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收视破3.2,对话编剧如何写出当下观众喜爱的《上甘岭》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10-28 15:59:00 来源:红星新闻

提及上甘岭战役,同名电影在中国家喻户晓,《我的祖国》这首歌更是跟随这部电影传唱至今。作为震撼世界的一场战役,上甘岭战役有这样一组历史记载:在“联合国军”190余万发炮弹、5000余枚炸弹进攻下,志愿军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最终,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信仰为旗,用“硬骨头”扛住了狂轰滥炸,守住了阵地。

距离电影《上甘岭》上映68年后,剧版《上甘岭》在央视和优酷等平台播出,剧集讲述段显峰(黄轩 饰)、秦基伟(王雷 饰)、胡满仓(潘斌龙 饰)、双喜(赵润南 饰)等志愿军将士,面对“联合国军”的疯狂反扑,用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智慧,守住阵地,扭转局势。

收视破3.2,对话编剧如何写出当下观众喜爱的《上甘岭》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该剧开播后热度持续攀升,1-9集平均收视率3.23%,位居同期黄金档电视剧第一名。虽然只有短短24集,但该剧总投资超2.5亿。作为编剧,王雁林、胡俊松和王刚不仅是多年好友,且都来自业内知名的编剧公司北京喜多瑞影视制作。近日,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编剧团队坦言,面对这样一个高国民度的题材,他们深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人物和他们的命运串联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收视破3.2,对话编剧如何写出当下观众喜爱的《上甘岭》

剧照

牺牲容易,完成任务难

近年来,抗美援朝的影视剧涌现出了不少精品佳作,如已收获11亿票房的《志愿军:存亡之战》以及《能文能武李延年》《特级英雄黄继光》《跨过鸭绿江》《长津湖》等优秀的影视作品。所以,如何做出差异性和当下性,也成了编剧团队在创作时重点考虑的地方。

剧版《上甘岭》的故事从1951年4月22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讲起,经过一个多月战斗,志愿军第十五军向金化转移休整。剧集开篇是一场颇为激烈的战斗,面对“联合国军”飞机的轰炸,黄轩饰演的段显峰举着步枪想击落敌机,一阵狂奔后,却只能望着远去的敌机叹气……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在后面的战斗中,当段显峰从望远镜看到黄继光牺牲的一幕,他终于明白,“人,才是打胜仗的关键。”

收视破3.2,对话编剧如何写出当下观众喜爱的《上甘岭》

黄轩饰演段显峰

在接受采访时,编剧们回忆起在创作初期的内部讨论时,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上甘岭》的基调是什么?当下拍《上甘岭》的时代性是什么?如何既符合史实,又具有当代的审美?

对于志愿军来说,不怕牺牲是绝大多数人的自觉,如果整部剧只是写牺牲,反而让牺牲变得廉价。所以编剧团队再写这样一段中国人熟悉的战斗,他们更希望呈现“牺牲容易,完成任务难”这样的主题,“一定要呈现英雄们的智慧,不要蛮干,不能光想着靠热血去打仗,这种英雄主义跟原来是完全不一样的。”

收视破3.2,对话编剧如何写出当下观众喜爱的《上甘岭》

编剧胡俊松(左)和王雷(右)

人物带情节,展现精神

确定了主题,便是框架结构的问题。编剧团队曾考虑从当下回顾上甘岭战役,比如从段显峰的养女或者老年双喜的回忆切入。但大家发现,这种切入不够直接,应该直击核心,从第五次战役切入,一上来就是抗美援朝中经典却很少被提及的一场战役——芝浦里狙击战。

历史上,芝浦里阻击战极为激烈,志愿者打得勇猛壮烈,几乎所有阵地最后都打成了白刃战。最终,15军在芝浦里防线半步未退,圆满完成任务。彭德怀事后还专门发了一封电报说:秦基伟,我十分感谢你们。

收视破3.2,对话编剧如何写出当下观众喜爱的《上甘岭》

从芝浦里狙击战开头,后面的故事便顺理成章根据时间的推移进入。而框架和故事基本盘有了,最重要的就是人物的选择。

除了15军军长秦基伟,编剧团队还创造了随军参谋段显峰、战士双喜、连指导员胡满仓、8连连长冯百胜等人物,“要全景式地展现上甘岭战役,就要有从军长到前线干部到普通士兵,三条线,三位一体的人物结构,由人物来带情节。”

编剧团队告诉记者,剧版《上甘岭》和同类战争片的不同点在于通过人物来展现精神。秦基伟和段显峰作为该剧最重要的人物,都是有勇有谋的儒将,不同的是,段显峰是很多志愿军战士的缩影——原本是军事学院教员,弃笔从戎走进战场;在创作段显峰时,编剧团队认为需要展示他的成长弧光。段显峰是一个知识青年在战斗中不断受教育,被洗礼,并最终完成蜕变的人物。

收视破3.2,对话编剧如何写出当下观众喜爱的《上甘岭》

王雷饰秦基伟

剧集播出后,有声音质疑,为何军长秦基伟要直接给连长下命令,是不是不符合常识?编剧团队回应说,这其实这是我军的一个传统,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再到后来的解放战争,后方指挥官会随时关注前线变化,会靠前指挥。比如《本色:秦基伟战争日记》中,就详细记载了他在解放战争中多次在前线指挥的具体案例。

