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
用“四张名片”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街道供图
春暖花开,万物勃发。一条条河流蜿蜒流淌,映照出美丽城市;一股股清水进家入户,滋润着美好生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沿江,与水息息相关,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一直以来,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以水为媒再谱新篇,用“四张名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一张名片——
与水共生
从地理位置看,沿江街道东临长江,岸线长达5.5公里。在沿江,37.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淌着19条河流,总长约43公里。现在的长江堤坝是1998年以后建起来的,在这之前,沿江只靠三道土筑的大埂帮助村民阻挡每年汛期的洪水。老年人回忆,每年冬季,沿江的劳动力都会用扁担挑泥土到江边筑堤,从临近江边推算,一共筑起了三道大埂。老同志回忆说真正有组织的“挑大埂“是从1954年开始的。那一年长江水位高达10.22米,许多村里的农田被淹。也是这年冬天,当时的12个村近万名村民挑提筑圩,三道埂筑起来以后,沿江的洲区便极少破圩,农民的庄稼也能颗粒归仓。对老沿江人来说,长江依然是这片土地的生命之源。淹了水,人们暂时撤离,水走了重新来过。1998年之后,水利攻坚,逐年加固,长江大堤筑成了。从此沿江人再也不用为每年的汛期担心,三道埂也退出了历史舞台。那段历史筑造了坚固的堤坝,也铸造出沿江人吃苦耐劳的脊梁。时至今日,沿江人务实、坚韧、包容与拼搏的精神,依然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新沿江人,在这片热土努力奉献。
2022年国庆节前后,一个紧邻长江的湿地公园——杏湖公园和所有的居民打了个照面。以前,这里是华能南京电厂的贮灰场,堆积了大量的灰渣。在人们的印象中,贮灰场一直都是“灰头土脸”的样子。从贮灰场到杏湖湿地公园,“灰姑娘”的蜕变让这个有着“幸福”谐音的湿地公园更加令人向往。和水共生也成为沿江街道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第一张优质名片。
第二张名片——
口袋公园
蜿蜒的步道、精致的小景、静谧的亭廊……占地不大,却很精致的口袋公园在繁华的城市里延展出一幅自然图画。在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柏油马路替代了之前的乡村小道,农田阡陌也变成今天的高楼大厦,人们在享受时代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幸福生活时,也发现,绿色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老年人时常会回忆起他们小时候居住的环境,虽然路不宽敞,屋子不够大,但是房前屋后的大树枝繁叶茂,水塘里的河水清澈见底。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资源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的东西。
近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极大提升了生产力水平,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也造成了许多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而“小而精”的街角口袋公园成为了沿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口袋公园也成为群众常去常新的微型活动空间,为整个街角新增了生态景观。这样的口袋公园虽然空间不大,但是精致而美好,最大限度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小公园体现了服务群众的“大民生”,在沿江,像这样的“口袋公园”目前有几十处,大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利用城市边角“零碎地”,见缝插针地打造微型“口袋公园”,既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精细化利用,又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让居民共享惬意的生活。
第三张名片——
水域治理
京新社区的引水河、小外江河等被规划建成了河道主题公园,冯墙社区的金庄河在进行河道整治的基础上,沿河两岸建成了方便居民集中停车的停车场,围绕启新社区的吨粮河,街道先后打造了双拥广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还有很多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粗犷发展中形成的污染河体都在近年来的环保工作中发生“美丽蝶变”。这些河道整治的成果展现的不仅仅是督察检查的制度刚性,更展现了沿江上下以坚定的姿态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的绿色实践。
此外,街道在不断完善“河长制”工作机制基础上,扩充“民间河长”队伍,让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河道管理中来,在河道治理工作中,沿江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及时回应群众关于水环境问题的诉求。辖区内石头河、中心河、京新河、小外江河等河流水质常年保持在优良水平。
第四张名片——
产业转型
很早之前,沿江这一片还是河道密布、莺飞草长的长江漫滩,一直与历史上繁华的金陵隔江相望。新中国成立后,几经变迁,移民至沿江的人越来越多。从1964年的8177人到今天的32万人。近年来,沿江街道充分利用人口优势和交通优势,聚焦产城融合,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科技研发、商务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电子商务等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创新发展社区生活服务业态,提升居民生活服务品质,全力推进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产城互融的活力新城。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企业研发总部集群,依据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进行协作分工,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就业合理布局,实现功能互补。同时,将党建工作与绿色发展理念紧密结合起来,转变发展方式,调结构、夯基础,用党建工作推动、保障绿色生态队伍建设,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切入点,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沿江的发展从无到有,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奋斗”。老沿江人知道,其实这个街道除了有一个官方的名字叫“沿江”,还有一个老百姓认可的名字叫“沿小强”:顾名思义,小而精小而强。全街上下担责尽责,奋勇争先,各项工作在江北新区都是走在前列。朴实能干的老沿江人白手起家,肩挑手提,筑堤开荒;锐意进取的新沿江人改革创新、自立自强,建起幸福的家园。沿江人,人人敢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方幸福。
通讯员 任隽媛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卢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2 0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