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下班后,张雯集独自一人在车间修理空军装备,最终淬炼出误差仅0.01毫米的“中国精度”。

张雯集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读在职研究生。每每来到学校,他总会在航空设备前凝视、思考。

张雯集日复一日地练习焊接技艺。

焊盘上,稳如磐石的双手正在“穿针引线”。

屏气凝神,目光如炬,穿过100倍显微镜,张雯集在微米级的世界大展拳脚。

焊盘温度最高达200多摄氏度,手指被烫伤早已成了工作中的“家常便饭”。

车间里,张雯集正在指导“95后”“00后”徒弟。

出发前往北京接受全国劳动模范表彰的前一天,张雯集与妻子李永霞来到商场购置衣物。
在江苏金陵机械制造总厂的车间里,灯光倾洒在精密工作台上。33岁的首席技师张雯集身着工装,头戴工作帽,双手沉稳持握焊枪,双眸紧紧锁定不足0.2毫米的焊盘,于微米级的世界里精准“穿针引线”。
十载春秋,张雯集以焊枪为利刃,一次次向极限发起挑战。33岁的他被誉为装备保障“第一把焊枪”。这位全国空军装备修理系统最年轻的首席技师,凭借“一手准”的绝技,攻克了机载雷达微波模块故障率高、裸芯片级故障定位难等“卡脖子”问题,为战机的飞行安全和作战效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每一次焊接,都是与毫厘之间的较量,最终淬炼出误差仅0.01毫米的“中国精度”。焊盘温度最高达200多摄氏度,手指被烫伤是张雯集工作中的“家常便饭”。“技术的极致没有捷径”,这句话他常挂在嘴边,“生命焊点”的理念早已深深融入他的血液——战鹰在蓝天之上飞行,没有丝毫“停车检修”的机会,每一个焊点都如同悬崖边的护栏,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安全。
从独自钻研到培育新人,张雯集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倾授给年轻一代。在车间里,总能看到他耐心指导的身影。手把手领着“95后”“00后”徒弟,在100倍显微镜下反复调整姿势、校准角度。“手再稳一点,对,就是这样。”他轻声提醒着,眼神里满是期待与专注。在首届“匠心杯”全国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中,他与团队默契协作,以总分第一、全单项第一的绝对优势,一举斩获金奖;在第二届赛事中,团队成员、其妻子李永霞在他的鼓励与指导下,勇夺金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女选手。
4月28日,张雯集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同时他还是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入围的公示人选。本报记者历时多日跟拍,用镜头定格下无数个专注的瞬间:那凝神屏气时微微皱起的眉头,那精准入微操作时稳如磐石的双手......每一个画面都诉说着他的坚持与热爱。这位新时代的楷模用实际行动印证着:当平凡岗位与国家使命同频共振,再艰难的“不可能”,终将化为“一定能”的中国奇迹。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璐余梦迪孙中元文/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9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