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我国首台光谱成像日冕仪通过工艺测试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1-03 06:4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记者廖洋 通讯员车慧卿)近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新建设备光谱成像日冕仪顺利通过工艺测试,并成功获得首批日冕观测图像,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常态化运行地基日冕仪正式建成。

日冕是太阳最外层大气,利用日冕仪对低日冕开展观测,对日冕加热和太阳风起源等太阳物理/空间物理核心科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低日冕作为日冕物质抛射这一空间环境主要扰动源的发生和加速区域,对其开展监测可为空间天气学应用领域提供关键数据。然而,由于日冕本身辐射极其微弱,可见光波段亮度仅为太阳光球层亮度的几十万至百万分之一,且受限于地球大气散射光的影响,使得在地面对日冕开展光学成像观测尤其是光谱学观测面临巨大挑战。

新建的光谱成像日冕仪安装于海拔3200米的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站园区内,由山东大学与云南天文台、北京大学共建,山东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云南天文台共同研制。

该日冕仪的主要工作波段聚焦日冕红线这一低温日冕辐射谱线,可对低日冕精细磁流体结构进行准同时成像和光谱观测,弥补了国际同类设备在该波段观测数据的欠缺。经专家评估,该日冕仪所获科学数据的质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成为当前国际上工作于该波段最优秀的地基日冕仪。该日冕仪的设计还容许其工作于日冕绿线这一波段,从而可通过两条谱线的准同时观测对日冕大气温度进行诊断。

基于该设计,项目组顺利完成了数据定标和光谱反演算法的开发工作,有效减少了多普勒频移和谱线宽度的测量误差,为高质量科学数据的持续产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光谱成像日冕仪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太阳-行星际监测链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地空间全链条监测的重要一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3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见识见识太阳的“脾气”
...。这个事件导致强烈的日冕物质抛射,整个LASCO(大面积日冕仪)的探测系统都被高能粒子轰击。最后造成民航通信中断、短波通信中断,瑞典的电网损坏、日本丢失一个卫星,GPS和罗兰
2024-01-10 03:19:00
能带来极光也会干扰卫星 到底什么是地磁暴?一文读懂
...地球速度快、覆盖度高,可能会引起比较强的地磁活动。日冕仪拍摄到日冕物质抛射过程 地磁暴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你好!极光在地球上,地磁暴带来的最直观影响就是极光。当地磁
2024-03-25 15:32:00
...获悉,该台高级工程师张雪飞等人利用丽江观测站100毫米日冕仪,研究了镜面尘埃引起的杂散光对日冕像的影响及其修正方法。该研究有助于更精确地分析日冕强度、结构变化趋势,也将助力我
2023-08-15 01:16:00
“太阳海啸”,更多谜题尚待解开
...人类对日冕的早期观测主要靠日全食或人造日食仪器——日冕仪。这给发现“太阳海啸”带来困难。观测仪器的进步给研究带来曙光。1995年底,太阳和日球层天文台(SOHO)卫星成功发射
2023-06-15 04:25:00
...莱曼阿尔法波段唯一的全日面成像,白光望远镜、双波段日冕仪对耀斑及日冕物质抛射的观测也显现出观测波段和视场的独特性;全日面矢量磁像仪获得了耀斑区域视线方向上的高精度磁图。“‘夸
2024-02-28 07:01:00
NOAA新型日冕仪CCOR-1发回首批图像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了来自紧凑型日冕仪(CCOR-1)的首批图像,这是新型 GOES-19 卫星上的一个功能强大的太阳望远镜
2024-11-07 09:59:00
雁栖湖畔气象新
...面向全球开放预约;“子午工程二期”新建设备光谱成像日冕仪顺利通过工艺测试,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常态化运行地基日冕仪正式建成……在怀柔科学城,“国之重器”掩映在山水之间,彰
2023-11-30 06:26:00
趁着日全食,南大科考队勇闯北美揭开日冕神秘面纱
...重要的科学意义。不过,受杂散光的影响,目前最先进的日冕仪也无法做到正好完全遮挡日面,往往要遮住更多的区域才行,这就导致无法对临近太阳表面附近(如1.5个太阳半径内)的低日冕进
2024-04-11 13:13:00
美国发射气象卫星 可监测空间天气
...力。在美国布局的4颗下一代气象卫星中,它是唯一配备日冕仪的卫星。这一仪器能够对日冕——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空间天气事件的起源地——展开连续观测,帮助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太空
2024-06-26 18:34: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