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传承文化记忆 展现城市精神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2-22 03:02: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二〇二四北京春晚——

传承文化记忆 展现城市精神

本报记者 徐嘉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2月22日 第 11 版)

传承文化记忆 展现城市精神

铜坐龙。

传承文化记忆 展现城市精神

歌舞节目《迎春花》。

传承文化记忆 展现城市精神

话题节目《大使的宝藏家宴》。

出品方供图

大年初一,《2024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2024北京春晚”)上线播出。在近4个半小时的播出时长里,2024北京春晚通过34个节目和5条短片,聚焦“闪闪发光的平凡人”,表达“我的春天看我的”主题,让亿万观众在欢声笑语中迎接新春。

数据显示,2024北京春晚CSM35城(35城在线实时观测)收视率达3.12%,市场份额14.2%,同时全网传播超91亿次,关注度再创新高。

传递昂扬精神

晚会一开场,由京剧演员白金、音乐剧演员阿云嘎和影视剧演员李若彤带来的《我的春天看我的》融合戏曲、歌舞、舞龙等元素,结合明快的镜头语言,带动全场观众喊出“我的春天看我的”,传递不负春光、追逐梦想的昂扬精神状态。

随着晚会的进行,现场气氛在数次全场互动中不断升温。在融合串烧《三百六十五个大喜宙》中,蔡国庆与大张伟联袂上演抢话筒、玩跷跷板的欢乐场面,手势舞“吉祥的光”引发全场模仿互动;在歌舞《迎春花》中,舞龙队伍从台上“游到”台下,融入“庙会”的人群中;在群口相声《快乐密码》中,演员们致敬经典,融合新梗,耳熟能详的春晚金句让观众竞相附和。

“‘看我的’并不是简单喊口号,而是希望通过春晚这个窗口,展现出普通人实实在在的生活和真真切切的快乐。”总导演秦峥介绍,2024北京春晚设置了10个语言节目,冯巩、贾冰、李雪琴等老中青三代喜剧演员取材现实生活,讲述百姓故事,用诚意满满的表演为观众奉上一个个笑点密集的精彩节目。

晚会不仅内容欢快,而且采用短片串联的创新方式,节奏明快,衔接流畅,给观众以沉浸感。在《龙行天下》《龙耀九天》《龙马精神》《龙吟千年》《龙腾大运》5支短片中,主持人从台上的“报幕员”化身成为深入现实世界的“寻龙队员”,以“龙行北京”为主线,穿行于街头巷尾和文化地标,在寻找“北京最有特点的龙”的过程中,与群众玩在一起、舞在一起、乐在一起,既传递了春节喜庆欢腾的氛围,也展示了北京的文化特色和魅力。在秦峥看来,这种全新的串联方式也是2024北京春晚最大的亮点。

致敬人间温暖

小品《装不装》讲述了孩子步入大学校园前与家人的不舍与温情,《伞下》再现了各行各业奋斗者同在一把伞下避雨的暖心瞬间,《你别骗我》在斗智斗勇中表现了全民反诈意识的增强,《龙凤呈祥》描绘了北京市民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请让我来帮助你》则在笑声中体现了养老服务的稳步推进;周深的《让世界充满爱》唱出了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的呼唤,谭维维的《惊蛰令》表达中国人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李宇春的《人间值得》致敬了每一位努力生活的平凡人……

扎根人民,讲述生活。纵览整场春晚,无论是在语言类节目中还是在歌曲节目中,观众都能看到生活的烟火气,感受到蓬勃向上的时代潮流,获得信心和力量。正如2024北京春晚总撰稿王寅所说,“让每一个平凡的‘我’都成为春晚的主角,春天因每一个人共同的努力而温暖。”

今年的北京春晚还设置了关于“父爱”的对话环节,演员寇振海、陈建斌、成泰燊分别回顾了自己与父亲的温情瞬间。在回忆和讲述中,他们“褪下”演员身份,“回归”家庭日常,当寇振海讲述父亲在寒冷的冬日骑车往返数十公里搬运酒糟的故事时,现场观众与他一同潸然。此外,使用“优待卡”的毛豆小朋友向全国军人和警察拜年,也令不少观众为之感动。赞美“父爱”的同时,2024北京春晚更表达了对每一位家国守护者的致敬,时代的暖意自然流淌。

