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巴马讯 “原来我们有11个饲养员,15日发完工资有8个人回家过年了,现在还剩下3名饲养员,我来顶班喂牛,让他们回家过个开心的年。”近日,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子帽村八百里农业有限公司的肉牛养殖示范基地里,场长兼技术总监秦钟正忙着喂牛(如右图)。
秦钟是玉林市博白人,到巴马县工作已有四年,今年春节,为了更好地照看牛群,他再次放弃了回家团聚的机会。
2019年11月,巴马八百里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开工建设8个牛栏;2020年3月,该基地引进2300多头澳大利亚安格斯肉用种牛和和牛,经过繁育、养殖,截至2022年底,该基地出栏3800多头,每头牛价值2至3万元,目前,基地存栏牛2512头,每天消耗40吨的草料。
该基地的原牛草料是该县西山乡的牧草、当地的青贮玉米秆、木薯等,收回这些原草料后送进粉碎机打碎,再经过一个月发酵,就可以用来喂养牛了,养殖成本只是传统喂养方式的四分之一。通过生态饲草内循环,农户也能从生态肉牛养殖模式中获得收益。为了让员工安心回家过年,早在2022年12月,牛场就提前配备了400吨草料。
“在这里上班,离家近、工资高,每月收入3000元,还包吃包住,真不错。”西山乡弄友屯村民韦美林表示,在肉牛养殖基地上班,让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接下来,巴马县将立足科学养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肉牛专业养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绿色生态种养循环产业链,带动村民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动力。
韦明崧 韦秋天 韦雄英 摄影报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06: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