闻讯 日前,有安徽亳州的网民发视频称,家中老人将现金和存折放在楼上,不料被一窝老鼠咬成碎片,引发关注。10月17日
2025-10-17 13:03:00
泰山港华燃气开展燃气壁挂炉“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将安全与温暖送上门
随着冬季采暖期临近,燃气壁挂炉使用安全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为切实解决广大燃气用户“专业换新渠道少、费用成本顾虑多”等痛点问题
2025-10-17 12:51:00
辽宁朝阳警方通报:失踪4岁女童已被找到,生命体征平稳
中国网10月17日讯 辽宁朝阳市公安局10月17日发布警情通报:2025年10月15日14时16分许,朝阳市建平县公安局接到报警求助:一名4岁女童在建平县黑水镇大营子村山地附近走失
2025-10-17 12:43:00
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首制船开工建造
9月29日,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首制船开工仪式在北海造船举行,标志着项目船舶正式进入实质建造阶段。巴西淡水河谷
2025-10-17 10:33:00
2024年12月16日凌晨2时左右,位于西安市丈八北路南风日化厂西门内的一家汽车维修公司突然失火,火势迅速蔓延,将毗邻的陕西国台帝泊洱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台公司)仓库存酒过火烧毁
2025-10-17 08:00:00
“我家去年申请停热并交了基本热费,今年想继续申请却被热力公司要求补缴去年的70%热费,而且还要交违约金,原因说是我家供热阀门未关
2025-10-17 07:58:00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邯郸在全省率先实现高龄津贴“免申即享”全覆盖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剑英)“不用准备任何资料,也不用填表
2025-10-17 07:45:00
中新经纬10月16日电 据“萝卜快跑法务部”微信号16日消息,萝卜快跑16日发布声明称,不法分子冒用“萝卜快跑”名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2025-10-16 17:11:00
【北大名医在青岛】罕见左足“核心枢纽”距下关节脱位骨折,北大人民青岛医院骨科“院士团队”微创手术精准复位
鲁网10月16日讯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创伤(骨科)中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院士团队”专家张培训教授的带领下
2025-10-16 17:22:00
曾陷“输血困境”,今跨千里重生!——省外血液病患者赴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移植手术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干细胞移植病房内,呈现出一幕温情满满的画面
2025-10-16 17:22:00
如何正确面对和疏导儿童青少年躯体化反应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李凌峰)在儿科临床诊疗中,儿童青少年的“怪病”并不少见——没有明确病因
2025-10-16 17:24:00
生命“铠甲”重塑战 看,20岁少女的8厘米肿瘤与医学的奇迹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一道8厘米的阴影,裹挟着疼痛与恐惧,猛扑向一个刚踏入大学校园的20岁女孩
2025-10-16 17:25:00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免费学前教育事关民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连日来,烟台高新区快速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2025-10-16 17: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