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太空鲜花”首次大规模售出,有什么神奇之处?且看一粒种子的“太空之旅”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4-11 11:44:00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近日,太空育种鲜花入驻中国电商平台,首批上线的有山丹丹、月季、康乃馨等品种,这也是国内太空育种鲜花首次大规模面市。植物在外层空间的生长,一直是科学界非常感兴趣的课题。一粒种子被带入太空,再回到地球,会经历怎样的历程?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国家掌握的技术,“太空育种”有哪些神奇之处?

种子进入“超级实验室”

都说种菜、种花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天赋,种养一盆太空育种的鲜花,将是怎样的体验?

首批上线的太空育种鲜花,以山丹丹为例,它原本在陕西延安一带种植,适应15℃—30℃之间的温度,而经过太空育种培育出来的“延丹1号”,耐高温和低温,即使零下30℃也能正常过冬。一个冬天不见水也能开花,在酸碱性土壤中都可种植。

再比如超市里售卖的“太空番茄”“太空西瓜”,它们不是来自外太空的植物,而是土生土长的地球种子。只是被送往太空接受宇宙射线照射,再随着卫星或飞船返回地球,在地面进行杂交和筛选。

这项神奇的技术被称为“太空育种”,也叫“航天育种”。通俗地说,就是种子被宇航员带入太空,经历一段太空环境后,再返回地球进行培育。这是一种将辐射、宇航、育种和遗传等学科综合起来的高新技术。

“太空鲜花”首次大规模售出,有什么神奇之处?且看一粒种子的“太空之旅”

2021年,嫦娥五号搭载的太空稻种在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温室开始萌芽。

在国内外农业育种过程中,辐射育种十分常见。对种子来说,太空就是一个超级实验室,是提供辐射的绝佳场所,因为它具备了微重力、弱地磁、强辐射、高真空、极洁净、超低温等极端条件,在这个环境中引起植物基因变异的概率更高、程度更彻底、周期更短,因此太空育种的鲜花花期更长、花朵更鲜艳,而育种后的蔬菜更加高产优质,口感也更好。

种子的“太空之旅”是伴随现代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实现的。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三个国家拥有返回式卫星技术。

第一批进入太空的生物体是1946年7月由美国发射的,具体的物品是“特别开发的种子”,但是样品没有回收。所以真正的太空育种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1966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专用生物卫星,开始在上面搭载植物和植物种子。后来,又利用其他航天器搭载了燕麦、小麦、扁豆、松树等植物的种子、幼苗,进行研究实验。

中国的太空育种始于1987年。当年8月,我国第九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精挑细选的小麦、水稻、青椒等百余个品种的农作物种子,顺利完成首次“太空之旅”。返回地球后,它们经过杂交培育,诞生了大豆“铁丰18”、棉花“鲁棉1号”等一批获得国家发明奖的优良新品种。

我国先后30多次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和其他返回式航天器搭载植物种子,培育了700多个太空育种新品种,不仅有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等农作物品种,还有林草花卉、中草药等新品种。

不是所有种子都能完成使命

一颗种子要完成太空育种的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种子要经过层层筛选,而且还带了几分“开盲盒”的幸运色彩。

什么样的种子才会被带入太空?比如,神舟六号携带秋海棠、苦苣苔和灯盏花等植物种子,神舟七号搭载80多个品种的蔬菜种子,神舟八号携带红豆杉、橄榄等种子,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则分别携带云南普洱茶种子和人参种子等。

载人航天工程的载荷资源十分珍贵,种子要经过纯度、净度、发芽率等标准严苛的筛选,只有果实饱满、活力好且遗传稳定性高的种子,才可能随宇航员一同在太空“出差”。

即使进入太空,能顺利完成基因突变的种子比例可能不到10%。在科学家看来,航天诱变和“开盲盒”有几分相似。

因为一些种子在宇宙环境里并不会发生变化,或者发生的变化毫无意义或只产生倒退的变化(结果实率降低、甜分流失、成熟期延长等)。种子在诱变过程中,其遗传物质哪部分发生变化,如何变化,这其中存在极大的随机性和不可控性。

所以,进入太空的种子,只有发生良性基因改变的才能被留下,成为“天选之种”。它们再被送往全国各地多个生态区进行筛选、繁殖、培育,成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最终进入市场和餐桌。整个过程需耗时6年至8年。

“太空鲜花”首次大规模售出,有什么神奇之处?且看一粒种子的“太空之旅”