彰显文化内涵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市拥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2024北京春晚中,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运用。

畅音阁,是故宫中最大的一座戏台,2024北京春晚借助8组升降台、2组车台、8块移动屏以及数控LED环等高科技大屏把畅音阁大戏楼“搬”到了舞台上,既为演员提供了丰富立体的表演空间,也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古建风采与现代演艺的交融。主舞台两侧的游廊上,雕漆、京绣、景泰蓝、宫廷插画等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展示。

除了舞美设计,2024北京春晚的节目内容更是京味儿十足。歌舞《龙拳》将京剧、武术与流行歌曲融合,舞台效果震撼且富有冲击力。晚会现场,2件器物的出场格外引人注目——一件是出土于金中都大安殿遗址里的铜坐龙,另一件则是按照故宫太和殿龙吻1∶1烧制的琉璃龙吻。铜坐龙的发现是对北京“都之源”考古研究的有力证明。节目现场,来自首都的大学生代表用妙趣横生的解说词向观众介绍了铜坐龙的外观造型和它背后的文化价值。对琉璃龙吻的讲解则由演员何冰带来,他用铿锵有力的演说展现了这座高3.4米、重4.3吨的琉璃金龙气吞万里山河的气势,带领观众领略“了不起的大国技艺”。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2024北京春晚还将驻华大使的新春家宴端上舞台,挪威驻华大使、突尼斯驻华大使、斯里兰卡驻华临时代办纷纷结合自己国家的经典菜肴送上新春祝福。这桌“大使的宝藏家宴”,以美食为媒,展现了“双奥之城”的开放包容,也为春节这一文化符号注入了“国际范”,推动文化的双向交流。

