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新时代的贵州人】文国祥:只要我还能动一天 就绝不拖累孩子们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10-22 17:17:00 来源: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李鑫波 本网记者 秦丽)“如果有来世,我们还做夫妻,那时,让我好好的伺候你,弥补今生今世你对我、对孩子、对家庭的照顾……”这是84岁老人谭代美为感谢老伴文国祥41年来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不离不弃而发出的内心感慨。

今年82岁的文国祥老人,家住黔西南州兴仁市大山镇猪槽箐村。1983年,文国祥43岁的妻子谭代美因风湿病病情加重,导致双下肢瘫痪、双上肢活动受限,从那时起,文国祥便无微不至地照料着瘫痪妻子。1994年,苦难再一次降临,文国祥的二儿子又不幸患上精神分裂症。为照顾好妻儿,文国祥几十年如一日,用真情大爱诠释了一位好丈夫、好父亲的责任与担当。

【新时代的贵州人】文国祥:只要我还能动一天 就绝不拖累孩子们

文国祥与妻子在吃饭

辛勤劳作,他是整个家庭的“擎天柱”

上世纪50年代,家境贫寒的文国祥结识了患有严重风湿病且为孤儿身世的妻子谭代美,并组建了家庭,尽管当时家中一穷二白,连婚衣都是借用的,但文国祥夫妻俩依旧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

“我的父母过世得早,几岁就成为孤儿,当初认识我老伴时,他就对我说过:‘说我命太苦,一定会好好对我,不能让我受委屈……’”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谭代美老人至今依然能回忆起丈夫文国祥当初对她说的话。

婚后,文国祥不仅要参与家里的劳作,还得利用农闲时间四处干些石匠活。1983年,妻子的双手双脚出现严重畸形,双手已经无法握住东西,双脚已经无法行走,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新时代的贵州人】文国祥:只要我还能动一天 就绝不拖累孩子们

文国祥为妻子捶背

相濡以沫,他是瘫痪妻子的“守护星”

看着躺在床上的妻子,文国祥暗暗下决心要尽力医治。医生告诉他:“只要照顾得好,妻子也没什么生命危险!”文国祥很是欣慰的当起了妻子的专职“保姆”。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政府给我们送了洗衣机、烤火炉,还给了我们低保金、残疾补助金,医生还三天两头到家里来为我们送医送药……”从文国祥的言谈举止中,透露着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国家的感恩之情。

“最怕自己生病,这样我就照顾不好她了!”文国祥说,这是他一生最担心的事。

在文国祥悉心照顾下,如今84岁高龄的谭代美虽然不能行走,但心态和精神都很好。

【新时代的贵州人】文国祥:只要我还能动一天 就绝不拖累孩子们

文国祥老人

舐犊情深,他是照顾儿子的“多面手”

1994年,苦难再一次降临这个不幸的家庭,文国祥27岁的二儿子因个人感情想不开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这让文国祥无比心痛。但他毫不灰心,带着儿子跑了大大小小十多家医院,遗憾的是儿子病情始终未能得到彻底控制。

虽然照顾儿子千辛万苦,但身为父亲的文国祥也有别样的幸福。儿子病情稳定时,也会帮着家里做些事。儿子非常依赖父亲,只要父亲离开一小步,他的眼神立即紧跟上去,见父亲坐在身边,他才咧嘴一笑。文国祥说虽然辛苦,却一点也不后悔,只要能和妻儿互相陪伴,这日子也算是苦中有甜。

儿子的病也牵动着大家的心,当地政府也是尽力相助,并多次上门做文国祥的工作,想把他的儿子送到相关医院进行治疗和照顾,但文国祥始终心有不忍。直到2016年,文国祥考虑到自己年纪已大,才同意将儿子送到医院治疗。

提起文国祥,身边的邻居都竖起大拇指。邻居不无感慨地说:“照顾人‘一日易,一世难’。穿衣喂饭,端屎端尿,干一两天容易,他坚持40多年,始终如一,真不容易,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如今,王国祥已经82岁,妻子已经84岁,文国祥身体已不再硬朗,走路都得依靠拐杖,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照顾妻子。

