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林艺婷 制图)
在日常生活中,各类家务如同交响曲不时奏响。有人说,处理“隐形家务”看似微不足道,担负它们的家庭成员却要为其付出不少时间与精力;有人说,处理好“隐形家务”也是维系家庭和睦的关键。让我们将目光集中在这个虽不为人注意、却深刻影响我们居家日常的环节。透过那些在家中不同成员的眼睛,探讨如何有效减少“隐形家务”,营造家庭劳动和谐的氛围。
不被认可的付出
“‘隐形家务’不属于某一个家庭成员,只属于看不下去的那个。”“捡一颗‘芝麻’是小事,捡一地的‘芝麻’是大事。”“只要愿意干,家里的活儿可以从睁眼起床,一直干到闭眼睡觉”……长期承担着家务的市民对这些言论并不陌生。家务劳动有很多种,不过并非每一种家务都能得到认可与重视。
“隐形家务”总隐藏在生活的每个时刻、角落与环节。“大晴天要晒被子,暴雨天要清理入门地垫,南风天要经常擦地保持地面干爽防滑……”“80后”小学教师谢锦梅说,不做家务的人,在天气变化时只需考虑个人穿衣保暖,根本不会想到还有这些“隐形家务”。与此同时,如果需要接送孩子上下学,雨水天气一般要花费更多交通时间。“接送孩子不只是表面上看来只需交通那么简单,还需要叫孩子起床、洗漱、穿衣、做早餐、备齐红领巾、作业等上学物品……”谢锦梅说,这些“隐形家务”所消耗的时间与体力往往被低估甚至忽视。
“隐形家务”不仅局限于体力方面,规划与决策也消耗着相关成员的精力与能量。“我老公以为网购只需要动动手指。”家庭主妇郑月英说,每年“618”“双11”等购物节是她采购居家用品的重要时间,定时放送的优惠券、需要凑单的满减任务、直播间的优惠“暗号”……处处需要提前规划、寻找攻略、货比三家、换货退货、消费维权等。看似动动手指,实则费时耗神。
“隐形家务”不但消耗体力,情感与精神层面的劳累让人抓心挠肝,也影响着家庭氛围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务不只是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大小的情绪、事情也应该得到重视。“孩子赖床导致上学即将迟到时,我需要强压住怒火将孩子送到学校,以免影响孩子学习的状态。”谢锦梅说,她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令人烦恼、焦虑的“隐形家务”就像积压的“稻草”,不断累积。
不同认知影响着家庭氛围
主动承担“隐形家务”的人可能会感到委屈。他们付出体力、脑力与情感,总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被忽视。同时,其他家庭成员可能会因为缺乏身体力行而无法真正理解、感受家务的繁重和琐碎,误解和矛盾也许因此产生。
日复一日,无止境的“隐形家务”,无法让经常承担的人获得较好的感受。有些人甚至丧气地表示:即使有,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我们好像除了‘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没有其他途径体现自我价值了,甚至有时承担的‘隐形家务’不被认为有价值。”已经退休的延平市民吴美华显得有些沮丧和焦虑。
在部分市民看来,“隐形家务”不被理解是有原因的。“我的妻子总说我眼里没活、邋遢,但我的感觉恰恰相反。”市民林长征说,自己一个人住的时候,家务都是自己打理;即使不能算作非常整洁,但肯定不会邋遢。婚后,林长征发现他的妻子吴美华对很多家务的看法是复杂化的。比如,洗衣服要放洗衣球,不同颜色的衣服要分开处理,小件衣服要用夹子夹住再晾晒……这些在林长征看来意义不大。所以当林长征的妻子选择这么做的时候,林长征觉得困惑,不能共情妻子的“自找苦吃”。
吴美华却以为这些“隐形家务”十分必要:洗衣球是为了衣物不会相互扭结,不同颜色衣服分开洗以免脱色染色,小件衣服夹起来能防止被风刮走……每一件“隐形家务”都有其意义所在。人和人的认知与生活习惯差异导致有的家务被隐形、不被认可,进而让被照顾者萌生出“多此一举”,照顾者委屈地处于“吃力不讨好”的情绪低谷。
除了“为爱发电”的满腔热忱,经常承担“隐形家务”的人还无法明显获得做好“隐形家务”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因为“隐形家务”不像上班那样能获得经济层面直接的报酬与认可,还得重复着非技能型劳动。“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等状态会加深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矛盾,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关系与氛围。
如何分担是一种智慧
“有些‘隐形家务’,不主动分享,就难以被及时察觉。”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课程专任教师黄璋霞举例道,家中买菜做饭的人大多会根据家庭成员口味采购并加工食材;假若家庭成员生病,餐桌上的饭菜口味会变得清淡;数字化的指尖家校沟通、作业公告查收、打卡背诵视频录制……家中总有人不着痕迹地行动,才能让家看起来整洁舒适、感觉起来温暖宜居宜住。而积极沟通能减小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差异,进而提升付出与被照顾者的幸福感。
“除了要把家庭成员视作能够沟通的人外,还需要激发培养家庭成员的分担意识。”黄璋霞建议道,每位成员都是家庭的一部分,包括孩子,都应该参与到合理分配的家务中。父母身体力行,能给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能正面引导孩子树立正确劳动态度与观点,同时也能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学生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也是老师、学校提倡的。”谢锦梅说,学生的学习与模仿能力强,家校共同注重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尽可能降低培养成“高分低能”的概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分配家务需要智慧,需要界定范围。做饭、洗碗、拖地等家务,较好分工。“例如,油烟机去油属于做饭内的‘隐形家务’,洗碗槽清洁属于刷碗后要做的,拖把清洗拧干包含在拖地内,这些需要原先承担这类‘隐形家务’的人耐心引导。”黄璋霞分享,如果家人做了“隐形家务”,却做得不完美时,家人懂得赞美对方,再给出意见,或许是更好的沟通方式。
“隐形家务”是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我们真正理解和重视“隐形家务”,并和家人探讨如何分配解决时,或能创造出更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