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关鹏玉 韩冬晨
近日,走进承德县下板城镇乌龙矶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孩子们正在举行“认识五谷我最行”“种瓜点豆小行家”等一系列劳动技能竞赛;操场上,锣鼓喧天,舞龙社团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训练……这些形式多样的延时课自主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这是河北省承德县开展课后延时活动、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缩影。目前,承德县共有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4所,在校生3.3万余人,其中,54所小学全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9所全寄宿制和1所半寄宿制初中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学生1518人,全县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实现了全覆盖。
“经过实践探索,承德县形成了‘1+T+N’课后延时服务基本模式。‘1’是指完成基础性作业,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让学生在校内将书面作业基本完成;‘T’是指学校特色活动,依据学校规模大小以及学校自身实际,由学校确立自己的1个或2个特色项目,比如体育、美育、劳育、读书、科技等;‘N’是指学校个性化社团活动,依据学校的发展愿景,师资队伍,教育资源自行挖掘打造个性化活动项目,可结合五育并举、非遗文化、心理健康、思政课堂,逐步形成‘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承德县教体局教育股股长陈晓丽说。
从城区到农村,承德县不断创新课后服务模式。乌龙矶小学的劳动教育、头沟小学的手工编织、满杖子小学的花样跳绳、大营子小学的石头画、瓦房小学的腰鼓社团、张营小学的剪纸、武场小学的软笔书法等都各具特色。陈晓丽介绍说,该县依托乡村“复兴少年宫”和本地资源及师资队伍,让孩子们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了精彩的课后服务,让“双减”政策落地见实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1 19: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