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以丰收之喜激发兴粮之力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9-24 09:21:00 来源:中国网

崔志远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诗经》中的这句诗,历经千年,至今仍栩栩如生地将丰收盛景展现在世人眼前。

2024年,中国夏粮产量达2996亿斤,比上年增长2.5%,再创历史新高。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发出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他指出,今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实现夏粮增产、早稻稳产,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金秋时节,稻菽飘香。从东北平原到江南水乡,从黄土高原到岭南大地,广袤的田野上,麦浪翻滚,稻谷饱满,硕果累累。这一切共同绘就了一幅诗意盎然的丰收画卷。丰收不仅是农民辛勤耕耘的回报,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承载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古语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作为立国之基、治国之要,关乎国运昌盛。丰收之喜,正是自信、奋斗和团结的展现。

从西周井田制到曹魏屯田制,再到北魏隋唐均田制,中国自古便重视农业发展的道路与模式。习近平“三农”思想继承了这一悠久传统,深刻揭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前进路径,成为国家在农业发展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水源木本。

道路自信是基础,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探索契合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理论自信则提供了科学的指引,习近平“三农”思想的深邃见解和系统设计,为农业发展确立了方向。制度自信为农业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制度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奠定了农业稳定发展的根基。文化自信让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为农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稼穑之艰难,乃知天地之广大”,农耕文化中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农业不断突破与发展的动力。

丰收既是对过去努力的奖赏,也是对未来奋斗的激励。未来,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仍需久久为功。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农业发展关键在人。要大力推动人才兴粮之力,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农业院校建设,促进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农业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创业,推动更多人投身农业农村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国以农为本,农以科技为器。”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效能提升的核心动力。中国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科技兴粮,正是提升粮食产量与质量,增强粮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教育兴粮不可忽视。粮食安全教育的普及、粮食专业人才的培养、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是推动粮食事业发展的核心环节。通过加强产教融合,推进科教协同,将科技、教育、产业、人才紧密结合,形成推动粮食发展的强大合力。

推动农业发展,还需传承好农耕文明,激发文化兴粮之力。“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也”,中华农耕文化中蕴含的尊重自然、顺应天时、和谐共生等理念,正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举办农耕文化节、建设农耕博物馆、开展农耕文化教育,让人们更加珍惜粮食,形成爱粮、节粮的社会风尚。

