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漫步水城河畔,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行走玉舍森林公园,枝繁叶茂、清静幽雅;游览乌蒙大草原,蓝天草地,游人如织……初秋的贵州六盘水,千畴绿景万轴画,满城苍翠碧无尘,处处可见“城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好图景。
六盘水市生态优美(孙大方 摄)
这是中国凉都,亦是“江南煤都”六盘水今时的真实写照。从灰头土脸煤钢城变身绿水青山大花园,六盘水城市之变照见了新时代贵州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大力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探索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新路,创造出了一个个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擦亮“生态绿都”这张新名片。
守山护水 当好两江上游“生态卫士”
秀美的飞瀑,葱茏的青山,弯弯的河水,美丽的村庄。水城区“五型”村居之文旅型村居示范点——双水街道滴水岩村,正悄然巨变。
谁曾想过去这里曾是荒山凉脊。十多年前,村里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如今,这里已是一片蓬勃绿色。
村民们享受到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以山水瀑布为经,以农耕文化为纬,发展旅游产业,村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
六盘水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是长江和珠江“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好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多年来,六盘水坚决扛起责任担当,守山护水,当好两江上游“生态卫士”。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治理,持续推进义务植树,巩固退耕还林,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乌蒙山东部石漠化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实行林长制、河长制……十余年来,六盘水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让荒坡披上绿衣、黑水变成清水、矿山重生绿意,为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屏障贡献力量。
云涌乌蒙(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贵州水城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湾煤矿选煤厂矸石贮存场,一片片香根草郁郁葱葱,将原本寸草不生的矸石山装扮成了“绿坡”。另一边的污水净化站通过环保设施,将污水变清,全矿废水处置率100%,重复利用率100%。
大湾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300万吨,矿区通过实行切实可行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恢复、土地复垦以及水土保持等措施,形成了常态化的生态保护系统,实现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2020年,该矿正式列入贵州省级绿色矿山名录。
截至目前,全市综合完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面积123平方公里,全市森林面积达9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304.05平方公里;率先完成“十三五”期间贵州省交办的106家绿色矿山建设任务,绿色矿山建设达标率100%,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区焕发生机。
绿色发展 厚植共同富裕质量成色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生态理念在六盘水化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地处偏僻的水城区顺场乡,经过多年的探索摸索,在荒山荒坡种上了茶叶。目前,顺场乡已经建设了11000余亩茶叶基地,茶叶供应量占据了水城的“半壁江山”,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茶叶的“绿”更涵养了顺场的生态,森林覆盖率从过去不足15%上升到如今近69.2%。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六盘水紧扣“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这条主线,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助力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万亩竹海(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聚焦凉都“三宝”,推进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推进以“凉都三宝”为主的10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市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近400万亩。围绕“凉都三宝”开展“两园一田”示范建设,全市种植刺梨面积117.56万亩,猕猴桃种植面积20.08万亩,全市茶园总面积31.5万亩。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115.88万亩,实现林下经济产值15.06亿元。
聚焦“双碳”目标,推进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以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引领,围绕“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实施工业倍增行动,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巩固发展煤电特色优势产业。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构建“两带、七园区”的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布局,打造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铝及铝加工、锰系新材料等产业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开展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动态培育名单库,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聚焦“康养”服务,推进大健康休闲旅游业发展。突出用好“中国凉都”“南国冰雪城”独特名片,做好做足“夏凉、冬雪”两篇文章。抓住“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以“旅游+农业”促进农旅一体,以“旅游+工业”促进工旅互动,以“旅游+城镇”促进产城融合,以“旅游+服务业”促进三产优化,以“旅游+体育”促进康养业发展,以业态的多样化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吸引力。六盘水夺得今年夏季候鸟式养老栖息地的冠军,入选“全国2023年避暑旅游优选地”榜单。
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孙大方 摄)
如今,六盘水“一煤独大”的格局早已成为“过去时”。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一“绿”贯穿生产全过程,全市绿色经济占比达50%以上。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交出了一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满意答卷。
六盘水有效推动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将“生态绿”打造为共同富裕最亮丽的色彩。
防污治污 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家园
有“母亲河”之称的水城河,在十多年前却是“蓬头垢面”。因为污染严重,水城河被纳入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名单。为此,六盘水举全市之力治理水城河,还水城河碧波荡漾、花红柳绿。今天的水城河成为诗意栖居地、网红打卡地,每天游人络绎不绝。
水城河(孙大方 摄)
今日凉都,天空蔚蓝,空气清新;
今日凉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今日凉都,宜居宜业,养眼养心;
“生活在这里,觉得很幸福。”凉都人民由衷点赞。
美好的生活,从来不止于经济,还在于舒适的人居环境、普惠的生态产品。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文明建设最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环境改善了,老百姓体会也最深。”
谆谆嘱托,化成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坚决行动:六盘水坚持不要“带污的GDP”,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牂牁江(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十多年来,蓝天、碧水、净土、固体废物、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战役”接连打响——
打好蓝天保卫战,天空更蓝了。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创下连续1350天100%优良率的纪录,彻底摆脱长期全省挂末的被动局面。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是全省唯一达100%的城市。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8%以上,全市水质优良率达95%以上。
打好碧水保卫战,河湖更清了。“十三五”期间,我市重点流域地表水水质、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逐年上升,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突出抓好三岔河、北盘江、南盘江等重点流域环境整治,全力推进碧水保卫七大专项行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26个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六盘水成功入围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打好净土保卫战,土地更好了。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类累计完成安全利用面积127.13万亩,完成任务数127.13万亩的100%。完成钟山区大湾镇开化片区(白泥巴梁子)等5个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治理废渣465亩。
打好固废治理战,废物更少了。完成146处矿山矿渣及尾矿库(坝)专项治理,全市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3.88%。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3%,全国地级城市评估中保持全省同类城市第一。
乌蒙大草原(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打好乡村整治战,乡村更美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三改三化”“厕所革命”和“三新一清洁”行动计划等。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2023年新(改)建农户厕所任务5099户。建成23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达94.2%,排名全省第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建设,让凉都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让凉都人民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李曼 彭尖尖 钟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