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乾隆退位时,为何抓住玉玺不放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1 13:0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古代帝王无论是起兵夺取政权自立为帝,还是兵不血刃平顺的从先祖手中继承大统,成为九五至尊的皇帝,大多在得到权利之后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将自己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邪恶欲望彻底释放。

像我们耳熟能详爱新觉罗·胤礽,作为康熙大帝的儿子,他做了将近40年的太子,也未能等到康熙的禅让,最终导致人格分裂,在郁郁不得志的幽禁之中死去。

那种接近最高统治地位却始终无法得到,如海市蜃楼一般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恐怕也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话说,在清朝时期,还有一位皇帝,他表面上同意退位,可在退位仪式上却死死地抓住玉玺不放手。

乾隆退位时,为何抓住玉玺不放手

这个人便是乾隆皇帝,退位后却不愿放权,直到刘墉说了一句话,他才恋恋不舍地放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其中的故事。

励精图治有抱负,大刀阔斧忙改革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于公元1735年在清紫禁城太和殿即位称帝,那时的他仅仅是有25岁,号乾隆皇帝。即位初期,乾隆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对内他奉行“赋性宽缓”的原则,以仁政治天下。

同时,他还重视吏治,对于官员的考核非常严格,更是要求六十五岁以上的官员自己亲自把关。一时间,年迈或者昏庸无作为的官吏都被降级或者罢免,人数达六万余人。

这一个积极的措施,让当时混乱的官场上,出现了勃勃生机的局面。为了避免明朝时期锦衣卫、东厂、西厂等宦官祸乱朝堂的悲剧重演,乾隆更是对宦官进行强制打压,下令内务府对有越轨行为的太监可以先斩后奏。

乾隆退位时,为何抓住玉玺不放手

种种举措可谓是雷厉风行,丝毫不拖泥带水。那时,乾隆皇帝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十数年如一日,颇有武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风范。

除了对内地统治之外,乾隆对外更是立下了不少的功绩,他重用良将收复了新疆伊犁、平定准格尔叛乱,使得边境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

乾隆皇帝统治前期,在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后,竟然出现了“康乾盛世”的鼎盛局面。看到这里,乾隆俨然是一个治世明君的典范,如果继续发扬这种“老黄牛不怕吃苦”的精神,说不定清朝的国祚还能延长。

可惜的是,乾隆皇帝统治后期,则是变得好大喜功贪图享乐了,真是应了那句话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也为后来大清朝的“由盛转衰”埋下了伏笔。

乾隆退位时,为何抓住玉玺不放手

巡幸江南劳民,伤财,沉迷阿谀奉承不能自拔

皇帝作为封建统治的最高阶层,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要什么有什么。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又有几人能够始终如一、以民为本,做一个一生为国家社稷,为百姓倾注一生的君主呢!

最起码,在封建社会时期是很难的。乾隆皇帝后期统治期间,可能是发觉做皇帝是那么辛苦,而辛苦半生换来的竟然都是虚名,于是乎他开始了奢靡、好大喜功的晚年生活。

我们熟知的乾隆的六下江南便是其中之一,相比于康熙时期的巡视民间疾苦,为了不让自己巡幸之时,对沿途百姓造成经济负担,他做出了“亟思拯恤,截留漕粮,宽免积欠”的切实举措。

然而,乾隆的巡幸却是劳民,伤财的举动,每次巡幸都是浩浩荡荡的队伍,以显示自己的威仪。除了这些之外,更是对“以和珅为首的”谄媚之臣宠信有加、听之任之。

乾隆退位时,为何抓住玉玺不放手

乾隆一生作诗上万首,就连那首“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粗鄙不堪的诗句,也引得这些谄媚之人的一片叫好。

就这样,乾隆渐渐地迷失在自己过往的丰功伟绩中,迷失在奸佞的阿谀谄媚中,可笑的是,他还还自诩为“十全老人”,多少有些自欺欺人。

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肆意地让乾隆挥霍,六下江南奢靡无度,可以让他享受着无尽的吹捧和逢迎,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他痴迷不已。以至于在人生晚年,乾隆禅位时,竟然还牢牢地抓着玉玺不放手。

乾隆紧抓玉玺不放手,直至死嘉庆才把权利收

话说,乾隆早年就曾经两次立太子之位,一次是在公元1736年立永琏为皇太子。可是天妒英才,永琏在不到10岁的时候就暴毙身亡了。

乾隆退位时,为何抓住玉玺不放手

后来,他又立皇后富察氏所生第二子永琮为皇太子,可永琮在不到两岁的时候就夭折了,这接连的打击让乾隆对立储之事心有余悸,很长时间之内没有再提过,就连大臣们上书也是置之不理。

到了公元1773年,乾隆已经六十多岁了,立储已经是无法再逃避的事情了。在综合考量几位皇子之后,他决定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上面说到,爱新觉罗·胤礽作为康熙大帝的儿子,他做了将近40年的太子,最后被逼疯了,还是没能如愿坐上皇帝的大位。皇十五子永琰就比较幸运了,在23年后,也就是公元1796年便正式接受乾隆皇帝的禅位,成为皇帝。

然而,在禅位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人瞠目结舌。禅位当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王公大臣乃至各附属藩国使者悉数前来,见证新帝登基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

乾隆退位时,为何抓住玉玺不放手

在最后要交付玉玺的时候,乾隆皇帝不知是对权力过于留恋不舍,还是因为年迈思维迟钝了,竟然双手按着玉玺在那里发愣,迟迟不肯交予嘉庆皇帝,这让场面一度现如了尴尬的局面。