丰收,不仅是农田间的累累硕果,也是岁月沉淀的深情,是世代劳作的印记。我们不只见证这一刻,更要将这份丰收之喜,化为乡村全面振兴路上的一步一脚印。以丰收之喜激发兴粮之力,让这喜悦如同一首悠扬的田园诗,长久萦绕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作者单位系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编审:蒋新宇 高霈宁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4 12: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4年昆明呈贡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开幕
...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人民网昆明9月21日电 (记者李发兴)9月20日,“礼赞丰收新里‘呈’ ‘贡’享美好新未来”2024年昆明市呈贡区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开幕。演员们在
2024-09-21 10:34:00
中国新农业产业联盟高林到菏泽旺天下调研
...三好,第一个是好产品,第二个是好产业,第三个是好的发兴,通过新的农业思维,新的农业商业模式,希望旺天下通过自身发展带动更多的群众实现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大战略助一份力。”高林
2024-08-19 10:31:00
...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和“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022年中国总人口14.12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8%左右
2023-09-18 00:55:00
金秋沃野筑粮仓
...推动构建稳定良好的国际粮食市场新秩序。新进展 加强农业发展技术合作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源远流长、日益密切,中阿在粮食安全合作方面有哪些进展?未来合作前景如何?钟钰表示,在
2023-09-23 06:49:00
同为14亿人口大国,印度24年粮食产量3.3亿吨,中国产量多少呢?
...。两国在耕地、技术水平和策略上各有不同,这让它们的农业发展走向大相径庭。印度虽然说面积不及中国的一个战区,但拥有着全球最大的耕地面积,约1.8亿公顷。相当于27亿亩良田,占据
2025-01-26 23:36:00
推进“五大强市”建设,云南昭通底气何在?
...潮流、符合昭通实际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统筹:李发兴文案:李发兴、蔡树菁素材来源:昭通市委宣传部
2025-01-21 17:23:00
中印2024粮食产量对比,印度存挑战,中国成就显,盼合作保安全
...意外。那么上一年我国粮食产量究竟是多少?中印两国的农业发展又有怎样的差距呢?印度粮食生产印度的粮食产量近年来持续增长,2024年达到3.3亿吨,与1950年仅5080万吨的产
2025-01-26 15:14:00
...建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体系,促进精准农业及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如农业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等。争做农业政策改革“先行军”,提升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积极推动“
2023-04-21 04:45:00
...业领域积累的发展经验和实践,蕴含的创新模式,为全球农业发展和气候变化下的粮食安全保障提供了借鉴。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中国也将美国视为农产品的重要出口目的地。尽
2024-06-14 03:0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国庆长假,太原大街小巷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9月30日晚间、10月1日中午时分,记者在胜利街东延、迎泽大街沿线看到,道路两边整整齐齐地悬挂着国旗
2025-10-02 06:45:00
秋来游园风景异|念兹在兹睹盛景
五一广场“欢度国庆”主题花坛。牛利敏 摄10月1日清晨,夜色尚未褪尽,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在五一广场,大家翘首以待,只为共同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庄严时刻
2025-10-02 07:15:00
央媒看太原10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假期看非遗 老陈醋博物馆感受传统技艺》为题,报道了进入假期,太原市清徐县的4A级景区宝源老醋坊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2025-10-02 07:16:00
央媒看太原9月30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国庆大花篮祝福祖国 群众齐赞新时代》为题,报道两个写有“祝福祖国”“欢度国庆”的巨型花篮在太原市五一广场亮相
2025-10-02 07:16:00
郑州方特回应“重力风暴”项目暂停:游客全部平安落地 无人员受伤
华商网讯 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官方微博10月1日发布情况说明:来源:华商网 编辑:唐港
2025-10-02 07:53:00
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 河北国庆文艺活动精彩纷呈
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我省国庆文艺活动精彩纷呈河北日报讯 金秋送爽,红旗飘扬。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喜庆日子里
2025-10-02 08:02:00
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协同新脉动|高质量疏解发展助力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抓创新 聚人气 促疏解高质量疏解发展助力未来之城拔节生长近日无人机航拍的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河北日报见习记者李 畅摄牢牢牵住“牛鼻子”
2025-10-02 08:03:00
贵州省2025年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视导活动走进铜仁
多彩贵州网讯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水平,推动完善乡镇村学前教育一体化教研指导网络,9月22日至26日
2025-10-01 14:19:00
2025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南部片区)将于10月17日在贵阳举办
多彩贵州网讯 记者从贵州省商务厅获悉,2025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南部片区)将于10月17日至19日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2025-10-01 14:19:00
“满减+折扣”组合优惠 贵州商超消费购物指南→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陈熺)国庆期间,贵州省商务厅组织全省范围内的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及连锁便利店,共同开启金秋惠民促销
2025-10-01 14:19: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彭绅摄制 孙上修
2025-10-01 14:34:00
2025年10月1日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贵阳街头巷尾,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将整座城市装扮得格外喜庆
2025-10-01 14:50:00
中国网10月1日讯(记者 刘佳)当中老铁路打破老挝“陆锁国”的发展屏障,当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用绿色能源照亮当地民众的“幸福路”
2025-10-01 14:59:00
淮南港皖江物流综合码头正式开港
大皖新闻讯近日,淮南港皖江物流综合码头正式开港,这对于提升淮南市乃至皖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优化区域物流格局、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2025-10-01 15:12:00
读懂济南|“双节”假期,泉城文旅集中“上新”的背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春娜国庆中秋假期,济南一批新文旅开门纳客。在这些新文旅项目中,既有老建筑老街,也有特色文化街区。恰逢假期
2025-10-01 1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