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清最后的武状元,年少成名武功盖世,结局却令人唏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30 16:26: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中国,几乎都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例如中考、高考、考研、考公等等,这是从古代就开始的传统。但是我们熟知的大都是文举,其实在我国古代,科举不仅有文举,还有武举。只不过由于历代都是“重文轻武”,所以武举就日渐式微了,到了明清时期才有重新兴盛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最后一代武状元张三甲的故事。

大清最后的武状元,年少成名武功盖世,结局却令人唏嘘

新来的朋友们可以点点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文章和视频,又能及时接收最新信息

一、武举制度的出现

武举制度是在唐朝时正式创立的,还是在中国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执政期间实行的。长安二年,武则天昭告天下,以后将每年举行一次武举考试,在考试中合格的人就可以入朝为官,从此“武举”制度正式出台。在后来历代历朝中,武举为朝廷选拔了许多良将,同时它也成为和文举一样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

大清最后的武状元,年少成名武功盖世,结局却令人唏嘘

科举制隋朝才得以定型,在隋朝以前,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一直在改变。人才选拔制度最先起源先秦时期,那时候实行的是选士、养士制,在两汉时期又变为察举制,到了魏晋南北朝就又演变为九品中正制了。所以在唐朝以前,武生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关注,而武举的增设,也给武艺高强但学识较为浅陋的平民百姓一个进入仕途的机会。

但想要在武举中获得头筹,光有一身蛮力可不行,朝廷想要选拔的人才不是一届草莽之夫,而是可以带兵打仗的良将之才,没有一点文化底子在战场上也只有匹夫之勇,难堪重用。所以出于这个层面的考虑,武举也是有笔试的,但大多时候放在第三关。

大清最后的武状元,年少成名武功盖世,结局却令人唏嘘

要从众多武功高强的人中获得名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要想成为武状元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拿清朝的武举考试来说,大致分为四个等级进行,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前三等级的考中者分别为武秀才、武举人、武进士。而通过殿试的人还得分出三个等次,称为“三甲”。一甲是前三名,头名是武状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前三名世称为“鼎甲”,讲究极多。在明清时期,因为国家的大力提倡,武举开始兴盛,随着对武举重视程度的提高,相关制度及录取程序都较前朝来说相对严密且公正,参加武举的人也越来越多。而武举大多考的是举重、骑射、马枪等内容,对于考生的容貌气质以及文学功底等方面,也都在各朝的选拨考虑范围之内。

在1901年,清朝统治者将武举制度废去,从此,张三甲便成为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

二、武学天才张三甲

张三甲,字鼎臣,号魁轩,清光绪丙子年间出生,是开州户部寨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县。他家是一个尚武世家,但是在当时,武学不能当饭吃,所以张三甲的家里经常揭不开锅。但张三甲从小就受到家里长辈的熏陶,渐渐也学到不少招数。更令家人感到惊奇的是,刀、枪、剑、戟、弓箭、软鞭等各种武器,张三甲都可以使得有模有样的,并且还各有独到之处。而在这些武器之中,他尤其擅长舞大刀。这些张三甲做起来十分容易的事情,换了旁人,就算是苦练数十载也不见得能比得上张三甲。

到了十五、十六岁,张三甲已成彪形大汉,父亲看着他,觉得他是个习武的料,就送他去拜师,专门学习。有高手当自己的老师,张三甲更是进步迅速。在他手里,百八十斤的练武刀就像是小木剑,看起来轻巧,耍起来却虎虎生风,他跑马射箭的成绩也十分优秀,经常箭无虚发。

大清最后的武状元,年少成名武功盖世,结局却令人唏嘘

就这样闻鸡起舞刻苦练习了几年后,在他21岁时,他的师傅便激励他去参加武举考试。而张三甲也抱着去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最后一届的武举考试。

因为参加会试的人多为豪门子弟,穿着很是华丽奢华,所以当时没有人在意穿着破旧的张三甲,甚至还有些看不起他。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会试前,恭亲王奕忻穿着便服到校场看考生进行演练,恭亲王此举就是想要物色满意的人才,纳入自己的门下。围着校场走了一圈都没有见到让自己眼前一亮的人,略感失望的恭亲王正准备离开,此时,体格壮硕的张三甲引起了恭亲王的注意。在仔细观察后,他发现张三甲对各种路数都十分精熟,觉得张三甲必定是一个人才,于是便主动将张三甲收入他的门下。