当时,嘉庆帝也是投去了死亡凝视般的目光!好在机敏的刘墉,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刘罗锅,站出来躬身拜过乾隆皇帝后说:“吾皇禅位于皇十五子永琰,将江山社稷交付于他,必然是有所交代故才一直没有交予玉玺”。

听到刘墉的提醒,乾隆才晃过神来,对皇十五子永琰谆谆教导几句之后才将玉玺赐予他。不过尽管如此,乾隆仍然是当了3年的太上皇,军国大事还是需要他拍板决定后才能执行。

嘉庆帝在3年后,也就是公元1799年,乾隆病逝后才算是真正的亲政。可见,乾隆是把控制权利贯穿了自己的一生,也可见他对权力的迷恋。

乾隆退位时,为何抓住玉玺不放手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人虽能高寿,却也有终老之日。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掌控权里最长的君王,足足长达63年之久,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君王,83岁时逝世。

无论对权力如何的留恋和不舍,终究还是抵不过岁月的无情。古人有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学会如何取舍才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世之人所敬仰。

遗憾的是,乾隆舍弃了勤政爱民,而选择了亲小人远君子奢靡无度的生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紧紧地抓着权力,让后人所诟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1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乾隆退位迟迟不肯交玉玺,大臣说了一句什么话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是清王朝最后辉煌的六十年,在这六十年里,乾隆自称创造了十全武功,平定了大大小小的战乱,得意洋洋的自诩为十全老人,然而在这所谓的十全武功中确实掺杂了不少水分,仅
2023-02-20 22:04:00
乾隆退位时不肯交出玉玺,是什么让乾隆帝瞬间清醒过来了呢
乾隆皇帝自号十全老人,他为了不违背曾经许下的诺言,便禅让皇位给皇太子颙琰。本来已经做好心里建设的乾隆皇帝,在退位时竟然迟迟不肯交出玉玺,让现场一度陷入尴尬的场面。后来大臣刘墉偷在
2023-01-31 14:45:00
乾隆帝传位给嘉庆时,是什么原因让他不肯交出玉玺?
...年,是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了。话说,在康熙年间,乾隆也选择在60岁时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嘉庆,可是传位典礼在即,乾隆却突然不肯把玉玺传给自己儿子,这让很多大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22-12-15 21:35:00
...已的。可在清朝时期就出现了很硬气的禅让皇帝,他便是乾隆,因为执政时间太长,不得不选择禅让的方式把皇位给下一代,但是他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迟迟不愿放权,即便是在嘉庆皇帝登基大
2022-12-20 17:04:00
乾隆退位时不愿交出玉玺,刘墉在他耳边只说8个字他立刻交出来了
...已的。可在清朝时期就出现了很硬气的禅让皇帝,他便是乾隆,因为执政时间太长,不得不选择禅让的方式把皇位给下一代,但是他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迟迟不愿放权,即便是在嘉庆皇帝登基大
2022-12-15 16:36:00
...是纪晓岚做了一件大事,使得他得到了嘉庆皇帝的信任。乾隆老爷子只想做60年皇帝,因为他不想超过他爷爷康熙,康熙做了61年皇帝,算是史上最长了。可问题是乾隆当时还没死,这可咋整?
2024-06-28 20:35:00
乾隆为何让嘉庆去祭拜一个夭折的孩子
乾隆皇帝是中古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也是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已经85岁的乾隆在勤政殿宣布退位,并公布了自己早就写
2023-06-14 14:19:00
乾隆皇帝退位之后为何会制作一枚圆形玉玺
乾隆六十年(1795),85岁的乾隆皇帝遵守不超越祖父康熙在位时间的承诺,正式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为皇太子,自己退位当太上皇。第二年嘉庆帝登基,据说登基前,老皇帝抱着象征至高皇权
2023-05-26 14:21:00
乾隆退位,刘墉在他耳边说了8个字,揭示了他的身份
乾隆退位时不愿交出玉玺,刘墉在他耳边说了8个字,他立刻交出自古以来,皇帝们的心头忧虑往往不是富贵名利的飘渺,而是自己的统治地位会被他人篡夺,这种焦虑似乎深植于权力的核心。或许有人
2023-08-30 17: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
文化中国行丨开放包容:不尽长江滚滚流
文明产生于河流。根据古代文献和传说,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炎帝、祝融、共工、伏羲、女娲、蚩尤、盘瓠等早期先民,其中炎帝因为创制耒耜农具
2025-09-12 19:5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赴山海》的“莫寄托”酒杯竟藏在吉林
刚开播的电视剧《赴山海》中,由成毅饰演的萧秋水调制了一款“莫寄托”惊艳庄主,你可知道,萧秋水用来调酒的同款酒杯就藏在吉林省博物院
2025-09-12 22:29:00
暑假期间,我去五台山“乘凉”,途经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参观了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出现过的佛光寺。影片中好多背景都取材于山西的古建筑
2025-09-12 22:31:00
高足玻璃杯:丝绸之路上的太原
北齐玻璃杯(太原市博物馆藏)这件玻璃杯,如玉般温润。浑身透出绿色荧芒,轻薄而透亮。大而圆的腹,小而深绿的类似青铜豆的足
2025-09-12 22:31:00
戴用章:投笔从戎铸忠魂
从赣东乡村走出的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之际以生命捍卫家国领空。他叫戴用章,一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空军英雄。其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2025-09-12 07:10:00
跟着诗仙李白去体味安徽山水奇踪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安徽省美术馆获悉,“山水多奇踪——李白在安徽诗作书法展”9月10日在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展,将持续至10月15日
2025-09-11 1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