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5 年上半年,文物拍卖市场迎来全面复苏,头部拍卖行交出亮眼成绩单,佳士得亚洲春季拍卖斩获 22 亿港元,苏富比亚洲中国艺术品专场亦录得 7.5 亿港元成交额。市场呈现 “传统重器与新兴力量” 并行的格局,明清宫廷艺术品地位依旧稳固,印证了优质文物在收藏市场的稀缺价值与热度。年轻藏家的崛起与线上渠道的拓展更添活力,佳士得内地千禧藏家竞拍占比达 30%, “小而美” 的文房雅玩与掌玩器物成为新晋藏家追捧的热点,推动市场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传统文化复兴以及新消费的兴起,如何对文物收藏市场进行深度挖掘?如何在新技术背景下推动民间收藏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一位年轻的文物活化创业者。
从代码到瓷片:一场跨界的文化寻路
"之前做产品经理的时候,我没想到还有机会从事文物领域的工作。"醉心于文物的苗毅斐,一直是各大博物馆的常客,自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就经常参与文物拍卖与收藏。一个偶然的念头,让这位原本专注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彻底转型。
他发现,大量民窑残片和破损古籍因文物价值有限被随意丢弃,而这些碎片上的纹饰、文字恰恰是最生动的历史注脚。"就像看到无数散落在地上的金币,却没人捡拾。" 这个发现促使他在 2023年辞职,用全部积蓄创办了一家文化科技公司,并开办了专注残损文物活化的民营博物馆——十五堂博物馆。

创业初期,为了迅速积累原始资料,苗毅斐效仿前辈藏家的做法,坚持 "只收不卖" 的原则,只能通过承接基础文创设计维持公司基础运营。直到 2024年,团队开发的 "同光" 系列古籍文创被选为对外交流活动伴手礼,才迎来转机。
文创破圈:让文物碎片走进生活
在十五堂博物馆的产品陈列里,一件碎瓷片修复而成的摆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它并不像一件文物,而更像一个现代艺术品。
"任何历史遗存都有它的价值,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发现。" 苗毅斐为我们详细展示了这个摆件的制作过程,一件原本残破的瓷片,经过3D扫描、AI分析、参数化设计,结合中国传统的非遗金缮工艺,完成了自动化的修复过程,同时,他介绍,这套系统也能通过改变设计参数,重新生成新的设计形态。这个灵感源自他对古瓷片的深入研究 —— 特定时代的工艺特征和审美趣味。


十五堂团队目前已经开发了接近40种文创产品,形成了古籍、瓷器等不同的产品系列,这些均价千元左右的文创产品,既保留历史痕迹,又通过艺术化处理让文物适配现代展示场景,已经为公司创造了不菲的经济价值。
AI 修复:科技赋予文物新生命
2025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明确提出 "支持文化领域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这让苗毅斐对 AI 修复项目有了新的想法。
"传统修复依赖老师傅的经验,AI 则能整合海量数据进行科学推演。" 苗毅斐介绍了团队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已学习 10 万件完整文物数据,能精准识别残损文物的年代特征并预测缺失部分。
"技术永远是工具,关键是守住文化的根脉。" 苗毅斐强调,AI 修复会严格遵循 "最小干预" 原则,所有数字化修复都可追溯可逆。经介绍,目前十五堂已经和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等当地高校签署了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的数字化产学结合。

传承之道:让文化活得更好
谈及创业初心,苗毅斐给我们展示了公司官网上的Slogan:"以所见之物,照所见之心" 在他看来,文物要成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载体。
对于当前文物市场的冷热不均,苗毅斐也有自己的思考:"其实我乐见文物市场的火热,天价文物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价值取向,而让普通文物发挥更大价值,正是我们的使命。" 他认为,国家提出的 "支持文化遗产合理利用" 政策,正是要构建多元化的文物价值评估体系,而科技与创意的结合正是重要路径。

采访结束时,苗毅斐代表十五堂送给我们一件瓷器修复艺术品,这片曾被视为 "无用" 的瓷片,即将以新的形态延续文化记忆。正如他所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物保护方式,AI 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赋予文物的新生命力。"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这位年轻创业者正书写着文化传承的新可能。责任编辑:韩璐(EN05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24 0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