“儿女们都很孝顺,但他们都有各自的家庭,也有很多忙不完的事,只要我还能动,就不去拖累他们!”王国祥如是说。

主创:李鑫波 秦丽

一审:罗玉时

二审:秦丽

三审:金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2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时代的贵州人】胡勇:三十四载守望 只为灯亮梦圆
“叮——”6月7日清晨6点30分,闹钟准时响起。南方电网晴隆供电局莲城供电所的胡勇轻手轻脚起床。洗漱、穿戴整齐后,他郑重地将党员徽章别在胸前。仔细检查工具包,绝缘手套、测电笔、万
2025-06-10 18:41: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10月29日,顾亚的微信视频号发布了一条最新的视频:大山前,草原上,5个身着彝族服装的女孩正自信地奏乐高歌。女孩们高唱着《金色的口弦》,将彝族文化的悠
2024-11-02 06:16:00
【新时代的贵州人】刘学文:凝聚为贵州发展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今年2月7日,第十届“天下贵州人”新春联谊活动暨贵商总会年会在贵阳举行,大会以“情系家乡,共赢发展”为主题,举行了“投资贵州政银企恳谈会”“2023首届贵州开放论坛”“开放的贵州
2023-08-06 07:17: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晓波走进台江县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台江分院),门诊挂号收费大厅人来人往,院内宽敞明亮。新大楼、新理念、新变化、新环境,都流露着医院发展格局
2023-08-02 02:32:00
【新时代的贵州人】顾亚:用音乐为孩子们打开一扇不一样的窗
10月29日,顾亚的微信视频号发布了一条最新的视频,镜头里:大山前,草原上,5个身着彝族服装的女孩自信地奏乐歌唱着。少年们演绎的《金色的口弦》,将彝族文化的悠扬旋律与青春的活力相
2024-11-02 11:23:00
她是同事眼中的“奋斗姐”,她是贫困儿童心中的“罗妈妈”,她是社会人士口中的“草根慈善家”,她是贵州省十佳“向上向善最乐于奉献好青年”,她是全国最美家庭的获得者,同时,她还是一名与
2023-08-20 11:54:00
【新时代的贵州人】阮尚丽:授民间技艺 展多彩童年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李鑫波 本网记者 秦丽)“预备,走!”2024年6月1日,在兴仁市第九小学的六一儿童节活动现场,一场蜡染服装T台走秀正在举行,为全校师生献上了不一样的节日氛
2024-12-18 17:35:00
共唱多彩贵州 展现时代气象|2023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收官
...战后再次举办这一专业赛事,歌手们通过专业实力展示了贵州人进入新时代的精气神。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图/主办方提供编辑/赵怡二审/姚曼三审/黄蔚
2023-11-15 23:00:00
2023·新时代的贵州人|杨再滔:办好每一个案件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每一件案子都必须严谨对待,公正处理。”从检15年来,杨再滔始终像一颗螺丝钉一样,紧紧拧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
2023-09-18 19:15: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带“家味”的炒饭 满是爱的味道-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爸,食堂的菜总觉得少点啥,特想吃你炒的饭。”这句随口抱怨,让父亲关了天津的烧烤店,奔波900公里到吉林四平为女儿支起炒饭摊
2025-11-06 13:35:00
西安女子取现百万现金险被骗 民警8小时耐心劝阻
从起初的抗拒,到最终的感激,民警的耐心劝导,挽回了她被诈骗分子“盯”上的钱包。女子取现100万险被骗 民警火速拦截近日
2025-11-06 18:29:00
电话听出异常 受伤老人获救助
独居老人踩着凳子取柜顶东西,摔倒在地,无法起身。正当不知所措时,网格员给老人打来问询电话,获悉这一突发情况。11月6日上午
2025-11-06 22:11:00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
外卖小哥“耳尖”识电诈 保住女子12万元孩子读书钱
南报网讯(通讯员秦公轩刘叙麟记者王茸)近日,一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听到一名女子在打视频电话,对方疑似教她如何转账,热心的外卖小哥赶紧报了警
2025-11-01 09:44:00
【天眼快评】女儿为留学欲卖病父唯一住房,一纸判决见温度
10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则由广东珠海香洲法院审理的家庭纠纷案件。2008年,小美的父母购入一套房产,两年后登记在时年仅6岁的小美名下
2025-11-01 19: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