“来自星星的玫瑰”开花了。

实验证明,并不是所有植物都适合太空育种。以发芽率来说,小麦、玉米、棉花、向日葵、大豆、黄瓜和番茄等是有所突破的,其种子经过太空辐射后,活力和发芽率都有所提高。而水稻、豌豆、青椒等种子和未上过太空的种子相比没有多大差异。

科学家发现,经过太空历练的种子,其发芽率、作物产量、抗病性、抗虫性、养分含量以及植物花朵的颜色、高矮等性状都会发生改变。但这样的变化并没有规律可循。据统计,对人类有益的突变约占3‰。

如今,全国多个省市都有太空育种蔬菜销售市场。经国家相关机构检测,太空育种蔬菜比普通蔬菜的营养含量高30%左右,所以价格也较普通蔬菜略贵。

变了模样的太空蔬果安全吗

地面上普通的番茄、黄瓜、青椒种子,去太空转悠一圈,回到地球便变换了模样。对于太空育种的蔬菜、水果,有人担心安全问题,这些东西可以放心食用吗?

从原理上来看,太空育种和常规诱变育种一样,都是植物自身的基因组序列发生改变,没有增加任何放射性。早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认定航天育种产品是安全的。

经过太空育种的番茄仍然是番茄,大豆还是大豆,并没有外来生物基因导入与整合,其物种并未发生本质的变化。这就好比,DNA的基因排列是“1、2、3、4”,经过太空育种后的基因排列是“1、4、3、2”,只是排序发生变化。

“太空鲜花”首次大规模售出,有什么神奇之处?且看一粒种子的“太空之旅”

“太空南瓜”的个头比普通南瓜大出很多。(图片来源:)

从实际培育情况来看,经过太空育种的蔬果,味道、口感和营养都比普通蔬果更好。比如,太空黄瓜除了个头比普通黄瓜要大,味道更加鲜嫩多汁;太空小番茄比普通番茄的含糖量更高,吃起来更香甜;太空紫薯更加甜糯,还有水果的清香;太空土豆的外皮呈黑色,内里是紫色,富含花青素,有美容保健的作用等。

中国对太空育种展开研究已有30多年。2006年9月,我国发射了首颗航天育种专业卫星——“实践八号”,这意味着我国的农作物种子第一次拥有了太空专属“座驾”。“实践八号”搭载了粮、棉、油、蔬菜、林果、花卉等9大类、152个品种、2000多份种子等,推动我国太空育种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中国空间站已经全面建成,将会有更多的种子进入“太空之旅”,也会诞生更多优良的新品种。种子寄托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期待它们在太空遨游后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变化。

