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30次点火!我国可复用火箭主发动机刷新试验纪录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4-04-14 11:2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刘诗瑶

4月14日,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发布消息,我国自主研制的13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近日已圆满完成2次起动地面点火试验。该台发动机累计完成15次重复试验,30次点火起动,累计试验时长突破3900秒,重复试验次数突破我国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试验次数纪录,为后续我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了基础。

30次点火!我国可复用火箭主发动机刷新试验纪录

研制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前提是率先研制成功可重复使用的发动机。相比传统一次性火箭,可重复使用火箭将增加4项关键技术:落得准、接得稳、用不坏、修得快。这些关键技术,首先要从可重复使用发动机的研制突破。该型发动机作为后续我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主动力,具有综合性能高、拓展能力强、可靠性高等特点。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团队通过掌握多次点火、宽范围入口压力起动、大范围变推力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回答了如何“落得准、接得稳”;通过突破快速简易维护、状态检查评估等技术,解决了“用不坏、修得快”难题。他们还通过深入分析机理、不断优化结构、充分开展试验验证,全面治理发动机薄弱环节,持续提高发动机固有可靠性。

该型发动机还应用了智能制造技术。以柔性敏捷的单元化制造体系和高效融通的数字化管控体系为基础,研制团队策划实施了69项工艺攻关与改进研究项目,突破了复杂结构组合件增材制造一体成型、多型产品高效自动焊接等关键技术,建立了重复使用发动机生产制造核心技术体系,大幅提高发动机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和稳定性、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此外,他们推动试验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建模、仿真计算、系统调试等手段,形成了13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柔性化试验能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4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约1分钟内,火箭迅速飞至178.42米的高度后下落,并在发动机反推作用下减速,稳稳降落至“靶心”,着陆位置精度约1.68米,着陆速度仅每秒0.025米。火箭状态安全恢复,飞
2023-11-06 05:05:00
首飞成功!我国又一垂直起降火箭,不锈钢箭体,运力直追长征五号
...1台基于连续入轨任务验证的天鹊-12改进型液氧甲烷燃料发动机,该型发动机可在45%至110%推力间实现变推力调节,具备多次点火能力,试验箭起飞质量约50.3吨,设计最大起飞质
2024-01-20 09:56:00
全球可复用火箭喜报频传 卫星互联网的星辰大海刚开始?
...体燃料,且基本为液氧/甲烷燃料。券商指出,液氧/甲烷发动机不易结焦积碳,具有低成本、使用维护方便、适于重复使用、比冲较高等特点,更加适宜于重复使用、低成本运载器的使用要求,已
2023-11-04 15:48:00
航天科技领域再获突破 我国进行复用的运载火箭垂直起降试验
...箭新技术验证箭竖立在场坪发射台上,3台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点火,喷出蓝色尾焰,箭体上升至约12公里高度,中心发动机调节推力,火箭受控下降,在距离地面50米处,四条着陆腿展开,随
2024-06-23 21:46:00
浙产朱雀三号试验箭完成“蚱蜢跳” 中国民营可复用火箭何时起飞?
...号(ZQ-3)一子级垂直返回关键技术的飞行试验平台,其发动机产自浙江湖州,箭体产自浙江嘉兴。试验的顺利完成,为后续朱雀三号首飞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那么,火箭回收是如何实现的
2024-01-19 18:54:00
深蓝航天星云一号火箭垂直回收功败垂成!只差最后一步
...直径3.35米,一子级高度约21米。它配备的雷霆-R液氧煤油发动机,由深蓝航天全自主研制,是中国第一型90%以上主体结构均采用高温合金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的可复用液体火箭发动
2024-09-22 22:26:00
「深蓝航天」获数亿元B轮系列融资,专注商业火箭可回收技术研发|硬氪首发
...于江苏省南通市,在北京亦庄和大兴建有火箭总体、液体发动机研发中心和3D打印制造中心;在山东济南和海南文昌分设火箭动力系统测试基地和发射基地;同时还专门建设了可回收复用飞行试验
2024-05-28 10:07:00
国内起飞规模最大垂直起降试验箭飞行任务顺利完成 研制可复用火箭迈出关键一步
...雀三号的动力系统采用我们自主研制的天鹊系列液氧甲烷发动机。其中,一子级配备9台海平面推力1000kN的天鹊12B发动机,一子级设计复用次数不少于20次……”在蓝箭航天创始人兼
2024-03-29 09:45:00
...术,火箭垂直起飞,飞行至近200米高空后,开始下落,在发动机反推作用下,最后以不到每秒1米的速度垂直着陆。此次低空飞行回收试验虽然未能到达火箭入轨的几十公里高度,但已经能验证
2023-11-02 22:43: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