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三访梁老汉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5-09 04: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

马步升

四月初,去平凉出差,日程安排比较紧张,我给同伴说,一定要挤出半天时间,专程去崇信县看看我的老朋友梁老汉。

同伴们对我与梁老汉的交情都稍稍知道一些,便把此行各项必须要做的事情梳理得再紧凑一些。那天早晨,先从平凉到泾川,顺利办完事情后,直接从另一条通道直达崇信县锦屏镇平头沟村。春阳暖暖,微风拂柳,草木正在返青,大地生机初现。平头沟的居民都搬迁到沟口新建的社区了,白墙红瓦,街巷整齐干净,在一个崭新的村庄里,平头沟村的人过上了崭新的生活。

那么,原有的平头沟旧村庄就此会成为历史么?平头沟旧村逶迤于一条小河沟的两边,历代居民利用天然的黄土沟崖,开凿出一排排土窑洞,组成一座座黄土院落,平头沟的人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营造出了源远流长的窑洞文化。

时代在前进,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变化,住在土窑洞里,既有优越之处,比如冬暖夏凉;也有缺陷,比如,一些新的生活设施用起来不很方便,尤其年轻一代,有过城市生活经验以后,不习惯继续居住在窑洞了。因此,不仅是平头沟,在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大量的窑洞被废弃了。可是,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居住形式,真的就与新时代找不到共同语言吗?平头沟人给出了敞亮而坚定的回答,他们用窑洞养牛。

那是2019年5月份,我应邀参加崇信县筹办的一个论坛,活动结束后,我留下来到处看看。这样就走到了平头沟,当看见梁老汉在窑洞养牛后,眼前一亮,心底也颇多震撼,因为我是在土窑洞里长大成人的,我对土窑洞生活的优劣有着深刻的体会。与梁老汉做了简短交谈,了解到基本情况后,我在返回兰州的当天夜里,便完成了《平头沟的朝气》一文,在《甘肃日报》很快发出后,京津地区许多媒体都进行了转载,引起了较大反响。随后,许多媒体以及作家、画家跟进,创作了大量的各类艺术作品,平头沟由此走向了公众视野。

过了一年,2020年夏天,我陪同一支作家采风团在平凉活动,特意给崇信安排了一站,而且平头沟是必须要去的。我想看看梁老汉,更是怀着一份惶恐:我那篇文章到底起了好作用还是坏作用?我想实地看看。崇信县的领导笑说,窑洞养牛在崇信县都推广开了,比平头沟规模大的养牛场很多,现在养牛业已经成为我们的重点产业了。

人们越是这样说,我心中越是没底,生怕自己的文章起到不好的作用。这样便第二次见到了梁老汉。进入平头沟,我的那篇文章被制作成标牌,矗立在梁老汉家牛圈旁,供游客参观,也供前来取经者阅读。这更让我诚惶诚恐。我将梁老汉拉到一旁,详细询问了他家的养牛情况,以及邻居和周围村庄的养牛情况,尤其是投入和产出情况。我相信梁老汉,他已经八十岁了,他从来都是一个务实敬业的农民,几十年的岁月,都不曾动摇他那一颗忠实于生活的朴素的心。

时间又过去了三年,窑洞养牛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认可和推广。我一直想再去养牛现场看看,特别是看看梁老汉,在我心目中,他已经是我的老朋友了。虽然已是午后两点,还没有吃午饭,但很快见到梁老汉的心情比吃午饭更为迫切。不用说,与大家一样,梁老汉又增添了三岁的年纪,但似乎比前两次见到时精神头更足。他还是原来的打扮,一顶遮阳帽,一根长杆旱烟锅挂在肩膀上,耳聪目明,说话流利,还不乏幽默风趣。他听说我来看他,特意从山坡上大步走了下来。他正在山坡上放羊。去年,他一次卖掉了自家的十几头牛,一只给小牛犊供奶的奶羊因为市场行情不好,他没有舍得卖,就留下自己养。他现在不养牛了,养羊,已经有了十几只羊。他说,老了,干不动了,让年轻人去干吧。在我眼里,他简直就是一个饲养家畜的天才,养什么成什么。我想,他固然是有着丰厚的养殖经验的,更要紧的是,他养什么爱什么,真心的爱。

