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教科研工作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重庆市垫江县桂溪小学是如何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从“站稳讲台”到“成为科研型教师”的转变,又是如何以教科研为引领,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的呢?
重庆市垫江县桂溪小学副校长陈维表示,学校系统化、科学化管理教科研工作,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重庆市垫江县桂溪小学副校长陈维
上游教育:学校如何让青年教师从“站稳讲台”到“成为科研型教师?”
陈维:学校始终秉持“继传统 勇创新”的理念,将青年教师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具体举措有以下几点:
一是传承与创新并重。在青年教师培养上,学校坚持“老带新、传帮带”的传统,通过“青蓝工程”项目,让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实现“带师魂、带师能、带育人”的目标。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学思想、学技能、学做人”,一对一从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到班级管理、教科研等方面进行指导,形成从实操到理论、再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良性循环。
二是分层培养与个性发展并进。学校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设计了分层培养模式:刚入职的潜力型教师通过执教展示课堂,提升教学基本功,站稳讲台;工作3至5年成长型教师引入立体评价课堂机制,多维度反思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策略;骨干型教师开展沙龙课堂策略研讨,分享经验,形成教学风格;学术型教师组织微论坛,聚焦教育热点问题,提升科研能力。此外,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并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级差表》作为自我诊断工具,帮助教师厘清问题,制定个性化成长路径。
三是多元平台支持。积极邀请德育、班级建设、教育写作、课程设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校开展培训讲座,让青年教师接受前沿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行为。学校常态化开展校本研修,将其作为教师的必修课。同时根据教育教学特点,学校还开发了家校沟通、培优辅差等个性化教师课程,帮助老师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成长路径。
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培养,学校青年教师在市级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市级赛课、基本功大赛共10人次获一等奖,市级精品课10余节,部级精品课6节,各级各类竞赛获奖1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从“站稳讲台”迈向“站好讲台”,全员梯级发展的良好态势。
上游教育:学校制定了哪些制度来保障教科研工作的高效运行?
陈维:学校建立了保证科研的三大机制。其一是组织优化机制,成立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和科研室负责学校科研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形成“领导组——专家顾问组——科研室——课题组——实验教师”组成的科研队伍网络;其二是规范约束机制,制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科研管理制度》《课题管理制度》等各种制度,对人员职责及工作流程均提出明确要求,划清课题研究中指导、管理、实施三者之间的职责,使学校的科研活动有章可循,实现科研活动有序化高效化;其三是激励竞争机制,学校在制定《教职工工作业绩考核办法》《职称评聘量化考核细则》等多项制度时,都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取得的成绩给予倾斜,充分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主动性,让教育科研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
上游教育:学校构建的“励志赋能”体验课程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如何将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深度融合?
陈维:学校拥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以“志”文化为核心,秉承“励志笃学 立德立人”的办学理念,探索出体验教学模式。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们提出“五育融合,让每一颗红星都闪闪发光”的课程理念,并确立课程目标——培养“明德、智慧、和雅、笃行”的红星少年。
学校的课程建设经历了最初的1.0版本——由国家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组成;围绕学校的红色历史,学校建成了由国家课程、社团课程、校本课程——《志达天下》组成的2.0版本的课程。在2.0版本的基础上,我们梳理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脉络,向历史深处寻求学校文脉,探寻“志”文化的新时代内涵,同时以红色文化为引领,融入现代优秀文化,融合多学科、跨学科精设内容,重体验、精评价,构建“励志赋能”课程群。
此外,学校还建构“一核三翼三类”立体综合性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改革。“一核”是指以学校办学理念——“励志笃学,立德立人”为核心,“三翼”是指以“立德明志”“志学求真”“达才尚美”三大体验课程群为三翼,并将课程分为三类:
一类是基础型课程,课程采用必修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一类是研究型课程,整合课程标准中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资源,课程采用选择性必修的方式,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项目组成“套餐”;还有一类是拓展型课程,采用选修的形式,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申报,通过课程体系迭代更新,凸显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个性化、社团活动课程化、培养模式多元化。
上游教育:下一步,学校将如何优化教科研管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陈维:下一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优化教科研管理:一是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广AI辅助教学工具,利用大数据分析学情,实现精准教学,并建立教师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开发校本化数字课程资源;二是优化教师分层分类培养机制,为青年教师提供“导师制”和“工作坊”支持,帮助他们加速成长,同时为骨干教师搭建课题研究平台,推动成果转化;三是完善教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教学效果 + 科研成果 + 社会影响”的综合评价标准,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优秀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对在教育实践中产生显著成效的教师给予荣誉表彰和绩效倾斜。学校系统化、科学化管理教科研工作,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资讯)
整理/扶明月
编辑:李宏伟责编:吴磊 审核:罗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7 14: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