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每一步选择都瞄准现实需要(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06 05:08: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西南交大教授高仕斌30多年钻研铁路供电和自动化——

每一步选择都瞄准现实需要(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本报记者 王永战

每一步选择都瞄准现实需要(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高仕斌在查验实验数据。

王永战 赵 娜摄影报道

人物名片

高仕斌:1964年生,湖北随州人,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他致力于铁路供电及自动化领域的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为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与运营做出重要贡献。他主持完成的“高速铁路弓网系统运营安全保障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在世界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高铁弓网系统运营安全保障体系,大大提升了我国高铁安全运行与运维管理水平。他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先后4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2年获得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一杯清茶,一台电脑,手头一摞技术资料。在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办公室里,高仕斌目不转睛盯着屏幕上的数据,若有所思……

每天早上8点进入办公室,不上课时,高仕斌也会把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主要看看我们新研究项目的进展,随后还要和团队成员碰头商量。”高仕斌说。

30多年钻研铁路供电和自动化,当年的山里孩子,如今已近花甲之年。说起一路的成长,高仕斌的思绪又回到了年少时光……

“不少老教授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对我影响深远”

高仕斌成长于莽莽大山,直到上了高中,还没出过县城。搭上车,沿着山路走70多公里,晃晃悠悠小一天才能到县城。“一来路难走,二来花销大”,一旦到了学校,他便很少回家。修路,是他年少时的一个梦。

父亲是一名乡村农技员,每逢农忙,需要预防病虫害,村民便把父亲请到家里,帮忙配制农药。这又给高仕斌传递了一个信念:“知识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1981年,高仕斌考入西南交通大学。面对当时我国铁路仍以蒸汽机车为主的现实,高仕斌把专业选择放在了铁路电气化上。“直到我研究生毕业的1988年,我国电气化铁路仅有4600多公里,采用的还是模拟式的保护控制系统。那时铁路速度很慢,故障率也很高。”高仕斌说。

“不少老教授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对我影响深远。”高仕斌说,刚上大学时,他得知西南交大在1952年就开设了我国第一个铁路电气化专业,深深为提出者曹建猷教授所折服。“新中国成立后曹教授毅然回国,不仅为铁路电气化教育做出贡献,还帮助解决了很多铁路建设技术问题。”高仕斌说,“他的爱国情怀始终激励着我。”

“好比给高铁弓网系统建了一座医院,有问题马上就能察觉并维修”

高仕斌1988年毕业留校任教,刚准备将所学应用到工作中,便遇到了工作后的第一个坎儿:他因为结核性胸膜炎住院,紧接着病休了大半年,“那段日子,就想着赶紧扛过去,回到工作岗位上……”高仕斌说。病愈后,他开始着手解决第二个难题:学校实验条件简陋,很难满足大家的科研需求。高仕斌和同事们一起搭建模型,经过反复尝试,终于建立了一个半实物、半仿真的实验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在铁路设备现场投运前模拟加速、减速等不同运行状况,检验产品的上道质量,帮了科研人员大忙。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电气化铁路已达1万公里。那时,我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为冲击性负荷,故障率高,还没有备用系统。于是,如何快速找到牵引网故障并组织抢修,缩短铁路牵引网停电时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仕斌想出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办法——基于AT牵引网新型故障测距原理的牵引供电自动化系统技术。针对复线铁路,采取上下行电流比原理进行故障测距;针对单线铁路,基于转移阻抗原理进行故障测距;针对V形天窗,采取吸馈电流比原理进行故障测距,“这套方法适用性更广、精度更高,投入也少。”高仕斌说,新方法测距精度达到0.3千米,能够极大地节省故障查找的时间和成本。如今,这套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已达50%,其中故障测距装置市场份额约80%。

近年来,高仕斌开始关注保障高铁运营安全这一课题。大半夜,高铁接触网工上线巡检,一走就是好几公里。检测装备差、精度低、很多问题难以辨别,工人深受困扰……其中,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结构性能受损,可能导致停电停车,致使高铁晚点,打乱运输秩序。

“必须实时掌控弓网系统的受流性能与安全状态。”围绕高仕斌设立的这个目标,他和团队成员研发出6类检测设备,为高铁弓网“体检”。“这就好比给高铁弓网系统建了一座医院,有问题马上就能察觉并维修。”学生韦晓广打比方说,增强了定期检修,高铁弓网安全运行又多了一重保障。2018年,这一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有了团队的力量,便能克服一切挑战”