果然,在会试考试之中,张三甲不负恭亲王的重望,名列榜首。这让原本看不起他的皇亲贵族也纷纷变了态度,和他称兄道弟起来。在和同考诸子竞相殿试时,张三甲也没有怯场,只见他把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舞动得宛如蛟龙潜水。光绪帝看了之后也是龙颜大悦,于是张三甲一举夺魁,被光绪帝钦点为状元及第。

一时间,张三甲的名声大噪。

三、和霍元甲比武

在武试中,一举拔得头筹的张三甲乌鸦变成了凤凰,从此踏上了仕途。原本只是小小村落里的一介武夫,却突然变成了皇帝钦点的武状元,这让村子里认识张三甲的人都啧啧称奇,赞叹命运奇妙。做了武状元可是人生的四大喜事之一,但张三甲也没来得及得意一番,就收到了霍元甲的挑战书。

原来这武状元大家是极少看到的,听说出了个武状元,平常百姓耐不住性子想去看看这武状元长何模样,是何气量。而但凡有点腿脚功夫的江湖中人,就想和他切磋切磋,看看这武状元到底有何本事。

大清最后的武状元,年少成名武功盖世,结局却令人唏嘘

其他人倒是可以拒绝,但是霍元甲在当时是极有声望之人,推脱他传出去不免有不敢应战和傲慢之意。再者原本张三甲也对霍元甲的武功早有耳闻,也不妨在一起切磋一下武艺。

比试的事情就此定下,在比试的那天,霍元甲专门到张三甲的住所来和他较量。但是两人的比较却是君子之争,相互说好点到为止。由于张三甲对霍元甲十分敬重,不愿意出手,所以在二人比拼之前,他就想了一个主意,改了比赛的规则:他站着不动,只要霍元甲能使他挪动位置,那就算他输;反之,则霍元甲输。

这个规则看似有些轻视霍元甲,但他的出发点源于一颗敬爱之心,所以霍元甲也同意了。霍元甲知道,既然张三甲提出了这样一个对他自己毫无好处的规则,那么张三甲对自己应该也是极为自信的,所以不敢轻敌。

在霍元甲用尽自己的全力踢出第一脚后,张三甲并没有移动半分,好像一块石头长在那里似的,脸上的神情也没有丝毫变化。霍元甲又一连朝张三甲踹了好几脚,张三甲还是一脸平静地站在那里。这个时候,霍元甲也知道这个武状元张三甲是真的有真才实学,就大大方方地认输了。

大清最后的武状元,年少成名武功盖世,结局却令人唏嘘

这件事后,张三甲的名声就更加响亮了。而就在大家认为他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时,在考取功名不到一个月后,这个清朝最后一名武状元就因为整日里过于操劳国事而积郁成疾,最终不治身亡、英年早逝。

