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教授当上“河长” 党课河边开讲
华东理工大学微党课以专业赋能“大思政”建设
编者按
今年3月18日,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5周年的日子。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学校思政课举足轻重。思政课怎样上得好,怎样让学生入脑入心,更是一个重要命题。思政课不应局限于课堂,更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本报今起推出《走进“大思政”》系列报道,聚焦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生动实践。
本报记者 张炯强
一群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学生,来到曾被污泥淤塞的“臭水沟”——曹杨环浜边,感受“水清、岸绿、景美”的环境治理成果。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里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同学们和居民交流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堂生动的微党课,华理学生党员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理解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他们心系社会、科研报国的情怀也愈发深厚。“从选择了这个学科方向开始,我们就注定了要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通过现场学习,我们更坚定了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这是我们的时代使命。”华理资环学院2022级研究生温贵棱说。
“昔日的‘臭水沟’变成如今的曹杨新村‘绿项链’,这里已经成了河清水绿的城市新景观。”在这堂题为“为中国式现代化打造河清水绿的梦想家园”微党课上,同学们交流治河历史,“上世纪80年代,因工业及生活排污,曹杨环浜污染严重。2000年至2005年,采取‘水下森林’生物治理工程,即在环浜水域内种养大量水生生物,依靠生物的自净功能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控制蓝藻水华污染,改善河道水质。如今的环浜已设有‘兰园登舟,红桥垂钓,花溪休闲,兰溪涌瀑’等景点。”同学们深有感触。
微党课上,同学们还分享了华理青春河的治理故事。青春河,也曾是一条流经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和化工一四村的“黑臭河”。 (下转第6版)(上接第1版)华理资环学院的老师和同学组成一支“美丽青春河志愿服务队”,由治污专家、上海市环境保护化学污染物环境标准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修光利教授当“河长”,与徐汇区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后,提出河道治理的“最优方案”:实施水系沟通,河道疏浚,拆除部分老挡墙并建护岸挡墙等;通过暴露气和增氧,对水生植物及微生物进行生物降解,修复水生态;新建绿化,发挥河道应有的防洪除垢、引清调水的功能,结合岸线布置绿化景观……经过长达一年绣花般的治理,“青春河”重新焕发青春,也为中心城市河道治理提供了一种可转变的模式和机制。
景观设计专业研究员、党员代永昕说:“微党课是一次知行合一的重要实践,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和现场讲解,大家认识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到基层就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尊重民意,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让同学们“走出去”,华理“大思政”的特点就是,突出“党建+专业融合”的特征,凭借研究生党员专业能力强的优势,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的融合嵌入作用,以学生的视角,阐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认知,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温贵棱告诉记者,他现在是这支“美丽青春河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在修光利教授的指导下,每天在校园河堤边巡查,负责打捞河中的落叶。“河长告诫我们,落叶是淤堵河道的‘隐形杀手’,对付它是保护青春河的一项长期工作。”温贵棱说,守护水生态,就是要从这样的小事做起。他打算研究生毕业后投身环保工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3 17: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