在韦晓广看来,高老师“既严肃,又温情”。

对于学术研究,韦晓广说,“无论是科研论文,还是日常实验,高老师都要求我们精益求精,来不得丝毫马虎。”韦晓广2015年成为高仕斌的博士研究生,他说,自己“紧紧张张过了4年”。刚一入校,他就接到了高老师布置的一个个任务:阅读学术文献、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定期到实验平台测试数据……“高老师常说,工科生既要能动脑,也得善动手。”除了看书,韦晓广一有空就往实验室里钻。

临近毕业,韦晓广以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框架清晰,满怀信心地交给老师,没想到,高仕斌看后的论文修改痕迹密密麻麻,连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这是高仕斌花了好几天时间仔细审阅学生论文的结果。“老师真的是逐字逐句改过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高仕斌对学生充满温情与关怀,不少学生都感叹:“高老师人真好!”韦晓广说,读书时有些同学撰写学术论文,苦于找不到高铁故障数据。高仕斌偶然听到消息,很快就帮学生联系了几个铁路部门,还带着同学们到高铁现场收集数据。“做我们这些实验,必须得有数据支撑,否则都是空谈,高老师帮助我们总是这样不遗余力。”韦晓广说。

学院电气馆实验室里,机器运转声、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这是团队成员正通过计算机进行一个个实验操作。“我们会在实验室里人为制造一些故障,然后通过实验平台来检验。再通过计算机来收集数据和故障情况。”韦晓广说,“等实验全部完成,我们还要带着成品设备到现场再进行测试。”

团队项目多,问题也就多。每逢遇到问题,大伙儿都愿意向高仕斌请教。韦晓广已毕业并成为研究团队的一员,依然没少得到高老师的帮助。“老师会定期开会,询问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韦晓广说。

如今,高仕斌所在的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团队已有成员10名。而在他担任主任的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汇集了70余名研究人员。“有了团队的力量,便能克服一切挑战。”说话间,高仕斌翻开资料,给记者介绍起最新课题……

致力于解决问题(记者手记)

高仕斌一直有个信念:科研要直面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科研的作用。

致力于解决问题,也是他自小养成的思维习惯。无论是渴望铁路修进大山,还是选择铁路电气化专业,他的每一步选择都瞄准了现实需要。

科研产生于现实需要,最终又将回馈现实,在高仕斌看来,科研成果就是为转化应用而生的。也正基于此,他才更加不怕困难,努力探索如何解决瓶颈;带领团队,齐心协力实现技术突破。科研路上的每一步,他都走得扎扎实实。