呈现文化景观,传承文化记忆,展现城市精神,北京春晚既是属于所有中国人共有的精神盛宴,又是独属于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结晶。从1986年第一届北京春晚播出至今,北京春晚始终秉持“喜庆祥和温暖鼓劲”的创作基调,有年味儿、有京味儿、有文化味儿、有人情味儿。王寅表示,“让每个人都能放下辛劳与疲惫,怀着喜悦与憧憬重新启程,这就是北京春晚最想做到的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2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京师范大学周敏:文旅城市要挖掘精神符号和价值
...成知名度。因此,情绪转化为情感还需要平台提供的媒介记忆。“现在大家去一座城市,是由于社交媒体上形成的记忆点;离开这座城市时,也希望带着美好的回忆。我们希望借助短视频这种平台,
2024-08-04 10:59:00
...个显著特色就是胡同,要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深刻指出。近年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北京市着力构建覆
2025-03-16 20:31:00
京味儿文化拾宝 丨 老北京小吃:味蕾上的古都记忆
...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从胡同深处传来的阵阵香气,到街头巷尾热闹非凡的小吃摊,每一种小吃都蕴含着老北京人的智慧与情感,讲述着一段段关
2024-09-09 15:04:00
一部“绿色编年史”
...古树名木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古树名木是乡愁记忆的心灵坐标。伫立在城市街道或是村口巷陌的古树名木,既是地理坐标,更是记忆纽带,承载着广大游子对故乡的集体记忆。山西洪洞大
2025-02-26 04:44:00
...北京珐琅厂等。通过 “工业遗产+旅游休闲”,传承工业记忆。2020年,北京市开设12条工业旅游线路,不仅串联了首钢工业遗址公园、798艺术区、北京汽车博物馆等特色旅游点,而且
2024-04-16 10:54:00
城市记忆中的味道探索
...独特的味道。它或许不是最显眼的标志,但却是最深刻的记忆。美食,这个看似平常的词汇,实则承载着一座城市历史的沉淀、文化的传承与地域的特色。淄博,这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便是这
2024-05-10 04:13:00
...世界大学生运动员人文交流活动”重点活动之一的“大运记忆”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作品正式上线。参与活动的外国青年之一、来自四川大学的意大利籍硕士研究生李艾利接受采访时如是说。据了解,
2023-07-28 15:20:00
2023天桥街道“焕新传承” “悦·读”系列活动圆满成功,打造“文化悦民”艺术盛宴
...本围读、文本漂流等形式,使曾经读过老舍作品的人重拾记忆,在嘉宾的解析中了解到不一样的老舍先生,深度感受其作品魅力,呼唤文学精神在舞台上重生,重拾属于四九城的“京味儿”、“京趣
2023-11-28 14:45:00
...北京首钢园的巨型煤仓化身为艺术品展示空间,成都东郊记忆把废弃厂区改造成数字音乐、电子竞技等文化创意集聚区……思路一转天地宽,大批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工业企业、厂房、矿山等经过创造
2025-03-30 15:47: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亮相巴黎时装周,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学子闪耀国际T台!
鲁网10月17日讯2026春夏纽约与巴黎时装周相继落幕,一个闪耀的东方面孔多次出现在各大时尚品牌秀场,她就是第十八届中国超级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时尚表演与传播专业2025级新生赵孜琪
2025-10-18 10:19:00
电影《小山河》:一封写给故乡的“味觉情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林洁)10月16日,广东优秀电影观影推介会——《小山河》专场在广州珠影星寰国际影城举行
2025-10-18 19:16:00
梨园戏《红眠床》受邀参加2026香港艺术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桂杰)香港艺术节近日公布2026年演出剧目,其中,来自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的梨园戏《红眠床》将于2026年3月21至22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
2025-10-19 00:17:00
电影《731》累计观影人次突破5330万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025年10月18日12时,电影《731》累计观影人次突破5330万。53300000次见证,53300000份铭记
2025-10-18 21:28:00
超甜!他们在福州牵手了!
福州新闻网10月18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杨玉娟 文/摄)当军装的坚毅遇见红妆的温柔,一场专属于军地青年的浪漫邂逅上演了
2025-10-18 23:00:00
鲁网10月18日讯(记者 赵鹏飞 通讯员 汤靖)近日,荣成市少年宫第一届艺体科技嘉年华暨四周年庆典圆满落幕!四载耕耘,童心绽放
2025-10-18 21:07:00
现代京剧《土地长歌》持续上演:以国粹之韵讲好黑土地振兴故事
10月16日至17日,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创排的现代京剧《土地长歌》在大众剧场上演。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吉林省重点打造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作品
2025-10-18 21:59:00
就在今晚!毕节市2025响水滩音乐季即将迎来最终章
10月18日晚7:30,毕节市2025响水滩音乐季即将迎来最终章——“音你而来 乐动毕节”主题音乐会将在七星关区同心城市公园热情上演
2025-10-18 20:53:00
《非凡的你》致敬“人工天河”设计师,红旗渠精神闪耀银幕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红旗渠的潺潺流水不仅滋养了豫北大地,更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
2025-10-18 19:47:00
10月17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人形机器人跟着节奏跳起热舞,吸引了观众围观。
2025-10-18 08:32:00
话剧《我这半辈子》“大剧场版”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10月17日-19日,原创话剧《我这半辈子》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话剧《我这半辈子》改编自老舍一系列自传性质文学作品
2025-10-18 19:16:00
青春华章丨“苏超”短剧即将上线!历史名将“穿越”,用兵法叱咤球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夏思宇汉代名将韩信跨越两千年时空,闪现万众瞩目的“苏超”赛场?刘邦、项羽等历史人物齐聚绿茵场
2025-10-18 09:21:00
南昌保利大剧院一年举办167场艺术演出活动
大皖新闻讯 2025世界VR产业大会召开前夕,南昌市红谷滩区委宣传部组织了“活力红谷滩 智启新未来”主题媒体行活动,带领媒体探访商业及文化地标
2025-10-18 16:57:00
《依依向北风》,回首金陵岸年代大剧周日登陆央视,取景地包括260多个南京场景□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故事跨度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2025-10-18 09:21:00
冲击文华奖河北两作品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河北日报讯(记者韩莉、史晓多)10月16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成都开幕。本届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
2025-10-17 08: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