收视破3.2,对话编剧如何写出当下观众喜爱的《上甘岭》

邱少云戏虽少但更有力量

剧版《上甘岭》播出后,邱少云、黄继光牺牲的戏份尽管不多,但感动了很多观众。

创作邱少云牺牲的戏时,编剧们先查阅了他的生前事迹,并设计了一条故事线。但写出来后,大家总觉得不满意,于是又推倒重写。到了最后拍完做后期时,编剧们依然觉得不满意,于是一遍遍改,改到最后,只剩了一场戏。有人担心,一场戏会不会少?但编剧们认为,这样更有力量。

收视破3.2,对话编剧如何写出当下观众喜爱的《上甘岭》

释小龙饰邱少云

如果说邱少云、黄继光的故事是让当下年轻人共鸣,捉松鼠和苹果的故事则是希望能让中老年观众共鸣。编剧团队表示,在创作时会反复观摩学习50年代的经典老电影《上甘岭》,并认为一定要在剧版中融入电影的“名场面”,给曾经看过这部电影的中老年观众一些回忆。王刚在写这场关于苹果的戏时,查阅了不少资料,将原本在电影里几分钟的戏拉长了不少,“这场戏我自己写得挺感动的,边写边哭,在食物那么匮乏的战斗中,苹果对于战士们是非常重要的,从艰难送到坑道的苹果,能看到战士们的团结,这也是这场战役之所以胜利的重要原因。”

收视破3.2,对话编剧如何写出当下观众喜爱的《上甘岭》

剧照

纵观这些年来国剧发展,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集数越来越短。作为一部抗美援朝的史诗性剧集,《上甘岭》一共只有24集。编剧团队介绍,剧版《上甘岭》在剧本创作时,就按照24集的体量在写,“上甘岭战役持续了43天,如果单纯为了赚钱拉长集数,就免不了注水,我们舍弃了很多废戏以及很多略显重复的战争戏,就是想精中求精。”

收视破3.2,对话编剧如何写出当下观众喜爱的《上甘岭》

编剧王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8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剧版《上甘岭》为何不如影版?原因不在王雷,在导演叙事风格取向
10月23日,电视剧《上甘岭》播出至第15集,离大结局也只有一步之遥。很多观众感觉,看电视剧版,总觉得哪里不如影版。我见网络上出现的诸多槽点当中,很多槽点指向了演员王雷。基于我
2024-10-24 12:25:00
成为新主流的标杆之作,《上甘岭》做对了什么
...“感动满满”,这几个关键词指向了今年大爆的电视剧《上甘岭》。自10月14日开播以来,《上甘岭》收获了无数好评,收视率持续领跑,屡创新高,位列总局中国视听大数据CVB历史收视之
2024-11-29 13:40:00
电影《上甘岭》是怎么诞生的?看看浙江编剧当年的采访笔记
...浩“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作为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至今广为传唱。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展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023-07-28 14:15:00
又一部抗美援朝大剧杀青,可以和刘伟强的《上甘岭》一决高下
...电视剧等待播出,一部是刘伟强执导,黄轩王雷主演的《上甘岭》,此前已经放出过预告片,定档国庆开播。这部剧重点聚焦上甘岭战役,不是很好拍,尤其是在已经有经典电影做参照的情况下,想
2023-07-19 15:30:00
《上甘岭》3集过后,黄轩角色较为奇怪,是喜剧化处理角色吗
10月15日晚间,电视剧《上甘岭》播出第2集和第3集的剧情内容。在最新的两集当中,主要讲述了战士们在五圣山一带挖地道的故事。在这个主线故事之外,则是一些旁枝末节上的故事,比如说,
2024-10-15 22:25:00
电视剧《上甘岭》作为“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北京市广电局扶持项目,自10月14日播出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收视屡创新高,位列总局中国视听大数据CVB历史收视之冠。另
2024-11-28 10:15:00
《上甘岭》吃饺子戏份,剧本层面封神,王雷黄轩演技层面巅峰对决
10月26日,电视剧《上甘岭》更新至第21集。在最新的剧情内容当中,八连完成了上甘岭战役的战斗任务,撤回后方,军长安排大家包饺子迎接,继而,和八连仅剩的八位同志一起吃饺子。这些
2024-10-28 13:00:00
王雷戏霸、黄轩罢演?《上甘岭》开播,当初的传闻水落石出
10月14日,电视剧《上甘岭》开播。应该很多人都等着看这部剧的笑话。毕竟抗美援朝题材电视剧很难拍好,太容易被观众挑毛病,刘伟强是香港导演,也会被部分人挑刺为啥不用内地导演?特别是
2024-10-16 10:57:00
《上甘岭》是否存在美化南朝鲜军可能?战斗力强悍,是真的吗
10月24日,电视剧《上甘岭》播出至第19集。在最新的剧情内容当中,八连指导员不幸牺牲。而这位指导员为什么会牺牲呢?因为南朝鲜军队战斗力强悍,竟然在夜间对我军坑道展开攻击,并且
2024-10-28 13:02: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