受益于前辈们爱国奉献、求真务实精神,高仕斌几十年来醉心于工程类研究,并把研究重点放在解决铁路电气化发展的现实问题。他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6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弘扬科学家精神 涵养优良学风”科学传播沙龙在京举办
...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北京科技报社协办的“弘扬科学家精神 涵养优良学风”科学传播沙龙在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举办。科学传播沙龙分为现场参观和主旨报告两个阶段。与会人员参观
2023-09-04 17:56:00
科技工作者谈科学家精神:爱国、奉献与求实
...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成都5月30日电 题:科技工作者谈科学家精神:爱国、奉献与求实作者 王利文“科学研究需要具备信念、兴趣、使命感。”谈及科学研究的秘诀,中国科学院院士、“拉
2024-05-30 15:59:00
...展览、科普讲座等活动600余项。北京科学中心主场将设置科学家精神、科技文化、科学教育、科普体验四大活动展示区域,向社会公众集中展示200余项活动,包括前沿科技、科普惠民、绿色
2024-09-12 11:56:00
...场将设立四大活动展示区,向公众集中展示200余项活动。科学家精神展区举办“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讲述代代科学家的科创探索经历,传递中国科学家的精神内涵;科技文化展区设“科
2024-09-12 10:20:00
...验站(以下简称“沙坡头站”)。近70年过去了,一代代科学家在这里前仆后继、呕心沥血,反复试验研究,提出“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沙漠铁路防护体系建设理论与模式,保障包兰铁路60
2023-08-26 04:54:00
扎实科研,为重大工程打牢地基(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刘汉龙——扎实科研,为重大工程打牢地基(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本报记者 王欣悦刘汉龙(中)在指导学生做实验。重庆大学供图人物小传刘汉龙,1964年3月生,江苏高邮人,中国工程
2024-11-13 06:28:00
以人类进取心为载体的科学
...的人对艺术无感。文化怪人憎恨数学,因为数学太难;而科学家们大多都是“呆子”,对人类灵魂的复杂性无动于衷,因为他们连自己的感情问题都搞不定。怪哉,怪哉!也许我们应该着手把人类大
2023-12-08 03:46:00
《2025·出发》科学文化跨年演讲今晚7点开讲
...力”,如何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把梦想蓝图不断变为美好现实。此外,《2025·出发》还将邀请十六分音符合唱团带来歌曲表演《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展现科学文化工作者们的朝气蓬勃与
2024-12-30 16:22:00
武汉西藏中学举办“少年对话院士”活动:格桑花开 桥见未来
...请两院院士走进中小学,与学生开展对话交流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宗余院士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
2024-03-29 02:0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体育聚能美好生活 2025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今日启幕!
9月12日,2025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以下简称“两个博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次博览会以“体育聚能美好生活”为主题
2025-09-12 21:58:00
【AI编辑部】当调酒师遇上“灵魂画手”,这波操作太上头了
连日来,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现场热潮迭起,调酒师安迪用实力诠释“技艺之美”:抛瓶、摇壶、旋转……炫酷的调酒动作
2025-09-12 22:12:00
爱尔眼科徐进:执着打磨“精致”诊疗,仁心重塑光明希望
从怀揣医者憧憬的学子到完成近万例斜视手术的专家,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副组长、深圳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徐进,将二十余载光阴都倾注在眼科事业中
2025-09-12 16:51:00
用爱照亮归途!四川荣县妇幼保健院温情守护困难产妇家庭
8月31日,荣县妇幼保健院产科迎来一位特殊的待产妈妈李小华(化名)。她与丈夫陈永峰(化名)家庭经济困难,且已育有两个女儿
2025-09-12 13:56:00
【圆梦行动】小院里的“阳光小当家”
蝉鸣里的小院藏着个“全能小管家”2025年的高考,来自日照五莲县的刘兆雨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济南大学。村支书指着整洁的院落感慨
2025-09-12 13:57:00
司法托管彰显执法温情
8月中旬的一天,六盘水市钟山区法院执行法官杨蒙和同事驾车在毕节市纳雍县境内行驶两个小时后,终于停在一个山坳里的养猪场前
2025-09-12 12:47:00
倒计时3天!2025山东清洁能源博览会共筑低碳未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殷婷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15日至17日在烟台举办。博览会以“发展清洁能源·共享低碳未来”为主题
2025-09-12 12:31:00
29.7亿元为创业者“撑腰”!安顺市“创业贷+贴息+培训+服务”政策带动就业超7万人次
“大众点评安顺黔菜榜第一名、安顺知名黔菜店、普定十佳特色菜……”近日,在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韭黄村,“黔来香家常餐馆”负责人——25岁的夏伟掰着手指
2025-09-12 12:47:00
东南网9月12日讯(本网记者 林夏悦)记者了解到,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候选人事迹展示评议已经正式开始,持续至9月14日
2025-09-12 13:14:00
聚焦2025服贸会:搭乘数智快车,驶向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网
中国网9月12日讯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开幕。今年是服贸会首次“一会一址”举办
2025-09-12 12:01:00
法眼|扫码点餐狂要十几项手机权限,合理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近日,迪奥(上海)公司因三项个人信息处理违法事实被依法处罚,此事件再度将个人信息保护话题推至公众视野
2025-09-12 10:11:00
东南网9月11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通讯员陈西)据福州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福建省共出口生物医药及医疗仪器36.1亿元
2025-09-12 07:01:00
东南网9月11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昨日,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与菲律宾华教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年“丝路书香•四海传福”图书巡回展启动仪式在第46届菲律宾马尼拉国际书展二楼福建展馆举行
2025-09-12 07:30:00
9月11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等介绍“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
2025-09-12 07:38:00
9月11日,王先生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前几天,60多岁的母亲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说是给移动老用户免费送手机,后来在附近一家商店门口见面
2025-09-12 07: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