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新年伊始,公募基金经理迎来密集调整。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7日,2024年以来共有225只公募基金产品发生基金经理变更,其中包括不少排名靠后的基金或者清盘产品,共涉及67家公募机构。
另一组数据则显示,截至1月13日,2024年共有26人走上基金经理岗,基金经理总人数达到了3679位,并呈现出结构性变化,一方面高学历基金经理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全市场博士基金经理数量达到了362位,占比10%。另一方面,基金经理在扩容中出现了从业年限趋短现象。44.25%的基金经理任职不超过三年,而任职十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占比仅有10.2%。
业内人士分析指,随着基金业快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在快速扩容下,基金行业新人持续进入,同时老基金经理选择“奔私”等其他出路,或者因业绩不佳被淘汰。
“回炉”增多
基金经理变更背后原因众多,从考核不佳到内部调整不一而足。不过,近期,基金经理“回炉重造”的消息却越来越多。
据了解,岁末年初,不少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被要求转岗,重新做回基础岗位研究员。有从业人士指出,由于最近业绩压力增大,因此“回炉”的基金经理多一些。
比如,2023年12月6日,海通资管公告,海通核心优势一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基金经理李晨由基金经理转岗至公司权益研究部研究员。2023年8月30日,国元证券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称,国元元赢六个月定开基金的基金经理陈帅因公司安排原因,已于当日转任研究岗位,不再担任基金经理一职。
上述从业人士认为,每个基金经理都有各自擅长的策略和投资风格,基金公司会尽量将人员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面对市场压力,基金公司在投研体系建设方面会更加注重提高整体投资管理能力,增强组合管理的专业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Wind数据显示,相较以往三年(2020年-2022年),2023年全年基金发行数量有所减少,仅成立1211只基金。公募基金产品发行数量下降,公司自然会减少对销售人员的需求。
分析人士表示,压力之下,基金公司需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体系,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标准更加全面和细致,将长期业绩表现及合规风控水平等指标作为投研人员重点考核要求,强调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稳定性。
从业年限趋短
尽管如此,优秀的基金经理人仍然不断进入这个行业。
根据同花顺iFinD,26位基金经理新人来自于18家公募机构,既包括华安基金、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等头部公募,也有中邮创业基金、华商基金、金元安顺基金、银河基金、中科沃土基金等中小公募。太平基金“上新”最多,共有4位基金经理履新;大成基金有3位基金经理履新;华商基金、汇添富基金、融通基金分别有2位基金经理履新。
从新人履历看,高学历依然是最亮眼特征,26人中有22位硕士、2位博士、2位是本科学历。包括本次2名博士在内,全市场博士基金经理数量达到了362位,而在2023年初还不到350人。
业内人士指出,基金经理如果具备理工科专业学术背景,学历越高往往意味着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壁垒,尤其是医药生物、电子、化学、金融工程等领域。此外,学历代表的是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基金经理需要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才能对投资对象做出客观准确的分析。
在持续扩容下,基金经理也出现了从业年限趋短现象。
数据显示,包括前述26名“新人”在内,全市场基金经理人数达到了3679位,其中539位基金经理任职年限不足一年,1089名任职年限在1~3年间。而任职10年以上的只有377位基金经理,占比仅有10.2%;年限在8~10年之间的共有389位基金经理,两者之和占比只有20.76%。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多数基金经理任职年限不超过5年,主要是过去几年公募基金快速发展,基金经理数量快速扩容所致。年限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较少,主要是不少基金经理在业绩表现较好时选择去了私募或其他资管机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8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