真是世事无常,令人唏嘘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31 10:46: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功在霍元甲之上,名气不如霍元甲
...楼外楼,一山更比一山高”,有一位号称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的人,他曾和霍元甲交过手,而且打败了霍元甲。他就是清光绪二十四年武状元张三甲,今天就和大家谈一下这位武状元的人生。一
2023-02-08 15:09:00
从武林世家到武状元:张三甲的传奇人生
...仅可以通过文学才华考上状元,还可以通过武艺出众跻身武状元,这一制度的创立始于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女皇——武则天。她的举措为历代武人打开了一条类似文人的官途,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中
2024-02-08 15:23:00
清朝唯一残疾武进士,道光召见后大呼愧对列祖列宗
...帝对其在位时的武举考试相当重视,每次都要钦点全国的武状元。道光十六年,皇帝亲自到太和殿前看武举刘建纲等60人竞技,之后,又去紫光阁看武举马步射。道光越看越想看,看到国家可谓是
2023-04-16 12:33:00
古代武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他是古代最后一位武状元
...花等称号,可以入朝做官。还有一项与它对应的,那就是武状元考试,科举选的是文官,武举则选的是武官。与科举相比,武举好像鲜少受到关注并不出名,这与中国千百年来重文轻武、崇尚礼仪也
2023-06-20 10:52:00
历代武状元大全,最厉害的是郭子仪,末代武状元两招击败霍元甲
...翁同龢、王维、杨慎、柳公权等名气大的。但问起谁当过武状元,估计多数人会张口结舌,好容易蹦出一个,也多半是苏乞儿。苏乞儿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并非是历史上的武状元。武状元同样出自
2024-12-29 15:31:00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艺高强无人能敌
...,比如唐朝中期两次收复长安的著名大将郭子仪,他就是武状元出身。今天要讲述的就是,就是我国最后一位武状元。 科举制的落幕与最后一位状元1840年,随着鸦片战争的打响,救亡图存
2023-01-12 22:53:00
他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22岁就不幸去世
...文人一样的晋升的道路。而我们今天的故事就是要说一个武状元,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武状元,他是我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武状元。光绪二十四年,有一个人来到了当时的京城,他此次来到北京的目的
2022-12-26 21:19:00
古代武举考试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的考试办法。宋以前并没有“武状元”之设。首名武状元产生于宋神宗时,为福建人薛奕,后与西夏作战时战死。元代武举被废止,明清两代兴盛,尤其是在清代。明朝时
2023-07-12 06:54:00
明朝的武举制度及其影响是什么?
...想到文举连会试都没考上,结果参加武举,一下子考了个武状元。这个武状元欢天喜地的回家报喜,却被自己的祖父骂没出息,叫他在家静心读书,等到来年考文举,才是正途。由此可见,哪怕武状
2022-12-24 15: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纸上烽烟|打响青岛武装抗日第一枪的红色作家周浩然
编者按:八十年后,抗战的炮声犹有余响。回望那段生灵荼毒、国运飘摇的岁月,英雄的先辈们奋起抗暴,以血肉之躯抵御虎狼之师,守住了民族的尊严和生机
2025-08-27 06:43:00
抗战中的太原:血火王兴坪 忠魂护家园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兴坪惨案遗址(资料图片) 1938年2月,齐世铭的东山抗日游击队被整编成714团独立营,在王兴坪村建立了根据地
2025-08-27 07:04:00
铁骨铮铮响 血尽志未消——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三)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着这样一位烈士,贺龙元帅赞誉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2025-08-27 07:55:00
1951年上映的影片《新儿女英雄传》讲述了抗日战争初期,冀中白洋淀地区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水上猎户组成的传奇游击队——雁翎队的故事
2025-08-26 09:23:00
中国空战史上对撞敌机第一人陈怀民,不要为我悲伤、不要为我难过,为了国家百姓,死的有价值!1938年,22岁飞行员陈怀民,不顾安危撞向日军飞机,壮烈牺牲,没想到女友竟纵身一跃,跳入
2025-08-26 10:42:00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发动卢沟桥事变。佟麟阁: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佟麟阁女儿:父亲不会变老,我想再抱抱他,父亲牺牲时那年我只有15岁……
2025-08-26 10:42:00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真正的君子,就算没人监督,也能守住本心,不会因为环境隐蔽就放纵自己。然而现实中
2025-08-26 15:04:00
读方志 行贵州 | 岩脚镇:繁华商埠和川盐集散的古驿道
在贵州西部,群山脚下、廻龙溪畔坐落着一座百年古镇——岩脚古镇。岩脚旧称羊场,位于六枝特区北部,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025-08-26 15:32:00
铭记抗日战争历史,传承烽火岁月精神 ——“信”火相传大学生退役士兵实践团红色寻访之旅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铸就的胜利丰碑
2025-08-26 16:56:00
泉畔寻踪,诗里访城—— 山师附小2024级8班雏鹰小队访泉研学记
鲁网8月26日讯近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2024 级 8 班雏鹰小队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访泉之旅。此次活动从充满古韵的百花洲出发
2025-08-26 16:56:00
大皖新闻讯 泛黄的纸张,铅印的文字,穿越八十余载时空,静静诉说着昔日的战火纷飞——这便是珍藏在安徽省档案馆的《抗敌报》
2025-08-26 21:08:00
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夹烟墙画,有人投诉认为不妥,理由是会误导青少年,并建议把鲁迅抽烟换成握拳动作。投诉是好心,但有些过度操心了
2025-08-27 01:56:00
巧设诈降计 杀敌显神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齐世铭故居。(资料图片) 如今,在杏花岭区东山腹地有个风景优美的村庄叫窑庄村。抗日战争时期,东山地区抗日游击队队长齐世铭的故居就在这里
2025-08-26 07:49:00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二)“我自从‘九一八’东北事变、‘一二八’上海抗战之后,悲愤交集……仓卒离家
2025-08-26 08:00:00
山河历劫难 燕赵赤子心——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编者按 在抗日战争中,燕赵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
2025-08-25 08: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