梁老汉不打算养牛了,而平头沟已经被正式命名为“窑洞养牛发源地”,紧挨梁老汉家牛圈的是他侄子的窑洞养牛场,小梁一家养了七十多头牛,而崇信县,窑洞养牛规模已经接近十万头,成为全县乡村的主体产业,而这种窑洞养牛形式已经扩散到了周边广大地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9 10: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崇信:窑洞变身“托牛所”
...郁,夏日的黄土高原铺展成多彩的美丽画卷。走进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平头沟村,嵌落于黄土地上的一孔孔窑洞修葺一新,扎上木栅栏变成了“新牛舍”。梁老汉“侍候”完自家的5头牛,在门前悠
2023-07-06 16:50:00
红牛链上“牛”劲足
本文转自:平凉日报□本报记者 于金玉走进崇信县锦屏镇平头沟村,一孔孔古朴而又沧桑的窑洞沿崖而建,一头头毛色光亮、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然地嚼食草料,看着肉牛一天天健硕,朱海萍脸上露出
2024-03-16 01:05:00
人报甘头条  |  平凉崇信:文明乡风润乡村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王红刚崇信县柏树镇木家坡村全貌秋末冬初,崇信大地沃野鎏金、山乡披彩,俨然一幅田园山水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
2023-11-13 16:35:00
乡村旅游推开群众致富门
本文转自:平凉日报 □本报记者 王鹏鹏 王海燕孟夏,崇信县锦屏镇梁坡村梁坡水街在绿水青山的掩映下烟火味十足,水车徐徐,碧水青石,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草屋假山,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映入
2023-06-01 01:17:00
新华视点|产业“红”起来 日子“牛”起来
本文转自:新华社这里是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黄寨镇甘庄村,一排排窑洞镶嵌在高低不同的黄土层中,窑洞外、院场内,三五成群的红牛在惬意休憩。窑洞养牛,特色鲜明。平凉红牛是当地精心选育的全
2024-06-21 14:19:00
下好春耕“先手棋” 不误农时不负春
...,忙春耕。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春耕生产进入关键时期,崇信县应时而动,早部署、争主动、定措施,确保春耕生产顺利推进。3月17日,走进锦屏镇新丰园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效节能温室,潮湿温
2024-03-19 03:38:00
打造红牛产业集群核心区
本文转自:平凉日报崇信县打造红牛产业集群核心区本报崇信讯 (记者梁明韬)崇信县按照塬果川菜整县牛的产业布局,采取政策推动,创新驱动,全链拉动,品牌带动的方式,红牛产业正成为富民增
2024-05-11 00:06:00
人报甘头条  |  甘肃崇信:以文旅康养助推产业升级
...地,发展文旅康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崇信县抢抓打造陇东南文旅康养基地战略机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多元化旅游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强龙头、补链条
2024-01-04 16:03:00
人报甘头条  |  甘肃平凉崇信县: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金文娟行走在崇信县城,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马路、精神爽朗的百姓、随处可见的志愿者……近年来,崇信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把乡风民风建设作为助推精神文明建设的
2024-01-17 19:12: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百岁老人过大寿五世同堂全家乐
(图为百岁老人路根肉和家人合照)老人过100岁生日,一大家子都来贺寿。9月11日,社区按照“村改居”之前的老传统,搭起戏台
2025-09-14 19:20:00
【视评】支持罗永浩的直言,不妨碍欣赏西贝的态度
罗永浩与西贝的争执,说到底,最后的赢家一定不是当事双方,而是消费者。争论得越激烈、披露得越深刻,就能让消费者吃得越明白
2025-09-13 20:35:00
今日天光|今天是2025年9月12日,要过周末啦
今日天光|今天是2025年9月12日,要过周末啦,虽然今天可能下雨,但一想到这是周末前的小序曲,心情瞬间就好啦!
2025-09-12 10:33:00
珍爱网倡导健康婚恋观:幸福来自理解与陪伴
在社交网络盛行的时代,朋友圈成了恋爱展示的窗口。一束鲜花、一次浪漫约会或精心安排的礼物,往往让人产生攀比心理。很多年轻人在看到他人的幸福时
2025-09-12 12:38:00
长岭法院:当日调解平纷争 司法护未见赤诚
近日,长岭县人民法院太平山人民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因未成年人打架引起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件,化解了当事人矛盾,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025-09-12 16:11:00
寻人启事!泉城济南寻找低碳大「银」家!
责任编辑:卢芸竹
2025-09-12 16:57:00
泰安好邻居:一方丢钱一方丢奶,巧了!钱让丢奶的捡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亢 李增浩“钱丢了半个月,我都不抱希望了,多亏了黄阿姨!”9月12日下午,泰安市粥店街道泰和家苑小区内
2025-09-12 17:18:00
珍爱网白皮书揭示:催婚压力男性更甚于女性,28-35岁人群承压重
从“岁月催人老”的感叹,到亲戚聚会上不绝于耳的打趣,再到父母殷切却略显焦虑的叮嘱,“催婚”正在演化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025-09-12 17:43:00
术前检查正常,种植牙手术却失败了!菏泽恒贝口腔:存在失败率
鲁网9月11日讯“在近一年的治疗过程中,每次复查医生都告诉我们‘种植体长得很好,一切正常’,检查结果也显示没有问题。可万万没想到
2025-09-11 15:17:00
小叶医探 | 一上学就心慌胸闷?专家:警惕“学习适应障碍”
大皖新闻讯 新学期伊始,12岁的强强(化名)总是觉得身体不适——早上起来不想吃饭、在学校频频干呕......家长忧心地带着他来到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检查
2025-09-11 16:03:00
12岁女孩被继母生父虐死案即将二审开庭,生母最新发声:生父一审判五年半太轻了
大皖新闻讯 福建莆田12岁女孩被继母和生父虐待致死案将于9月16日二审开庭。9月11日,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女孩生母白女士
2025-09-11 18:21:00
女子伪造身份证盗取8旬老母存款案迎来新进展 法院判决其赔偿15万元
大皖新闻讯 9月11日,大皖新闻记者采访获悉,此前备受关注的四川女子姜某英伪造身份证盗取8旬老母存款一案迎来了新进展,法院判决该女子向母亲赔偿15万元
2025-09-11 20:05:00
王老师来了
“王老师”,这个极其平常、耳熟能详,却又不同寻常、别有内涵的称呼,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深藏在岁月的记忆里,虽不常提起,却一刻也不曾忘记
2025-09-11 13:41:00
勇气大爆发!我决定每天都送老师一束“花”……
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哒啦滴哒啦它能实现小小愿望有神奇魔法……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老师就是我们的引路人今天教师节礼物是送?还是不送
2025-09-10 08:29:00
教师节快乐丨跨越时光,与那年的您相拥
教师节快乐丨跨越时光,与那年的您相拥。(视频:刘晓娟 王辉)
2025-09-10 1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