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神龙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紫微城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的事件。在武则天退位后,李显正式复位。同年二月初四(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廷终结。
在此基础上,唐中宗李显以五大臣有功于社稷为理由,封张柬之为汉阳郡王,崔玄暐为博陵郡王,桓彦范为扶阳郡王,敬晖为平阳郡王,袁恕己为南阳郡王。那么,问题来了,这五位功臣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一、张柬之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张柬之涉猎经史,进士出身,授清源县丞。因为得到宰相狄仁杰举荐,张柬之迁洛州司马,拜刑部侍郎。再得姚崇推荐,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联合桓彦范、敬晖等人,趁着武则天生病,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复辟唐朝,拜吏部尚书,受封汉阳郡公,累封汉阳郡王。但是,公元706年,张柬之遭到韦后和武三思排挤,被流放泷州(今广东罗定),最终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岁。张柬之去世后,被唐朝追赠司徒、中书令,谥号文贞,配享唐中宗庙庭。

二、崔玄暐
崔玄暐(639年~706年),本名崔晔,字玄暐,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崔玄暐出身博陵崔氏大房。早年历任库部员外郎、凤阁舍人、天官侍郎等官职。武周长安三年(703年),崔玄暐成为宰相。
唐中宗登基后,崔玄暐因功拜中书令,封博陵郡公。但是,崔玄暐被武三思和韦后排挤,被夺去实权,晋爵博陵郡王,不久外放为检校益州长史。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唐中宗将崔玄暐等功臣封王,可谓是明升暗降,也即间接剥夺他们处理朝政的权力。
神龙二年(706年),武三思以诬陷韦皇后为理由,将崔玄暐流放古州,不久病逝于流放途中,时年六十九岁。唐睿宗即位后,追复官爵,赐谥“文献”。开元六年(718年),崔玄暐配享唐中宗庙廷,后追赠太师。

三、敬晖
敬晖(?-706年),字仲晔,绛州太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敬晖早年曾历任卫州刺史、夏官侍郎、泰州刺史、洛州长史台御史右丞,神龙政变后,敬晖被任命为侍中。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平阳郡王。
神龙二年(706年),武三思以五王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将五王流放边疆。敬晖被流放琼州,不久之后,敬晖被周利贞虐杀,也即他的下场要更加凄惨。唐睿宗继位后,赐谥肃愍。

四、桓彦范
桓彦范(653年-706年),字士则,润州曲阿县(今江苏省丹阳市)人。桓彦范出身谯国桓氏,为人慷慨豪爽。初以门荫入仕,早年历任右翊卫、卫尉主簿等官职。因为受到狄仁杰的赏识,桓彦范先后担任监察御史、御史中丞、司刑少卿等要职。唐中宗即位后,桓彦范因功授侍中、扶阳郡公。不久之后,桓彦范受到韦皇后与宰相武三思的排挤,失去实权,册封扶阳郡王。
神龙二年(706年),武三思以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将桓彦范被流放贵州,结果,桓彦范在途中就被周利贞虐杀,时年54岁。唐睿宗继位后,追复桓彦范官爵,赐谥忠烈,累赠司徒,开元六年(718年),桓彦范配享唐中宗庙庭。

五、袁恕己
袁恕己(?-706年),沧州东光(今河北东光)人。袁恕己出身汝南袁氏后裔。早年曾任司刑少卿、相王府司马。拥立唐中宗即位后,袁恕己被任命为中书令。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南阳郡王。
706年(神龙二年),武三思以五王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将五王流放边疆。袁恕己被流放环州,后被周利贞虐杀。唐睿宗继位后,赐谥“贞烈”。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牵涉到激烈的权力争斗,这五位功臣的结局是比较凄凉的。直至后来唐睿宗继位,这五人才被平冤昭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0 11: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