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探秘中国古代的“指纹识别技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2 11:20:00 来源:戏说三国

古人的身份凭证之一就是画押,但是有一点不容易想明白——古人明明没有数字化的指纹识别技术,画押真的有用吗?

在古代,手印是用来代替签字认可的。用按手印的方式来签订各种契约文书,具有和签字一样的法律效应的。

肯定有人会问,直接签字岂不更好吗?更为直接明了?

探秘中国古代的“指纹识别技术”

在古代,文化普及率并不像现在这样这么高,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去读书认字。真正有机会去读书认字的只有书香门第、达官显贵,名门望族等等。

同时,古人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在签订文书或者契约的时候能够作为依据。因此,在要辨别真伪的时候,更多是通过对比指纹的方式。

探秘中国古代的“指纹识别技术”

中国早在宋朝就有依据指纹的不同来断案的明确记录,当时著名的法医学家宋慈在其《洗冤录》中就有详细的记载。而西方人罗伯特·海因德尔更在其《指纹鉴定》一书中说,“中国唐代的贾公彦是世界上提出用指纹识别人的第一个学者”。

今天发现的唐代许多文书、契约、遗嘱上都有指纹、指节纹或掌纹,以此作为识别个人的重要手段。按照习惯的普及率和出现时间的比例关系,推断画押的运用应远在唐代之前。

探秘中国古代的“指纹识别技术”

由于古人也明白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封建迷信思想的传播下,所有人脑海中对指纹的重要性根深蒂固,一旦按下指纹,便丝毫不敢违反,生怕惹来不可知的东西的怒火。

延伸到后来,用朱笔画一个圈,有时候也能代替手印。尽管今天看来这个圈圈谁都能模仿,但是由于前述的原因,古人一般不敢轻易违反自己画过的押,因为守规矩的古人认为,不论是圈圈还是手印,就等同于本人在纸上的保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2 14: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画押”为何要按手印,古人有指纹识别技术吗?
现如今,指纹技术因为具有唯一性、不易改变,且易留下痕迹的特性,被广泛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其实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古人就已经开始利
2023-01-07 14:00:00
古代没有指纹识别技术,为何还要按手印?古人智慧令人佩服
...祖慧眼识其独,巧用于社会万象。千年积累,观比总结,指纹识别体系渐成,天然印记极尽其用,确权交易、缉凶证身,助力社会前行。【一、指纹应用在古代产生】仰韶文化古址出土陶器碎片,其
2024-11-17 11:02:00
古人为何经常在很多方面都要用到指纹呢
...展,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古人又没有指纹识别技术,为何也经常在很多方面都要用到指纹呢?我们经常在古装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情节,在犯人在招供的时候,便会有人拿出一张
2023-02-08 10:29:00
古代的指纹识别:一种被低估的智慧
现代科技比较发达,能够用很多方式识别身份,比如指纹识别和面容识别等。这些身份识别的方式广泛应用于生活之中,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以及公安机关刑侦过程都离不开这些方式。指纹是人们独一
2023-10-21 08:53:00
为什么古代判案的时候要按手印画押呢
...押,按上一个手印,但是有的人就纳闷的,古时候又没有指纹识别技术,按了手印有什么用,还不是照样认不出来,相信你也一定想过这个问题,那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古装剧种签字画押的场景还
2023-05-17 15:56:00
德施曼GPTfinger指纹识别获世界纪录认证
...机构(WRCA)为德施曼颁发证书,认证德施曼为“世界卓越的指纹识别率超高智能锁(德施曼GPTfinger指纹识别技术)”
2024-09-30 13:20:00
引入GPT技术及大扭力电机 这家智能锁公司再次引领行业
...电机。 王闯 摄据悉,GPTfinger首次将GPT技术应用于智能锁指纹识别功能。GPTfinger针对指纹质量不佳人群
2024-04-03 11:48:00
海上油污可以按“指纹”查找来源?
本文转自:中国环境报海上油污可以按“指纹”查找来源?油指纹库全覆盖,可提升溯源应急响应速度环监船正在执行海上突发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任务。刘星供图◆本报记者周亚楠我国海事系统设计尺寸
2024-02-24 00:03:00
来看看,指纹是如何“代表”我们的?
...身份的重要依据。国外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指纹识别个人的国家。南京有座指纹博物馆,坐落在江苏警官学院浦口校区内,这是全国唯一的指纹主题博物馆,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里
2024-03-24 22: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