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明朝有这样一个怪人,年轻时出家为僧,精通儒、佛、道三教,博古通今,胸怀大志,如此大才,本应是朝廷之福社稷之兴,然而,他却用实际行动,活成了明朝历史上最大的乱世之臣。他就是黑衣宰相——姚广孝,法名道衍。
说起姚广孝,就不得不提他的黑与白。黑,一方面是说他作为乱世之臣,面厚心黑,另一方面,他常以黑色僧衣示人。而白,则是他向朱棣毛遂自荐时说的那句,“贫僧若能在殿下手下效命,将来一定为您奉上一顶白帽子”。
公元一三八二年,马皇后去世,朱元璋挑选高僧,随侍诸王祈福。此时,姚广孝找到了生命中的最佳搭档——燕王朱棣,就如同梅长苏选择萧景琰一样玄妙。所不同的是,姚广孝此时并没有突出到让诸王争相结交的地步,所以才有了上文提到的,他要为朱棣奉上一顶白帽子。但是,这白帽子有什么名堂呢?朱棣思来想去,忽然顿悟,此时自己被封燕王,如果以白帽做冠,岂不就是“皇”。朱棣大惊,平静下来后,邀姚广孝内室长谈。姚用自己博古通今的本领,为朱棣描绘了一幅绚烂的江山蓝图。长谈后,朱棣心动了,自己本就万丈豪情、威武霸气,怎能屈居建文之下。于是,返回北京时,他带走了姚广孝。
回到北京,姚广孝的主要工作不是念佛诵经,而是日复一日的劝说朱棣起兵。在燕王府,他帮助朱棣偷偷练兵,打造兵器的同时豢养很多鸡、鸭、鹅,用它们的声音来掩盖打造兵器的声音。
建文元年,朱棣以一封清君侧的檄文,宣布对朝廷开战,史称靖难之役。同年十月,朱棣奔袭大宁,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守卫北京。此时,南军主帅李景隆,率大军围攻北京。姚广孝指挥士兵迎击,事情做的井井有条,南军一时没有占到便宜。待朱棣回援北京,姚广孝下令在城墙放下绳索,派士兵顺着绳子吊出城外,与朱棣里应外合,大败李景隆。建文二年,朱棣向南奔袭,却被铁铉阻挡在济南城三个月之久,姚广孝建议他班师,徐缓图之。过后,姚广孝总结经验,认为皇权之争,无关乎百姓,不应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随后,他建议朱棣,剑指南京,直捣黄龙,实施突袭斩首行动。随后的事态发展,确实如他所料,朱棣黄袍加身,江山易主。
功成之后,朱棣对姚广孝的辅佐万分感激,先后加官进爵,赏赐良田美女。然而,姚广孝却百般拒绝,朝为臣子暮为僧,黑色僧衣常伴身。作为谋士,他助朱棣夺取天下,而又不图功名利禄;身为僧人,本应慈悲为本,却在太平盛世,大乱天下;身为学者,他又与方孝孺惺惺相惜,劝朱棣饶他一命。不得不说,他确实是个很矛盾的人,忠诚而又叛逆,急功却不图名,生逢盛世又凭一己之力乱世,究竟他是如何成为这样的人,恐怕跟他幼年的经历有关。我们或许能从《姚广孝演义》一书中获得些许蛛丝马迹,书中记录,他幼年与人结仇,青梅竹马的恋人被元朝权贵迫害,这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使他成为一个心理扭曲之人,唯恐天下不乱。然而,本书毕竟只是一本演义,有诸多虚构的成分,至于真实的原因,只能留给各位自行脑补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6 21: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