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看过电视剧《天下长河》,以及笔者前期文章《高士奇,是既无功名又贫寒的汉人,为何在清朝混得风生水起呢》的读者,应该知道:清朝历史人物高士奇,深受康熙皇帝的喜爱,两人甚至结成了“亦师亦友”的君臣关系。
下面就来说说:清朝官员高士奇,是凭什么与康熙皇帝,结成“亦师亦友”君臣关系的?
一.自身努力、谋生需求
大家已经知道,高士奇虽然出生于书香门第,但传到他这一代,则只留下“读书人”的虚名,家中已经一贫如洗了,再加上少年丧父、科举考试不顺,逼迫年轻的高士奇,只能上街摆摊为人写字画谋生。
由于高士奇的书法很好,使得他很快在京城大街上出名了,后来被当时的权臣(可能是索额图或是纳兰明珠)收入府中当了个文书先生,又因文章出众,被喜好文学的康熙皇帝看重,破格将这位没有功名的汉族文人招入宫中任职。
凭借书法与文章获得接近皇帝的良机,让高士奇受宠若惊,为了博得康熙的进一步信任,他便加大了自身努力的程度。康熙皇帝亲自赐高士奇会试资格,结果他不负帝望,在半个月之内的二次考试中都获得第一,记名翰林院供奉,正式踏入仕途。
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设置南书房来掌管票拟谕旨,以加强皇权。高士奇奉旨入南书房,康熙帝亲赐其“忠孝之家”印玺一方。赐大内“苑西”居住。且给了他书写密谕的权力。
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博学鸿词科。高士奇中博学鸿词科。康熙十九年(1680年),康熙授高士奇为额外翰林院侍讲。很快又授为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迁移为右庶子。官任詹事府少詹事。
高士奇在南书房工作期间,平时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一旦有紧急要务,或是康熙要找他商量重大事项问题,深更半夜回家也是常事。有时高士奇回家太晚,康熙放心不下,就加派劲旅骑校将他护送回家,并定下一条规矩:“宫中禁门,待高士奇离去后方可落锁。”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先后前往东北、江南各地巡视。高士奇多次护驾随从。每当临行之前,他都要大量搜集史册、山经、地志,将沿途经过的山川郡县、扼塞边关的有关记载,抄录整理,途经此地时,便与康熙立马议论,“抚今追昔,究论兴衰治乱之由而咏怀古迹”。
康熙首次南巡途经镇江金山寺时,寺僧请御题匾额。面对江水浩渺的壮阔景色,康照却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词句加以形容,思虑良久,无法落笔。高士奇见状,就悄悄在掌心写下几个小字,并装着趋前磨墨,微露其迹。康熙见了,立刻照其所拟,挥笔写下“江天一览”四个大字。
因为康熙是一个兴趣极为广泛,求知欲特别旺盛的皇帝。为了适应皇上的需求,高士奇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且学习内容包罗万象,十分广泛,天文、地理、经学、诗文、历史、数学以及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每样他都下过一定功夫。
综上所述,康熙皇帝与高士奇能够建立“亦师亦友”的君臣关系,首先是高士奇自身刻苦努力的结果,当然也是一位生活在封建时代,特别是满族人掌权的汉族文人,谋取生活的需求。
二.皇帝爱好与统治的需要
作为一位满族人统治汉族人居多的皇帝,年轻的康熙皇帝不仅对汉族文化有着极大的兴趣,且学好并掌握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也是他巩固统治地位的必要需求。正因为如此,遇见知识丰富、聪明好学的高士奇,让康熙皇帝非常高兴与欣赏。
正是从高士奇隽永的诗词和丰富的书画艺术中,康熙帝愈发体会到汉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瑰丽多彩。在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为争取汉族官僚士大夫的支持,对“文治”问题日益重视。以至于数年后,康熙的学问大进。
在当时朝廷中两大权臣索额图与纳兰明珠把持朝政、相互倾轧之际,高士奇既不是状元又不是探花,他靠的是皇帝的知遇之恩,去尽心尽力地办事,为皇帝解决心中忧患。虽也有被皇帝猜疑之时,但结果终究是好的。
皇帝重用高士奇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胆量和才学,更多的是因为他会做官,懂得及时维护臣子与皇帝的关系,适时的提点皇帝!每次出现问题时,高士奇总是勇于为皇帝分担,替皇帝跑前跑后,将事情处理妥当。
早在康熙十七年,(1678)康熙就多次公开表扬高士奇:“尔在内办事有年,凡密谕及朕所览讲章,纂缉书写甚多,特赐表里十匹,银五百两,以旌尔之勤劳。”由于长时间在一起工作,探讨学术,品评书画,两人“虽为君臣,无异于师友”。
三.结成如此君臣关系的根本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高士奇能与康熙皇帝结成“亦师亦友”的君臣关系,根本原因是互相需要。高士奇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也为了生活所需,通过刻苦努力学习,掌握各方面皇上需要的文化知识,善于观察皇上的言行与思想,投其所好,最终获得信任与重用。
另外,高士奇一生绝不插足内政、不参与党争,他只是偶尔地给予皇帝一些中肯的建议,这是他能够长久不失去皇帝恩宠的法宝。
而康熙皇帝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学习汉族文化、利用汉人为其服务,他不拘一格重用富有才华的高士奇,甚至在他的贪赃枉法行径被弹劾之际,还想方设法包容,虽罢其官,但又伺机恢复官职,直到高士奇死后还为其亲制悼词,并御书悼联:“勉学承先志,存诚报国思。”赐谥号“文恪”。
高士奇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同时也启发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踏实工作、忠心爱国,就一定能获得国家与领导的重视与重用,也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贡献毕生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2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