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上海警方严打“黄牛”违法犯罪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7-14 00:28:00 来源:阿宅社会

今年暑期,上海文旅市场持续火爆,而一些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却影响了游客体验。连日来,上海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暨“砺剑2024”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整治文体场馆、科普场馆、热门景点等场所的“黄牛”违法犯罪,加强治安秩序维护,全力营造良好文旅消费环境。打击整治行动重点聚焦通过欺诈、强迫等不正当手段侵害群众权益,以非法营利为目的,代他人排队、插队、代购等,扰乱正常经营秩序的行为;哄抬物价、侵犯计算机系统等扰乱秩序;假冒政府或公司名义为他人提供代办服务;非法买卖消费者个人信息;活动主办方、场馆管理方、票务公司等工作人员与他人内外勾结加价倒卖,捂票惜售,定点向个人、组织存票不公开售卖等违法犯罪行为。

上海警方严打“黄牛”违法犯罪

7月11日、12日,上海警方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先后查获陈某等4名正在向游客违规兜售玩偶等商品的违法嫌疑人。经查,陈某等人明知迪士尼度假区内禁止兜售商品,仍不听劝阻,多次在度假区内违规兜售商品,扰乱公共秩序。目前,陈某等4人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上海警方严打“黄牛”违法犯罪

7月12日,上海国际数字娱乐动漫文化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警方在加强现场秩序维护的同时,根据前期工作线索抓获26名违法嫌疑人。经查,魏某等人为牟利,以强行推人进入安检口、兜售“邀请函”等方式,扰乱现场秩序。目前,上海青浦警方已依法立案调查,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上海警方严打“黄牛”违法犯罪

上海警方严打“黄牛”违法犯罪

上海警方将持续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通过打击整治行动,集中破获一批“黄牛”违法犯罪案件,打掉一批违法犯罪团伙,斩断一批非法谋利黑灰产业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对接,督促做好场所秩序源头治理、堵塞行业管理漏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力维护上海城市形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4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驾驶证买分卖分“黄牛”建网络交易平台,900多人被查,77人被刑事处罚
买分卖分“黄牛”手法升级。上海警方今天披露,此前捣毁了一个买分卖分“黄牛”团伙,犯罪人员专门研发“好牛车务”小程序平台,为“黄牛”提供买分客源和卖分人员,同时利用交通违法处理全国
2023-08-28 14:04:00
“交通违法代扣分”生意红火,如何遏制乱象
...扣分”生意红火,如何遏制乱象邬林桦驾驶证分数买卖“黄牛”为方便异地代扣分,伪造了大量行驶证。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邬林桦上海警方昨天通报,此前捣毁了一个搭建网络平台、买卖驾驶
2023-08-29 05:57:00
77人被抓,全国900余人被罚!上海破获最大“买分卖分”案
...伪造。经询问调查,原来李某某是个“卖分”人员,受“黄牛”王某某安排来代他人记分,而王某某提供的这个“买分人”的行驶证,却是伪造的 。根据《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
2023-08-28 15:01:00
上海警方破获一起涉嫌高价收取殡葬费用案件3名犯罪嫌疑人
...结合的方式,对全市殡仪馆、医院开展巡查,及时查处“黄牛”扰乱秩序、获取不法利益等违法行为,及时整改各类问题隐患。12月29日,虹口分局在宝兴殡仪馆周边开展巡查时,现场抓获20
2022-12-31 15:42:00
...倒卖、虚假消费骗取补贴案件普惠消费券不能便宜少数“黄牛党”本报记者  巨云鹏  季觉苏为激发消费活力、提振消费信心,2024年以来,上海市发放了多轮消费券,覆盖餐饮、住宿、体
2025-01-10 06:22:00
...关主管部门,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深入推进开展“黄牛”违法犯罪专项打击整治工作,共查处相关案件110余起,抓获涉案人员220余人。上海警方表示,将结合公安部打击整治“黄牛”
2024-12-14 07:55:00
上海警方深夜收网抓获17名“拉客黄牛”:多次流窜在虹桥枢纽搭讪游客
...9月27日晚至28日清晨,上海闵行警方针对虹桥枢纽地区 “黄牛”拉客现象再次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抓获相关违法行为人员17人
2023-09-28 10:29:00
全链条打击 南京警方破获两起文旅场馆“黄牛”大案
...况。今年8月以来,南京警方针对南京博物院周边存在“黄牛”加价倒卖免费门票情况,深入摸排、联动发力,在协同警务机制引领下,全链条打击2个利用科技手段非法抢占并倒卖文旅场馆门票的
2024-10-24 11:35:00
只是配合贷个款,就能“躺赚百万”?揭秘“职业背债人”→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社交平台上仍有不少黄牛,通过私信等方式,以利诱揽“背债人”,“1个月到手百万”“3到6个月,到手500万”的承诺随口就来。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编辑 甘浩
2024-01-29 09:14: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