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人早已知晓月亮的光是反射太阳光,对宇宙的观察已有上万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4-26 10:0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人类对天体之间运动轨迹的准确认识,是近代科学的重要发展,而中国古人对天体的认识其实已经到了相当的高度。月亮的光是反射太阳光,这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常识,但是在中国民间关于月亮和太阳的传说中,已经记录了这个秘密。

太阳是恒星,可自行发光。月亮则是反射了太阳的光芒。因为月表凹凸不平,所以月亮的光泽呈现白色,较为温和,能够肉眼直视。这一结论产生于近代科学,但是中国古人已经知晓这个秘密,还用神话进行了演绎。

古人早已知晓月亮的光是反射太阳光,对宇宙的观察已有上万年

天下本没有太阳和月亮,天地一片漆黑。有一对兄妹见人们生活在黑暗中,粮食无法耕作,也无法进山打猎,日子越过越苦。而且气候寒冷,让人过得更加艰辛。他们就求天神赐给人间一点光明和温暖。

他们的祈求最终得到天神的回应。天神赐给妹妹一双踏云鞋,又给她一支火把。天神告诉妹妹,拿着这火把,人间就可以既温暖又亮堂。可谁知道妹妹一拿火把,穿上踏云鞋,脚一动就停不下来,很快就跑得没影儿。哥哥在后面追,怎么都追不上。哥哥赶紧返回,求天神帮忙。天神又拿出一双云鞋,还有一面镜子。

天神告诉哥哥,他也要穿上云鞋,然后拿着镜子去追妹妹。他看不清前面的时候,用照镜子对着前方,妹妹火把上的光就可以从镜子上反射出去,他就能看清前路。只是在镜面让火把的光变得柔和,所以就成了白光。这拿着火把的妹妹就是太阳,拿着镜子的哥哥就是月亮。

古人早已知晓月亮的光是反射太阳光,对宇宙的观察已有上万年

虽然这是神话,但是无比准确地讲述了月光与日光之间的关系,月光是反射太阳光形成的。这是近代科学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太空离地球非常遥远,探索不易。人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才终于对太阳系的天体有了一点基本的认识。古人的神话却与这些认识不谋而合。如果这不是巧合,那古人的天文学知识就很厉害了。而且他们对于天体的认识恐怕不止如此。

其实还有许多传说,可以看出古人对天象的观察。比如牵牛星和织女星每年会有一次距离特别近。我们就编出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还有所谓。28星宿,成了神话中的星君。其实是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这28颗星球都在相对固定的位置。关于天狗食月的传说。这是我们对月食现象的观察。我们通过想象把它演化成各种不同版本的天狗食月的故事。用天体的变化作为神话的素材,在全世界的神话中都有这样的现象。

古人早已知晓月亮的光是反射太阳光,对宇宙的观察已有上万年

国外有这么一个传说,原本昴星团是七个仙女,但是其中一个仙女被抢走了,剩下了六位仙女。昴星团本来是七颗星,万年前其中一颗星黯淡下来,只有六颗星光辉明亮,容易被观察到。这个传说是人们观察到星星万年间的明暗变化,才会留下与昴星团独特的变化特点刚好符合的传说。

人类对天体的观察何时开始已不可考,但是远在汉代就有了国家级的天文台,还有专门的官员来观察星宿的变化。人们根据观察太阳和月亮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制定出了阴阳合历,就是所谓的农历。地球绕太阳一圈作为一年,以此为周期来定农时。传说黄帝时代鬼臾区是专门负责观星的。更有传说,伏羲女娲就开始观星。

宇宙神秘而又无垠,人们从不知多久前就开始仰望星空,用肉眼观察宇宙天体。如今,我们更有fast天眼,助我们接受宇宙的信号。远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印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6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男子开车,抬头一看月亮,瞬间惊呆了
...亮颜色泛黄之谜月亮泛黄的原因主要与大气散射有关,当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散射现象。蓝色光波较短,容易被大气散射,而红色光波较长,散射较少,因此,我们在日出和日落时看到
2024-07-25 20:05:00
一个小小的科普:作为夜空中最亮的星之一,金星怎么这么亮?
...因。天文学家用反照率这一术语描述行星的绝对亮度。当太阳光照射到行星上时,行星表面会吸收一些阳光,其余的反射出去。反照率就是入射的太阳光总量和反射出去的光线量的比值。正如你所猜
2024-06-12 09:45:00
为什么我们现在很难看到银河了?百年后,人类或将看不见一颗星星
...量有限,所以白矮星不会再对其周围的行星产生辐射。 月亮、彗星等星体并不是恒星,它们只是因为反射恒星的光线而被我们看到的小结合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其半径约为1740km,是
2024-06-26 15:26:00
儿童天文科普,给孩子的好奇心一个答案
...的影子里,月亮表面昏暗,形成月全食。虽然照向月亮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但是地球的大气层可以折射光线。当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波长较短的光被大气散射掉,剩下波长较长的红光由于
2024-06-11 11:53:00
为什么我们可以在白天看到月亮?
...借助一些工具看到,因为月亮距离地球很近,地球反射的太阳光也会照亮月亮。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满月的时候月亮正好在地球的后面,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看到满月,而不是太阳光被地
2024-06-06 12:56:00
天文科普:关于金星的12条知识!神奇的宇宙 金星的有趣现象
...是金星轨道离地球最近;三是金星浓厚的大气层可以反射太阳光。金星在日出稍前或日落稍后亮度达到最大,故而古人把金星叫做“启明星”和“长庚星”。在夜间金星的亮度仅次于月球,在白天成
2024-06-11 09:47:00
亮度相当于700万亿颗太阳,宇宙中最亮的黑洞,究竟有多可怕?
...级亮这个词来形容太阳的光线。所以有一位科学家就用“太阳光”这个视星等来形容太阳的亮度。太阳的视星等不是最高的,那么太阳的视星等又是多少呢?一颗最亮的恒星,其视星等为-1.46
2024-05-27 15:30:00
太阳能照亮地球,但为何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区域,却是一片漆黑?
...的习惯。每当晚上睡前人们总喜欢躺着看星星,因为白天太阳光在大气中散射,我们只能看到蓝蓝的大气层,只有晚上才能看到宇宙中的星体。看着黑色的幕布下闪烁着数颗水晶,正是令人思潮起伏
2024-04-07 11:48:00
月食之谜:为何每月没有月食?探索三种不同的月食形态
...是最壮观和令人惊叹的月食类型之一。当地球完全遮住了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月球上时,月食进入全食状态。此时,观察者看到的月亮变暗,逐渐变成橙色或红色。这是因为地球大气中的日落和日出的
2023-08-22 16: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