(上观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1 14: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颗种子的太空“镀金之旅”
...他太空育种鲜花入驻淘宝,这是国内太空育种鲜花的首次大规模面市。上市两天后,首批产品售罄。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已进行航天育种搭载实验3000余项,育成主粮审定
2024-04-23 03:19:00
太空育种鲜花大规模上市啦!
...培育,首批上新山丹丹、月季、康乃馨——太空育种鲜花大规模上市啦!本报记者 李 婕《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26日 第 11 版)太空育种山丹丹新品种“延丹1号
2024-03-26 04:21:00
...月季、康乃馨在线上开售啦!这是国内太空育种鲜花首次大规模上市,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的太空育种植物终于不再遥远,逐渐走进了大众的生活。那么,科学家为什么要进行太空育种?上过太空的
2024-04-23 10:20:00
首批已售罄!太空育种鲜花,有啥不一样?
...季、康乃馨在淘宝平台开售,这是国内太空育种鲜花首次大规模上市。太空育种鲜花有啥不一样?以后还会有新品种的鲜花吗?为什么要进行太空育种?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 太空育种山丹丹
2024-03-28 10:47:00
暑假来临济南鲜花港大规模升级改造,成为学生度假乐园
...学生的快乐暑假也来了。济南东郊的鲜花港景区刚进行了大规模升级改造,非常适合孩子们来度假研学、休闲娱乐。景区位于济南高新区世纪大道东段,近期的改造提升项目包括:建成碧草如茵的2
2024-07-07 15:13:00
...,也为企业创造新的商机。近日,我市发布《天津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循环利用是其中重要内容,从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到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丰富废
2024-04-30 05:39:00
...苛刻、价格昂贵,短期内不可能在农业种子或日常用品上大规模商业化使用。其次,商家宣称的所谓“神奇效果”并无科学依据和实证支持。这种营销套路不仅让农民遭受经济损失,也破坏了公平竞
2024-04-24 03:20:00
小麦之乡说丰年(华夏博物之旅)
...食”,促进了小麦种植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大规模引进面粉生产线并结合我国蒸煮食品的特点进行消化吸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制粉技术。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面粉
2024-06-08 05:36:00
...们问得详细。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表示,到今年年底,大规模的种质资源收集将告一段落,工作重心将逐步转向全面鉴定。我国正在围绕农业产业重大需求,组织开展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
2023-03-15 22:2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一年一度的天猫双11购物节再次引爆消费市场。但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关键词不再是简单的“低价”或“流量”,而是全面转向“效率”
2025-11-10 20:57:00
这个周末,朋友圈彻底被KPL总决赛刷屏了。这场赛事创下12秒售罄门票、6.2万人现场观赛的亮眼成绩,一举打破单场电竞赛事观众人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5-11-10 16:46:00
重获森林呼吸:“半亩森林”在杭发布新品,开启环境益生菌空气净化新纪元
2025年11月8日,杭州梦想小镇络绎科学社区迎来了一场充满科技想象与生活温度的创新体验活动——体验π|环境益生菌,开启“森林呼吸”新纪元
2025-11-10 15:40:00
武当山智慧旅游平台升级 多语种 AI 客服暖心上线
近日,武当山智慧旅游平台迎来重要升级,智能 AI 客服多语种功能正式上线,为全球游客打造无障碍智慧游览新体验,也标志着景区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2025-11-10 15:31:00
“双11”火到海外,全球网民纷纷加入抢购浪潮厦门空港迎来跨境电商出口高峰东南网11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孙春燕)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双11”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2025-11-10 11:19:00
中国银行与中国银联、华住集团举办提振消费主题签约活动
11月6日,中国银行携手中国银联、华住集团,在商务部、文旅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政府的共同见证下,成功举办“聚力进博新引擎
2025-11-10 11:26:00
澳柯玛推出2026年风冷无霜、立式多系列冷柜新品
鲁网11月10日讯近日,“双擎智控,深冷领鲜”——澳柯玛2026年制冷营销峰会在青岛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渠道商及主流媒体代表齐聚一堂
2025-11-10 11:31:00
赛德斯耳机产品线深度盘点:以精准科技满足全场景音频需求
在竞争激烈的音频市场,一个品牌能否立足,关键在于其产品线能否精准覆盖多元化的用户场景。游戏耳机品牌赛德斯(SADES)通过其精心布局的耳机产品矩阵
2025-11-10 12:08:00
神都镜像照见数字文明 作家维摩眼中的“河洛智慧”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在千年古都洛阳的深厚文明积淀与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浪潮之间,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展开。11月5日,作家维摩参加了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
2025-11-10 12:39:00
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专访自然语义(青岛)科技有限公司CMO薛铮:以轻量化“语义桥梁”助推虚拟现实产业智能升级
鲁网11月10日讯 (记者 尤奕钧 刘晓伟)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离不开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自然语言处理(NLP),NLP依赖于算法和模型分析
2025-11-10 11:34:00
卖场变生活场能否“赢”客?解码五缘湾商圈零售新生态
京东MALL的DIY电竞区人气高。(京东MALL 供图)五缘湾天虹超市将闽南古早味引进精品区。(记者 庄筱婧 摄)五缘湾天虹超市将“烟火市集”升级为顾客的“星级家庭后厨”
2025-11-10 08:13:00
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主论坛上,国家移民局、国家网信办联合发布外国人资讯服务App——SinoGuide。SinoGuide旨在帮助外国人更好融入并体验中国丰富便捷的数字化服务
2025-11-10 09:4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黄祥晟、罗晋粤)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从算力基建到智能产品
2025-11-10 07:03:00
11月7日从太原福莱瑞达科技有限公司获悉,2025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日前公示,福莱瑞达与太原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多形态货物的智能抓取与装车技术及装备”项目
2025-11-10 07:19:00
江苏南京:以“智”赋“能”,南京AI军团点亮智能制造
建模降本、“鹰眼”护安全、机器人夜检地铁……以“智”赋“能”,南京AI军团点亮智能制造□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宁周容璇 实习生黄倩以“激光扫描+AI建模”
2025-11-10 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